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涉农专业服务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思考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8-25 12:51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是为地方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培养人才的基地,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农业发展,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 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探求中职涉农专业设置、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社会化服务等改革的新思路,建立科学完善 的中等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以培养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是努力提升职业教育为产业发 展服务的能力,农业职业教育以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实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为目标。随着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实 施,黄河中下游滩区规划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 发展以及生态修复和保护需要大量相关人才的培养。中等职 业学校涉农专业是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要 力量,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农民和新兴产业的农技人员是保证 规划实施的关键,但中职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还不能适 应农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国家战略及地方规划为农业职业 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职涉农专业服务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思考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国家重大战略相融合

  2019 年 9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的黄 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黄河流域生态 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个国家重大战略。加强黄河治理保护, 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和保护是当务之急。此战略是千秋 大计,事关民族复兴和永续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及 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地处黄河中下游平原,大面积的滩 涂淤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方便,是发展农业的理 想之地。当地盛产的“原阳大米”是国家地理标志性农产 品,素有“中国第一米”之美誉。《新乡市沿黄区域三县一 区相关规划》 指出,原阳县规划布局为“一域,一带,三 区,三组团”,发展目标是将原阳县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新 兴农业经济强县,大力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产业, 打造郑州大都市的“后花园”。借助良好的农业基础,大力 发展都市生态农业、高效特色农业、绿色有机农业、休闲观 光农业、生态循环农业,优化建设都市圈的菜园、果园、花 园和牧场“三园一场”,将沿黄滩区建成集生态保护、休闲 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于一体的沿黄生态景观产业带, 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带给涉农专业“危”与“机”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给 沿黄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为该区域农业结构调整 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当地农村人才的培养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需要加强对农业 人才的培养及培训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农业领域在扩 大,技术在进步,农业发展思路在改变,作为培养农业技术 及管理人才的职业学校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要解放思想, 提高认识,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 学方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否则中职涉农专业就会脱离市 场,日渐萎缩甚至停办。社会的发展已经使涉农职业教育产 生了危机,但危与机是并存的,心存危机,接受挑战,迎难 而上,抓住历史难得的大好机遇,积极改革,总结创新更适 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于当地农业的大发 展,就会化危为机。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我国农 业将会有一个全新的面貌,随着涉农专业服务水平的提高, 中职涉农专业也将会大发展。

  三、中职涉农专业发展现状

  (一)专业设置固化,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发展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大多设置固化,不能与当地农业发展 相适应。以前农业是解决温饱问题,农村产业结构比较单 一,而现在是着重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增 加经济效益,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高质量的农产品需求。需 求的多样化、特色化、精神愉悦化就需要学校改变传统的专 业设置,以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开设的专 业大多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和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两个专 业,专业过于基础,缺乏地方农业特色,所涉及知识和技能 涵盖大农业,技术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农业多 样化发展的需要。

  (二)授课模式与职业教育不相符 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普通中学教学有着本 质的区别,但大多数教师过分注重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及理论 讲授,而对学生实操性、技术性培养弱化,对农业的新思 路、新技术涉及很少。知识结构和观念陈旧在某种程度上制 约了专业水平的提高,不少教师过分重视理论教育和知识传 授,忽视专业实践教学和专业能力培养,教育教学活动封闭 在学校内的课堂上,缺乏到生产一线的实际操作。

  四、转变观念,紧跟时代产业发展

  中职涉农专业的教育教学现状已经阻碍了农业职业教育 的发展,跟不上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发展的步伐。要改变现 状,先改变思想。思想来源于意识,如果对社会发展没有深 刻的认识,对我国农业的改变没有清醒的认知,仍停留在对 传统农业的认识上,止步于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势必跟不 上农业产业化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从思想上意识到危机与 挑战,转变观念,调整思路,重新思考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方向。要紧随时代的步伐,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市场为导 向,推动农业职业教育改革。

  五、中职涉农专业应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融合

  农业职业教育应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农业产业 化发展相融合。中职涉农专业改革必须和当地的经济振兴、 农民的致富联系起来,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规模效 益,要求中职涉农专业应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 模式和方法、社会培训等融合到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中。

  参考文献:

  [1]张翠翠.论河南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J].河南 农业(教育版),2015(8).

  [2]田春英,王平.涉农中职教育教学发展现状及改革对策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12(3).

  [3]尹小莉.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求知导刊, 2016(13).

  [4]陈功义.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农业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 影响研究[J].河南农业(教育版),2015(8).

  作者吕彦伟 祝新耿

上一篇:新时期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中长期径流预报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