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文化艺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8-26 09:28

  [摘 要]人才是创意的源泉,是文化艺术发展的核心,是文化艺术相关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广 西文化艺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推行和实践,对广西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的稳定、优秀人 才脱颖而出、桂风壮韵文化艺术精品打造和广西文化艺术的发展繁荣具有重要意义。近年 来,广西文化艺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工作实践不断深入,逐步建立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的职称管理体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改革中还遇到一些问题,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探 讨,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可为广西职称改革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职称制度改革;文化艺术专业人员;评聘矛盾;积分制评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全面推进,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拓展、文化自信 不断增强。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①高端文化艺 术人才在如今显得尤为重要,由此产生的高端文 化艺术成果也格外值得珍惜。我们需要当今时代 的文化大家、文化领军人物、文化创新人才和基 层文化人才来进一步凸显我们的文化阵容、文化 格局、文化自信。人才是创意的源泉,是文化艺术 发展的核心,是文化艺术相关行业发展的重要推 动力量。职称工作作为人才评价重要手段之一, 担负着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职 能,是人才强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文化 艺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推行和实践,对广 西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的稳定、优秀人才的脱颖而 出、桂风壮韵文化艺术精品的打造和广西文化艺 术的发展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文化艺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研究

  一、广西文化艺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基本情况

  广西职称改革工作从 1986 年开始,已经走 过了 33 年的历程。在国家有关政策指导下,广西 文化艺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工作不断深入,逐步 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一)评审程序逐渐规范化,职称工作基本制 度化 职称评审是一项政策性强的工作,涉及广大 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是全社会关注的一大 热点。近年来,广西文化艺术专业人员的职称工 作程序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一是职称评审政策 公开化;二是职称评审材料全面实行社会公示模 式;三是评审程序逐步标准化,严格按照规定的 评审工作程序和标准进行,各个环节都有章可 循,有效的避免失误和错漏的发生,着力营造公 开、公平、竞争、择优的人才评价机制与环境。

  (二)评审条件逐步完善,评价方式不断丰富 广西文化艺术专业人员任职资格评审工作 在职称制度改革中不断完善评审办法,提高评审 质量。首先,文化艺术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有大 量的创作作品和表演作品,对此采取以考代评、 考评结合、直接认定、答辩评审等多种评价方式 相结合,使评价质量逐年得到提高。其次,在论文 鉴定方面,改为在报送职称材料之前,由申报者 单位——职改办安排 2 个相应的专家进行论文鉴定,提高了评审效率。再次,积极探索“数字职 称”,尝试对图书资料、文物博物 2 个系列中、高 级职称评审试行了“无纸化评审”,保证职称评审 质量和信誉度,提高了职称工作科学管理水平和 公信度,提高了评审效率,在职称工作信息化建 设方面有所突破。

  二、当前广西文化艺术专业人员职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不 断深入,文化艺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显得尤 为重要。广西现行的文化艺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 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需要不断深 入改革,使其更适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优化 现行的文化艺术专业人员职称评审标准和 条件规定,大部分还是国家改革开放时期制定的 标准和条件。职称标准和条件过度重视被评审者 的学历、发表论文数量和相应的资格考试分数, 弹性条件不足,已不能适应现阶段人才全面准确 评价的需要。特别是对学历、论文等方面的要求 刻板生硬,存在“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甚至催 生出论文、奖项买卖,作弊、造假等黑色产业。例 如,很多从事广西地方戏曲工作的专业人才,由 于其职业的特殊性以及没有针对培养地方戏曲 人才开设的高等院校,让地方戏曲工作者提升学 历变得相当困难。使一些想要晋升职称的专业人 才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本所学专业,去报读一些跟 自己实际工作不相符的高等院校,阻碍了专业技 术人才的健康发展。 还有许多文化艺术专业技术人员反映,现行 的计算机、英语职称考试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工 作实际,形成了“考用分离”的现象,文化艺术类 行业的工作内容与外语、计算机水平的关系并不 十分紧密,只需具备外语、计算机的基本常识即 可开展工作,而相对于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而 言难度偏大。尤其是市县级文化艺术专业技术人 员,他们的工作基本上用不到外语和计算机,却 往往被这两项考试拦住晋升的出路。虽然国家也 在逐年减少职称英语的考试难度,但是职称申报 人员依然还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准备相应 的考试,使得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被迫放弃职称申 报,从而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二)职称评审流程较为繁琐 现行的专业人员职称评审制度中,职称申报 流程过于繁琐,一直被社会所诟病,文化艺术类 专业职称的申报亦是如此。参与职称评审的申报 要从政策的理解、材料的准备、软件的使用,到逐 级的材料申报、评审审核、结果公示、证书发放。 这一系列过程漫长、繁琐,对申报人员无疑是一 种煎熬,既影响了职称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又 影响了申报人员的日常工作和参评的积极性,造 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信息化、 网络化技术的应用力度不足也是造成职称评审 周期过长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广西文化艺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 措施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文化艺术专业职称评价指标 设置 科学设置文化艺术专业职称的评价指标,从 培养人才、选拔人才、激励人才、调动人才积极性 的角度加强职称申报指标顶层设计。要以文化艺 术专业人才的实际艺术创作生产能力和实际工 作成绩为核心评价要素,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 唯工作年限,坚持方向、坚持标准、宁缺毋滥,评 选出真正具有艺术创作生产能力和做出成绩的 优秀人才,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 同时,也要兼顾地区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 实际情况,既注重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社会效益, 不能因为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指标而埋没人 才,挫伤文化艺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此外,在操作上还要进一步细化、量化文化 艺术专业职称评价指标,避免因评价指标的模糊 而给“人为干预”提供条件。

  (二)进一步优化职称申报和评审环节

  一是优化申报程序。完善电脑互联网申报平 台,全面实施无纸化申报模式,简化申报环节和 操作难度;加强相关联行政部门之间的互动与资 源整合,涉及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实行数字化备 案方式进行认证,技术上采用具有自动认证功能 的互联网系统。避免申报者必须提供各种证明材 料,却因多部门多头管理而四处盖章证明,因而 造成巨大的申报成本的现象。例如“五个一工程” 奖、社科优秀奖等这些作为文化艺术专业职称认 定指标的奖项,颁发奖项的部门可在奖项上备注 数字编号,奖项获得者在职称申报时直接将数字 代码输入无纸化系统中认定即可,而不必复印扫 描材料再上传。

  二是优化职称评审过程。建立受评人和评委 的诚信档案,当受评人出现诚信污点如申报材料 造假等情况,则在一定年限内丧失参评资格;进 一步优化职称评审专家库结构,提高评审专家库 成员专业知识技术水平、责任评审意识和专业化 评审能力;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倒查机制,确保职 称评审工作公平合法、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增强 职称评审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孙彦玲,孙锐.制度有效性视角下职称制度改革 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19(3).

  [2]胡哲,宗志强,陈天荣.科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 人员职称制度的改革与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 2018(24).

  [3]马丽亚. 职称改革:职称评定“松绑放权”[N]. 民族 日报,2018-06-02(001)

  作者玉 妮

上一篇:“互联网 +”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有效路径研究 下一篇: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