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浅析政务新媒体建设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9-15 09:22

  成为了连接公众和政府的重要桥梁和提供政府公共服务的主要阵地。为进一步建设服务型政府, 发挥政务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本文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浅析我国政务新媒体发展的特点,以及在 政务新媒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理论;政务新媒体;政务服务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为贯彻落 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工作部署,切 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政府通过 建设政务新媒体的方式,进一步做好政务公开、政务服 务等相关工作。政务新媒体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政务 公开,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充分调动公民参与公共决策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政务新媒体的建设,既是顺应社 会发展和回应公众诉求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建设服 务型政府、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提升政府网上履职 能力的必然路径。

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浅析政务新媒体建设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的基本观点:一是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政 府应帮助公民表达并满足他们共同的利益需求,而不 是试图通过控制或掌舵使社会朝新的方向发展;二是 公共行政官员必须致力于建立集体的、共享的公共利 益观念;三是战略思想,行动民主;四是政府必须关注 公民的需要和利益,为公民服务;五是政府官员应该关 注的不只是市场,还应当关注宪法法律、社区价值观、 政治规范、职业标准和公民利益;六是重视人,而不只 是重视生产率;七是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 更重要。[1] 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政府服务职能、公共利益观念 和保障公民权等方面,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有许多 契合之处。建设服务型政府,一方面要为公民提供优 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要切实保障公民参与民 主决策的权力,加强政民互动,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政 府通过推动政务新媒体建设,为公民提供政务新媒体 办事服务,拓宽政务公开和宣传途径,有利于加快转变 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务新媒体建设是政府 在信息时代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一次有益实践,新公 共服务理论为推进政务新媒体建设提供了理论方向。

  三、我国政务新媒体发展的特点

  (一)政务新媒体发展速度快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9年8月发布的第 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 6月,我国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为13.9万 个,各级政府共开通政务头条号81168个,较2018年底 增加了2988个。同时,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 5.09亿,占网民整体的59.6%。其中,微信城市服务累 计用户数达6.2亿。[2]政务新媒体发展速度快、服务用 户规模广、互动性强,已成为政务公开、政务服务等相 关公共管理工作的重要阵地。

  (二)政务新媒体表现形式多样

  政务新媒体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 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在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台上 开设的政务账号或应用,以及自行开发建设的移动客 户端等。[3]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务新媒体已 不局限于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政务 APP 小程序等 形式,抖音短视频等新形式的政务宣传已屡见不鲜。 以抖音号“共青团中央”为例,其通过图片加音乐的 形式,制作15秒短视频,积极宣传国家大事、社会热点, 报道先进事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 用积极向上的内容、丰富活泼的形式吸引了广大青年 的关注,成为政务宣传的一支新兴力量。当前,政务新 媒体已基本覆盖各类新媒体表现形式,进一步拓宽了 政务宣传途径,丰富了政务宣传形式,扩大了受众范 围,充分发挥了政务新媒体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为人民服务的积极作用。

  四、政务新媒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政务新媒体运维有待完善 一是平台发布数量方面,部分政务新媒体平台信 息发布数量较少、频次较低,存在开通前期频繁发布内 容,后期较长时间不更新,疏于管理和运维的问题,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新媒体的社会形象。二是平台 发布内容方面,部分政务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缺乏 原创性,较多转发其他平台的内容;政务新媒体具有政 务属性和媒体属性,但是部分政务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为迎合大众的喜好,忽略了政务属性,内容发布不 够准确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部门的权威性。 三是新媒体平台开通方面,部分公共管理部门对建设 政务新媒体的重视程度不够,沿用老路子、缺乏创新意 识,没有积极开通新媒体平台、拓宽政务宣传渠道和途 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媒体的传播效果。

  (二)政务新媒体人才建设有待加强 政务新媒体是架设在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是 展现政府形象、履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平台。公众 对政务新媒体平台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政务新媒体运 营团队的专业能力、政治素养和工作作风等也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实践中政务新媒体人才培养有 待加强。一是部分政务新媒体运营团队成员非专岗从 事新媒体运营,人员权责设置不够清晰,主体责任意识 薄弱,不利于培养政务新媒体专业人才。二是部分政 务新媒体运营团队成员缺乏专业训练,对新媒体运营 和传播的客观规律的把握不够到位,在政治敏锐度、文 字表达、项目选题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容易导致“雷 人雷语”等现象。

  五、关于政务新媒体建设的思考

  (一)加强政务新媒体管理和运维

  1. 提升政务新媒体信息质量。政务新媒体兼具政 务属性和媒体属性,因此政务新媒体发布的信息必须 准确、规范,向公众公开政府信息必须及时、有效,从而 保证政务新媒体的政务属性本色;切实做到为民服务, 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深入挖掘公众关切的选题, 不断拓宽视野和思路,以简练的文字、求真务实的态 度、多角度的分析,进一步实现政务新媒体内容创新。

  2. 创新政务新媒体展现形式。随着政务新媒体平 台不断丰富和扩大,要创新政务新媒体展现形式,充分 发挥移动互联媒介的优势。通过漫画、短视频、网上直 播等方式,不断丰富展现形式,扩大受众范围,让公众 广泛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切实发挥政务新媒体传播速 度快、受众范围广的积极作用。

  (二)强化政务新媒体人才建设

  1. 加强政务新媒体人员培训。坚持按需施教,以 “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设计—培训计划实施—培 训效果评估”为模型,结合政务新媒体运营实践,科学 设置培训内容,认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创新采取研 讨、模拟、案例教学等培训方式,模拟政务新媒体运营 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促进运营工作人员对培训 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邀请新媒体业界专家、学者讲解前 沿理论知识、实践经验等,进一步提高运营工作人员的 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2. 制定中长期人才培养计划。政务新媒体运营工 作人员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扎实的文字功底、快速 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敏锐的舆情研判能力等核心技能。 政府部门在制定中长期的政务新媒体人才培养计划 时,要紧密围绕政务新媒体运营所需的核心技能,科学 研究制定政务新媒体运营工作人员培养目标、培养方 式和具体举措,分阶段、分层次、分专业开展新媒体人 才培养工作。

  六、结语

  政务新媒体不仅承担着政务公开、政务服务等职 能,更发挥着引导舆论、凝聚民心、传递社会正能量的 积极作用,对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水平、推动社会发展具 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深远影响。因此,政府部门 要切实运用好政务新媒体平台,在亲民心、听民意的 同时,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履行信息公开、舆论引导、政 民互动、提供办事服务等职能,切实解决社会公众的问 题,真正发挥政务新媒体的价值和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煌 .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M]. 北京: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28-431.

  [2] 于朝晖 . CNNIC 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统计报告》[J]. 网信军民融合,2019(09):30-31.

  [3]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 展的意见》[J]. 中国广播,2019(02):47.

  作者黄宇斐

  推荐阅读:网络新媒体技术多长时间见刊

上一篇:基于岭回归的城市空气污染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集对分析在城市空气污染预报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