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对策初探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8-26 10:25

  摘 要院在农业发展过程当中,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尤其是能够缩小农村和城市之 间的差距,不断促进农业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院信息化;农业经济;问题;对策

  1 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科学化的信息管理手段 能够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该种措施就是农业信息化。 其核心内容是通过信息化技术和机械化手段实现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对农业生产模式的优化。

信息化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对策初探

  2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2.1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 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 同时对人才的培养开始向着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 展。农业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了便 利条件,即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另外,农业信 息化发展为一些地区的农民提供获取农业信息和技术 的渠道,优化了其了解信息的内容,从而不断提高农民 生产积极性和热情。

  2.2 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农业科技的普及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在不断进步, 也为农业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基础,从当前农 业信息发展过程来看,其已经渗透到了生产加工和销 售等环节。此外,农业信息化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一些农民不用到市场上就能实现对农产品情况的 了解和农产品的销售,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2.3 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

  农业信息化的科学利用能够实现农民经济收入的 提高,同时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保证农民能够享受到 一些优质的服务。

  2.4 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业信息化技术能够提高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 力。农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有价 值的信息,从而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农业信 息化能为农民提供农业发展方面的信息,使农民及时调 整生产计划,解决农产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低的问题。

  3 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基层农民信息化意识淡薄

  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其经济发展比较差,整体 素质比较低,而农民是农业生产的关键,一旦信息化意 识淡薄和技术低下,将严重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此 外,由于受到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农业经 营管理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受到影响。在信息化发展和 建设的过程中,基层农民是重要的主体,其对农业化信 息技术的接受水平直接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3.2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不完 善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 的发展情况看,基础落后是一个共性问题。随着我国对 农业信息发展重视程度的提升,仍旧存在基础设施薄弱、 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因此,应该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 和资金的投入,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 强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4.1 强化基层农民群众的信息化意识

  在农业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过程当中,基层农民 的信息化意识很重要。对此,相关工作部门需要重视对 农民的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目的是使更多的农民掌 握信息技术,为实现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助力。此外, 还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 培养,加强其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不断形成完整 的网络资源库,促进信息的交流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4.2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产业基地的建设是提升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条件, 为此,相关的工作部门应该及时了解农村地区信息化 发展的情况。在建立示范基地的基础上,重视基础设施 的建设,更好地促进农民掌握新技术,并且不断扩展获取农业信息化的渠道,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作者王 航 1 ,王 健 2

上一篇: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