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是否存在“人力资本陷阱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8-28 09:03

  「摘要」随着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农村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农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论文基于 农村人口老龄化视角全面解析异质性人力资本积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方向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 农村人 口老龄化明显减缓了农业经济发展速度;2. 不同人力资本主体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大小并不相同; 3. 我国西部存在“初、中级人力资本陷阱”,而高级人力资本积累则会使得老龄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有 所下降。因此,政府应加大政策吸引力,引导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一方面推动农村高等教育发展,提高农民受 教育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建设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增加农业资本投入。

  「关键词」人力资本积累;农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异质性

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是否存在“人力资本陷阱”?

  引言及文献综述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农业作为我国 的基础产业,其发展关系着社会稳定、国计民生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依靠丰富的生产资源及“人口红利”,我国 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 示,2000~2017年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从 24916亿元增长 至 109332亿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从 2282元增长至 14617元。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 逐步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发展面临着极大考验。一方 面,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截至 2018年末,我国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 11.9%,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另一方面,我国人均耕地面 积少,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 1.46亩,仅为 世界人均水平 (2.89亩 )的 50%,却要用约世界 9%的耕地养 活世界近 22%的人口,耕地资源匮乏。且由于农业经营风 险大、利润低、生产周期长等特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 量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农业发展 缺乏生产力。在生产资源有限以及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障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成为 文 / 廖开妍 曾建霞 吴晓婷 「摘要」随着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农村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农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论文基于 农村人口老龄化视角全面解析异质性人力资本积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方向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 农村人 口老龄化明显减缓了农业经济发展速度;2. 不同人力资本主体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大小并不相同; 3. 我国西部存在“初、中级人力资本陷阱”,而高级人力资本积累则会使得老龄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有 所下降。因此,政府应加大政策吸引力,引导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一方面推动农村高等教育发展,提高农民受 教育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建设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增加农业资本投入。 「关键词」人力资本积累;农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异质性 亟待解决的问题。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首先,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Kα(AL)1-α 中,把 Y看作农业产出,L看作人力资本,在物质资本等其他投入 要素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对农业经济发展具 有促进作用。其次,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劳动力可以 通过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 效率,进而推动农业经济发展(Khaldi,1975)。主要体现 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农村人力资本的提高会促使农业 劳动者有意识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按更高效率的水平进 行分工合作,自觉按照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进行专业化 生产,并通过低成本的要素交换和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从而促进整个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孙 一平,2015)。第二,劳动者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不断积累 经验,而技术进步是知识的产物,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 的内生因素。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会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 进而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并且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地进步, 越来越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需要与之发展相适应的更高 素质的农业劳动者,农业劳动者作为农业生产设备的推广 和使用者,其人力资本的积累能内生地与农业生产设备的 更新发展相适应,从而在技术进步的环境下进行农业的高 效率生产(鞠传宝,2018),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第三,农 村人力资本积累可以通过“溢出效应”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 提高,即人力资本积累具有正外部性。由于人力资本积累 会产生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方法等,构建高效的农业生 产方式,带动周围的人通过竞争或者模仿将这种新技术进 行传播,因而形成高级人力资本对初级人力资本的正向影 响。

  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积累与农业经济发展的 初步关系

  (一)人力资本积累现状

  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统计口径,农村劳动 力受教育程度主要分为五类: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 高中及中专,大专及以上;受教育年限分别为 0、6、9、12 和 16。图 1所示为 2000~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从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方面,小学及初中所占比重最大。 随着 2006年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统一实施,西部地区 文盲及半文盲所占比重、小学学历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但 只受过小学教育程度的劳动力仍是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 主力军,占比接近 40%,说明西部农村地区还有许多劳动 力并未参加完九年义务教育,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人力 资本积累不足。除 2005年及 2015年以外,初中教育程度劳 动力所占比重逐渐上升,是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第二大 主力军。高中及中专、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所占 比重虽一直稳步上升,但上升速度缓慢,截至 2017年,高 中及中专教育程度所占比重仅为 10%左右,大专及以上教 育程度仅为 5%左右,中高级人力资本处于稀缺状态。

  (二)人力资本积累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初步关系

  伴随着人力资本的积累,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 逐步上升。这种上升趋势一定是由人力资本积累导致的吗? 不同人力资本主体积累的作用方向一致吗?考虑到其他诸 多因素可能导致农业经济增长,且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对农 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方向和程度是不确定的,文献梳理也证 实了这一点,因此这部分首先抛开老龄化背景与异质性人 力资本主体,初步考察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 限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 2所示。横轴为人 均农业生产总值,纵轴为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从 图 2中可以验证,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程度与 农业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验证了本文的假说 1。在农业 经济发展初期,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越高,对农业经济 发展的贡献比就越高,但随着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 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比逐渐 降低,结合前文的理论分析,笔者认为其中原因可能来源 于两方面。一方面,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西部地区 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虽逐渐增加,但文化程度仍旧 以小学和初中为主,农村现有人力资本水平无法满足当前 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后期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 度较低。另一方面,即初步验证了假说 2,随着城镇化进程 的推进以及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的逐渐增加,劳动者的 大量转移导致农村现有劳动力老龄化和低龄化现象严重, 农村现有人力资本不足以保障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即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可能存在“人力资本陷阱”。

  参考文献:

  [1]辛冲冲,陈志勇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 LMDI分解法的研究 [J].上海经济研究 .2017(3):78-86.

  [2]潘苏,谭砚文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 2011(2):84-87.

  [3]刘金全,徐宁,刘达禹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迁移性检验—— 基于PLSTR模型的实证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6(3):134-143

  作者廖开妍 曾建霞 吴晓婷

上一篇: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对策 下一篇:我国审计法律责任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