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8-29 09:47
摘 要:古语有训,民以食为天。农业作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满足人类第一层需求的关键,这在马克 思主义理论构成中亦有所体现。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占据着 重要的位置,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新时代发展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巨大的支持作 用。关于做好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工作,我国各级政府在马克思主义农业基础论的指导下,做出了多方面 的尝试与探索,在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新时期面对新的社会经济环境,本文立 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围绕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之路展开探究。通过就马克思主义农业 经济相关理论的概述,详细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从四个不同的方面 就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之路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希望能够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更是现代 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其发展,我党亦是做出了诸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本文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概述,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并着重就其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 的发展路径选择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路径选择
引言:我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高度重视 农业经济发展,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向着共同 富裕的伟大目标不断逼近。作为传统农业生产大国,我国 各级政府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技术革新不断推动着我 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并开拓了农业合作社的特 色发展路径,成果意义非凡,但仍旧不能断言已然迈入农 业强国的行列,其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多问题亟 待解决,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十八大报告在夺 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关于农业的论述指出要“推 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 工作重中之重”。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 理论基础,对于我们有效解决三弄问题,实现农业经济的 转型发展,使我国农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逐渐由传 统农业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和借 鉴意义。为此,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 围绕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之路展开一番 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以此来从理论研究层面为进一步促进 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多的借 鉴意义。我国作为传统农业生产大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 其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并开拓了农业合作社的特色发展 路径,成果意义非凡,但仍旧不能断言已然迈入农业强国 的行列,其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备受关注。
1. 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经济层面的理论概述
马克思主义即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覆盖 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的全部观点及学说,引导 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与发展,涉及经济、政 治、历史、社会理论等方面,其本质的内容就是以人的自 由的实践去改变客观世界,同时具备能动性、批判性和历 史性等。事实上,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开派学者,马克思、 恩格斯高度重视农业经济发展,并围绕农业基础地位、农 业现代化、农业合作化等进行了较为丰富的思想理论论 述,对其研究与解析,是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 关键。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层需求是 对食物的需求。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广义的农 业包括“生产植物性食物的种植业,生产动物性食物的畜 牧业、渔业和其他的养殖业,即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 的生产。”由此可见,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毋庸置疑。 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就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发表了自 己的真知灼见,并提出了现代化、合作化理论。马克思在 充分预见了工业革命时代到来的同时,亦从本质上分析了 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以牺牲农业和挤压农民为代价,并指 出“正同机械的纺织业排斥了手纺车与手织机一样,这种 新式的农业生产方法,一定会无法挽救地摧毁小土地经济, 而代之为大土地所有制”。恩格斯亦强调道“最墨守成规 和最不合理的经营,被科学在工艺上的自觉应用代替了”。 因此,农业现代化必将成为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发展的巨大 驱动力。另外,马克思主义十分崇尚各类农业合作社的发 展,并指出农业生产合作社触及到社会制度的本质,其发 展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正是基于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追求,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必须要重视农业 合作化建设,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重要基 础。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维度上,马克思主义亦着重 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关系,大力畅行循环经济思想, 是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宏观层次上的把控。
2.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与发展的 基本指导理论,基于其影响,历届领导人亦是在农业发展 领域做出了诸多尝试,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毛泽 东以苏联为鉴,要求国民经济按“农、轻、重”排序,明 确指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理 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农业基础论思想。进入改革开放 时期,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挥了“农业是国 民经济的基础”和把农业摆在“第一位”的思想。江泽民 从建设小康社会出发,强调了农业的战略性产业地位。胡 锦涛明确指出“农业是战略性产业。习近平总书记亦指出,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 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 习近平总书记亦是做出了重要批示,“解决好‘三农’问 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 “要发展农民的横向与纵向联合…强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的农产品销售智能,加强产后服务,把生产职能与流通职 能融为一体”。马克思主义影响下,正是基于党的高度关 注与关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成就,现代化装 备水平日渐提升,农业合作社亦是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 势,人民的生活越发富足,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铺筑 了基础。但是客观维度上讲,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现阶 段的农业经济发展仍旧面临着严峻挑战,在可持续发展的 道路上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而言,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视角下,部分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的问题上出现了偏 颇,轻视农业领域,甚至以牺牲农业为资本发展工业,对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损耗偏大,导致人类生存空间不断 被挤占,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臻突出。同时,在农业现 代化的建设进程中,由于家庭联产制的影响及束缚,相关 先进科技的普及力度及应用力度不足,农民的综合素质素 养仍旧偏低,是其所必须要面临的重点问题,在创新力表 现方面的不足,亦是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市场竞争实力。另 外,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同时,在法制政策建设方 面的不足亦逐步暴露出来,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固有 思维局限性,影响了该项工作推进。
3. 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之路
马克思主义影响下,农业经济的基础性地位毋庸置疑, 对其发展的探索是我党历来重视的问题之一。作者基于上 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维度视角,针对性地提出 了以下几种适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以供参考和借 鉴。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影响下,基于我国历届领导人 的探索与实践,在充分肯定农业经济发展即有成效的同时, 亦需理性分析现实,不断推进其现代化、合作化建设进程, 并强调循环农业经济结构实现,进一步扎实农业基础地位,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作者希望学术界大家 持续关注此类课题研究,从不同维度视角,充分运用马克 思主义理论,提出更多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
参考文献:
[1]罗海仙.论马克思实践哲学视阈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发展[J].现代交际,2019
[2]王 丰,张蓝月.马克思主义农业现代化思想的中国化 脉络研究[J].学理论,2015
作者陶亚萍
推荐阅读:农业经济与管理期刊格式要求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下一篇:农产品地理标志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