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9-10 08:57
摘要:为了评估转基因小麦中 TaPK-R1基因的组成型表达对农艺性状的影响,采用 PK372、PK394、PK465和 PK4954个转基因株系以及受体对照扬麦 20分别进行 TaPK-R1基因表达分析,以及按常规种植方法进行小区产量 试验与考察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TaPK-R1基因的组成型表达除了提高转基因小麦对纹枯病和赤霉病的抗性 外,对小麦的生育期、产量性状、株高、主穗性状和籽粒性状等主要农艺性状未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小麦;TaPK-R1;转基因;纹枯病;农艺性状
小麦纹枯病是一类重要的世界性小麦病害,主 要由禾谷丝核菌等侵染小麦茎秆基部引起,造成病 苗死苗、花秆烂茎,严重时产生枯白穗,导致减产, 该病害在我国长江中下游麦区和黄淮麦区频繁发 生,每年造成数亿元的经济损失[1] ,培育和应用抗 纹枯病小麦品种无疑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 途径。常规抗病品种的培育需要有抗性稳定的抗 源用于配制杂交组合,近 30年来,我国研究人员对 3000余份小麦种质材料进行了纹枯病抗性鉴定,但 未筛选到免疫和高抗材料[2] 。研究发现,小麦对纹 枯病的抗性是一数量性状,目前已对部分抗源的抗 病数量性状座位(quantitativetraitlocus,QTL)进行 分子定位,但这些 QTL对纹枯病抗性的解释率低, 要明显提高小麦的纹枯病抗性须累积多个抗性 QTL,因而对小麦抗纹枯病的分子标记辅助聚合育 种带来诸多困难[3] 。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植物材料 转 TaPK-R1基因株系 PK372、 PK394、PK465和 PK49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 学研究所张增艳研究员提供;受体对照扬麦 20由江 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麦类作物研究室 提供。
1.1.2 试剂与仪器 Karroten植物基因组 DNA提 取试剂盒,购自南京翼飞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 的基因 PCR检测试剂、RNA提取试剂盒、反转录试 剂盒以及荧光定量分析试剂盒,购自宝生物工程 (大连)有限公司;PCR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 股份有限公司合成。试验所用 TP350PCR仪以及 TP960荧光定量 PCR仪,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 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TaPK-R1基因的检测 在拔节期对 4个 转基因株系和对照扬麦 20各取 5株叶片,分别混样,冷冻干燥磨碎后参照植物基因组 DNA提取试剂 盒操作手册提取 DNA,导入的 TaPK-R1基因采用 嵌合引物进行扩增,正向引物序列 PK-3F为 5′- CATCTAAGGCGGGTCCAT-3′,反向引物序列 NOS- 2R为 5′-AACCCATCTCATAAATAACG-3′。PCR 反应体系总体积 为 20μL,含 10×buffer2μL、 25mmol/L MgCl2 1.2μL、2.5 mmol/L dNTPs 1.6μL、10μmol/L引物 1.0μL、50ng模板 DNA、 1UTagDNA聚合酶(TaKaRa)。PCR扩增条件为: 94℃预变性 5min;94℃变性 30s,55℃退火 40s, 72℃ 延伸 45s,35个循环;72℃延伸 10min。PCR 产物采用 1.0%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
2 结果与分析
2.1 转基因株系 TaPK-R1基因的检测结果
此次种植的转基因株系已经是 T7代,在拔节期 取转基因株系和对照叶片,提取 DNA,采用嵌合引 物对 目 的 基 因 TaPK-R1进 行 PCR 检 测,结 果 (图 1)表明转基因株系均能扩增出 886bp的目的 条带,说明导入的 TaPK-R1基因已经整合进小麦 基因组并能稳定遗传。
2.2 转基因株系 TaPK-R1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 在拔节期同时取转基因株系和对照叶片,提取 RNA并反转录成 cDNA,再采用荧光定量 PCR检测 TaPK-R1基因的表达,以受体对照扬麦 20为基准, 计算 相 对 表 达 量,结 果 (图 2)表 明 转 基 因 株 系 PK372、PK394、PK465、PK495的 TaPK-R1基因表达 量分别是对照的9.0、8.9、9.2、5.9倍,说明导入的目的基因不仅可以正常表达,而且表达量较对照有较大 提高。
3 讨论与结论
序列和结构分析表明,TaPK-R1,属于AGC蛋白激酶家族,该家族是植物蛋白激酶的一个亚家 族,家族内的激酶均包含 C端的丝氨酸/苏氨酸特 异性的催化结构域。在哺乳动物中,AGC蛋白激酶 是细胞生长、新陈代谢和细胞死亡的重要调节因 子,但在植物中 AGC蛋白激酶的功能还不是十分清 楚。在拟南芥中已经发现 39个 AGC蛋白激酶成 员,根据其激酶催化结构域的变化可将它们分为 6 个亚族,但只有少数几个 AGC蛋白激酶基因的功能 得到解析,分别参与植物生长激素的调节、根毛发 育以及蓝光信号和活性氧信号的传导。
参考文献:
[1]HamadaM S,YinY,ChenH,etal.Theescalatingthreatof Rhizoctoniacerealis,thecausalagentofsharpeyespotinwheat[J]. PestManagementScience,2011,67(11):1411-1419.
[2]刁慧珊,梁邦平,李家创,等.156份小麦种质资源的纹枯病抗性 鉴定与评价[J].麦类作物学报,2018,38(11):1381-1389.
[3]ChenJ,LiGH,DuZY,etal.MappingofQTLconferringresistance tosharpeyespot(Rhizoctoniacerealis)inbreadwheatattheadult plantgrowthstage[J].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2013,126 (11):2865-2878.
作者周淼平1 ,张增艳2 ,姚金保1 ,王化敦1 ,杨学明1 ,张 鹏1 ,余桂红1 ,马鸿翔1
推荐阅读: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推广策略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