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8-26 10:00
摘要:首先分析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农民作为三农经济 的支撑,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农业科技人员作为 农业经济的指路人,对农民进行科技指导、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经济管理和科 研、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也起着推动作用。三 农工作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为保障农业经济稳定和 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有 效的整改方案和措施,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 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三农;制约因素
关于农业经济发展的论文范文还有创新农业生态发展途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0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强 大的推动作用,并能有效的加快新农村建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因此就应该针对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政策措 施。
1 农村劳动力的大批转移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
首先,农村劳动力的大批转移严重的制约我农业经济的发 展,农村大批中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使农村劳动力出现短缺, 农村的妇女和老年人艰难的承担着繁重的农田劳动工作,农业生 产遭到严重阻碍。其次,农村劳动力的大批转移,农村的留守老 人与妇女缺乏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经验与技术,只能继续进行小规 模的分散经营,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大规模集约经营,传统的农业 生产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农村农业经济发展要求,从而制 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再次,农村劳动力的大批转移,使农村土 地出现了大面积撂荒的现象,部分农田出现了闲置浪费的情况, 由于缺少主要劳力的耕作,不少农田的农作物的田间经营管理跟 不上,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低。由于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与 农村土地经营权制度现状,劳动力的过多转移,一些留守妇女奔 着国家的惠农政策和各项补贴,从而不愿意放弃土地的经营权, 使一些小规模的企业很难与农户之间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使农村 的土地流转受到严重的阻碍,降低了企业与农户之间合作积极性 的同时,也不利于农村进行规模的集约化、产业化的生产发展模 式。
2 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高低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
首先,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底子薄,且 大多农业人口的文化水平不高,85后及90后新毕业的农业大学生 很少回乡村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技术方面的服务工作,乡村现有 的农民还大多是60后和70后,因受传统农业生产观念影响,农民 的小农意识还很强烈,不愿接受现代农业技术改革。其次,由于 受科学文化素质的制约,大多农户无法使用或使用大型农业机械 操作的能力薄弱,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较为分散,很多乡村地区的 农业技术水平不够完善和成熟,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不够 高,多数田间地块还是使用分散式的管理方式,致使农业现代化 和农业集约化的进程受阻,因此许多已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 家庭农场的作用流于形式,无法在新农村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促进 和推动的作用。再次,农村的地理位置大多较为偏远,而且资源 集中性不够强,因大多农户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户获取科技 信息和市场信息的能力不足,导致农业发展呈现出较强的不平衡 性,明显的区域性,制约着农业生产活动的稳步开展。现阶段我 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化、专业化、商业化模 式,加上农户在种植农作物时,对市场的分析能力不够,种植农 作物的品种多呈现单一性,多数农户种植的农作物产品质量和市 场价值不高,加之农村分散经营模式的广泛应用,无法充分有效 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3 农村管理体制问题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
首先,由于我国农村实行的是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为主体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虽然相 对分离,但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模式已经占据了主体模式,无法进 行连片的集约经营,有些土地在流转过程中出现了承包费过高, 导致有些土地流转中途搁浅,从而影响种植业的合理布局。其 次,由于农业经济在发展中遇到了管理体制问题,农业产业结构 的优化需要科技创新来完善,而且科技发展滞后导致我国农业产 业结构不合理,农村中第一产业结构比重过大,第二第三产业结 构比重过小,在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中优质产品的比重低,高效经 济作物面积较小,农产品的附加值也过低,因而在市场中的竞争 力不够强。为了保障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 师和农村的经济管理者应该深入调查,科学指导,把调节产业结 构作为主要的指导目标,并以多元化、全面化、体系化的发展目 标为区域作参考,同时地方政府也应该依托地区间的资源优势、 地理位置优势和环境优势,引导农户依托当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和家庭农场对农产品进行规模化生产和销售,打造出具备区域特 色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再次,由于我国农村管理体制的问题,我国农村普遍在使用和购 置大型农业机械时与当地的金融机构脱节,优惠政策往往受农户 科学文化的制约反而不适应,一些农户更看重眼前利益,不愿在 农业机械设备上投入过高的成本,因此,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当 中,当地政府和农业经营管理者应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统筹 规划,重点强化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强度,针对于农业基 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金融模式方面的问题,把握好相关的政策措施 来维系农业经济的基础运行。同时加大对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操 作水平的培训活动,使拥有现代农业机械的农户都能熟练的使 用,并积极发展农产品机械化作业能力,健全农业经济结构,针 对于农业机械化作业难度过高的问题,也要在技术方面注重研发 工作,从而形成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体系,加快我国的农业现代化 和农业的科技化。
4 资金扶持力度与科技成果转变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首先,国家在农村资金的投入量对农业经济的影响,随着 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 在起初的以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创新上获得了极大的成果,充足 的资金投入是进行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但由于过多的资 金投入,导致一些惠农资金成为了多数农户和村集体的“扶贫资 金”,村集体和农户并没有用国家投入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的惠农 资去扩大农业生产,而是用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其次,科技成 果转变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一些农业科技成果在缺少政策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一些科技成果变成 了无人问津的“烂果”。现阶段,我国为农业农村提供的各项惠 农资金及研发资金逐年减少,为了实现农业开发与研发的有序开 展,就需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的合作发展,大力宣传 广泛调动社会各界资金,保证农业科研的正常进行。再次,政府 对农业投入的扶持资金面窄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很大,很多村集体 即使在拥有了适合的农业科研项目,但缺少与之相对应的扶持资 金和可合作的企业来进行后期的拓展,因此要促进农业技术的创 新和改革,保证农业发展中各个部门的协调发展,加快科技成果 转变效益及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 要课题的同时,还要实现农业扶持资金投资形式的多样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直接起着 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农业经济师,农业科研工作者要依托政 府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集思广义、献计献策,要 为政府当好参谋,为群众服好务。政府要从转变管理理念、管理 方法等方面创新,要协同本地区的招商引资部门,作好对农产品 的招商部署,针对一些可行性的农业招商项目制定优惠的政策方 案,以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并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多发展适合本 地区优势的绿色有机农无公害的农产品。或对种植结构较大的农 产品寻找深加工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农业的开发,既扩大农民就 业,又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晓涛.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分析[J].北京农 业,2014,(15):43.
[2] 王梦雪,马永俊,钱娟娟等.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经济转型的过 程与动力研究——以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为例[J].湖南农业科 学,2013,(9):124-126.
[3] 祁春节,李崇光.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方法的演进与创新研 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6.
作者陈立华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