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经济发展绩效影响的实证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8-24 09:57

  摘要:文章从财政支农政策角度分析农业经济政策对农业经济绩效发展的影响,通过构建数据分析模 型,选取2007—2016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利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出 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绩效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经济政策;农业财政;经济绩效;模型分析

  关于农业财政的论文范文还有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0引言

  农业经济政策中的财政支农政策是国家 的主要政策,也是最直接的政策,具有其他农 业经济政策无法取代的作用。财政支农经济政 策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有利于增加农民收 入;财政支农政策可以给予农民一定的资金补 贴,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还解决了许多外部 问题。这几年来我国为了保证农业的发展,政 府在农业政策上不断的完善 。考虑到财政支 农政策的重要性,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 问题进行了分析,相关研究都是偏向于分析财政支农政策 对于农业经济绩效发展的影响I。

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经济发展绩效影响的实证

  1研究设计

  1.1 数据选取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财政统计》及其相关年 鉴。根据搜集的数据,整理得出我国2007-2016年财政 支农相关数据,具体如表 所示。 从投入的角度看,财政支农支出表现相对较好,支援 农业生产支出一直保持相对较少,对于农业发展、农民增 收确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若要继续拓展其上升空间,则 应该继续加大政策支农资金力度。

  1.2模型构建

  本文中选取的变量包括:农业增加量以 表示;X,代表政府在农业生产方面的补贴资金支出以及补贴农村水 利气象等部门的其他资金的财政支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 设资金支岀用X,表示;农业方面相关科研和开发的费用 以X,表示;农村救济费以X,表示。如果直接利用 对X,、 X2、X,、X"创建回归模型,会影响回归结果的合理性,导致 统计检验无法通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财政支农 对农业经济绩效发展的作用并不会立即表现出来,需要一个过程,有时这个时间段会较长,因此一般将这一过程称 为滞后期。因此,可以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确定各项财政支农的滞后期。

  2实证分析

  2.1 数据说明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 产基地。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吉林省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还对地区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 使研究数据更能体现财政支农支出的绩效水平.符合对农 村经济发展历程,本文以吉林省2006—2016年间财政支 农支出与农业生产总值作为研究数据。数据来源于《吉林 省统计年鉴》。吉林省农业财政支出增长率和农业GDP 增长率,财政支农支出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比重如图 和 图 所示。

  2.2格兰杰因果关系结果

  本文利用Stata软件对财政支农相关数据和主要的农 业增加值进行分析处理,具体结果如表 所示。

  3结束语

  本文基于《中国财政统计》及吉林省2007—2016年的 面板数据,运用回归分析创建经济学模型,研究了财政支 农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结果发现:( )以吉林省为例, 农业财政支出逐年增加,且农业财政支出投入对农业生产 总值增长具有推动作用。(2)农业科技研发资金投入对农 业增加值呈倍增效益。( )财政支农具有一定滞后期.农业 生产总值增长率远低于财政支农增长率。 根据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和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以 下几条财政支出对策完善建议,目的在于促进农业经济绩 效的提高。第一,建立农业财政支农稳定与长效机制。保 证财政支农投入是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稳定与高效的前提, 国家政府应当重视对农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加大投资力 度,增加农业产值,提高农业经济绩效,提升农民生活水 平。第二,继续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创新是现代 农业发展动力,依靠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财政支农效率及提 升农业生产总值。第三,加速促进财政支农绩效增长。目 前农业财政支出使用效率普遍不高,因此如何提高支农支 岀效益是发展农业绩效的主要问题。增加资金投入的同 时,应合理分配财政支出,以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嘉芬.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以山西省 为例[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丈,2016.

  [2] 申家俊.我国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评价(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硕 士论丈,2017.

  [3]俞欣悦.财政支农惠农资金支出绩效提升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 大学学位论丈,2016.

  作者李磊

上一篇: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 下一篇: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理念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