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军队医院医疗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探讨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8-21 10:10

  【摘要】 目的 为适应军地改革形势,提升卫勤保障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方法 分析军队医院当前发展面临的 问题,探讨军队医院医疗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结果 当前改革形势要求军队医院进一步聚焦部队卫勤保障、融入地方 卫生体系、加强经济运行管理。通过深化军地医疗合作、加强技术创新与信息资源集成、实施精细化经济管理等方面探 索军队医院未来发展策略。结论 军队医院应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举措,上级管理部门加强体制创新和政策支持,通过上 下联动,提升军队医院为部队服务能力,推进军民融合稳步发展。

  【关 键 词】 军队医院;医疗发展;军民融合;策略;建议

  当前,军民融合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 大报告中指出要“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构建军 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这为全面推进国防 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军队医院是国防后勤 卫生保障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首要任务是聚焦备 战打仗,积极做好卫勤保障,给部队官兵提供高效优质 的医疗服务。军队医院也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需要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同时利用地方的医 疗、科技与人才资源来发展临床技术、培养军医骨干。 随着军队编制体制调整及改革政策落地,医药分离、分 级诊疗等新医改措施逐步实施[1],军队医院发展面临 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准确把握改革方向,积极顺应改 革形势,结合自身特色优势,探索新形势下的军队医院 医疗发展策略,对于提升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和医 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军队医院医疗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探讨

  1 军队医院医疗发展面临的形势

  1.1 需进一步聚焦部队卫勤保障 军队医院在长期承担为兵为民医疗保障任务过程 中,人力、设备和技术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自 身特色优势,影响力也不断提升[2],但各级医院尚未形 成有效的区域协同力量。未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作战需求成为军兵种力量建设的主导因素, 要求我军具备一体化卫勤保障能力[3]。这迫切需要大 学、医院、部队的广泛深入联合协作,构建战伤救治协 作体,推进战伤救治向多兵种联合和区域协同卫勤保 障方向转型[4]。一方面以作战需求保障为导向,强化 “保打赢”能力建设;另一方面以官兵健康促进与健康 维护为重心,扩大保障范围和提高服务质量,更有效的 履行“姓军为战”的职能使命。

  1.2 需进一步融入地方卫生体系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军委已明确“军队医 疗、科研等任务将纳入军民融合体系”,国家“十三五” 医改规划中也提出军队医疗机构要参与地方医改并全 面纳入分级诊疗体系[5]。从军队医院自身发展来说, 加强军地医疗合作,不仅有助于促进医疗资源整合共 享和医疗服务优势互补,更好地为部队官兵提供优质 医疗服务[6],而且可以将优势医疗技术资源向基层单 位辐射,提升医院的纵向发展水平。同时,利用地方资 源来提升军队医院的创新发展能力,将促进军事与民 用技术的创新、转化与集成,引导核心医疗向军事医学 聚焦[2],从而为军事斗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提供更坚 实的保障。

  2军队医院医疗发展的策略思考

  2.1 构建区域联合卫勤保障体系

  2.1.1 建立军队医院-区域部队医联体 军队大型医 院尤其是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应充分发挥人力、设备和 技术优势,与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域的战区部队医院和 地方医院合作共建帮带关系,在充分了解官兵卫生服 务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构建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战 区总医院+战区部队或区县中心医院+战区部队卫生 机构的区域部队医联体,共同探索军地联合救治部队 伤病员、提升一线部队战创伤救治能力的共建模式,进 一步拓展军队医院的为部队医疗服务职能,实现院内 服务向院外及基层部队服务的延伸。

  2.1.2 开展战创伤救治技术合作 针对军队区域医 联体的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开展战创伤危重患者救治、 常规救治、紧急救治能力及训练伤防治、皮肤、心理、骨 科等部队常见病、多发伤的救治能力指导[10]。以对口 交流、指导手术、疑难病例查房、专题讲座等方式提升 共建医院临床诊疗水平,通过远程教育、远程会诊等方 式为共建医院提供医疗技术服务支持[11],围绕地区特 色(如高寒、缺氧)方向,联合共建医院和部队开展特殊 环境战创伤救治研究,研制战创伤急救器材。

  2.2 推进军地医疗资源整合共享

  2.2.1 建立学科紧密型医疗合作模式 医联体是建 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国家已强调要发挥中央、 地方、军队、社会各类医疗资源作用,建设多种形式的 医联体组织 模 式[12]。目前一些军队医院在军地医疗 联合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13-14]。从当前改革形势来 看,军队医院全面融入地方卫生体系将是未来趋势,而 由于军地管理体制差异等原因,军队医院不能与地方 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行政管理统一化的医联体,但是可 以从医疗服务需求出发,以学科为依托载体,建立医院 层面“松散型”、学科层面“紧密型”的区域医疗协作关 系,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军地共建、军民共享。

  2.2.2 构建区域疾病救治协作网络 长期以来,军队 医院通过对口帮扶等形式与地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 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为促进区域卫生资源的优化配 置,军队医院应积极发挥人才与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强 与地方基层医疗机构的专科技术合作,搭建基于学科 特色的疾病救治协作网络,通过接收进修生,举办培训 班、定期坐诊巡诊、开展爱心扶助活动等形式,将急危 重症、慢性病管理等临床诊疗技术辐射到广大基层单 位,打造学科特色技术品牌,扩大医院影响力。

  3 政策建议

  3.1 进一步增强为部队医疗服务保障能力

  一是完善保障条件和机制。坚持“姓军为战”办院 方向,高标准建设和完善军人诊疗服务设施;完善为部 队服务工作制度流程,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与评价标准, 鼓励更好地为部队服务。二是拓展保障范围和职能。 加强对高原、边防、海岛等特殊区域部队官兵常见病和 急需医学问题的关注[19],组织开展“军医走边关”等健 康服务活动,主动为陆航、电子对抗、特种作战等新型作 战力量提供健康咨询、战伤救治、训练伤防治等医疗服 务保障。三是加强保障任务统筹与协调。立足核心保 障体系,建立区域内的军队医院层级帮带关系,促进优 势人才和技术资源的区域辐射,实现高效保障;加强不 同区域、不同级别军队医院之间的协作,压缩保障纵深, 实现部队伤病员早期紧急救治、后送转移的精准对接。

  3.2 上级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配套政策

  一是加强制度机制创新。军委机关应进一步完善 “收支两条线”制度,可以将军队医院卫勤、学科、人才、 科技、信息化建设等各项经费纳入医院成本,支持和推 动军队医院的全面协调发展;制订为部队服务的补贴制 度和标准,鼓励军队医院积极承担基层帮带、卫勤保障 和应急救援等任务。二是完善军民融合配套政策。军 委机关要加强与国家部委的协调,研究出台军民融合政策指导文件,从政策层面上推动军队医院纳入区域卫生 规划;制定军队医院为民服务的信息标准规范,实现军 队医院与地方各级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 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调;制定军队医院参与地方医改的 配套政策,指导军队医院与地方医改同步对接,支持军 队医院享受与地方公立医院同等的政策待遇和政府财 政补助,实现军地医疗服务的联控互促[20]。

  参 考 文 献

  [1] 越 晋,董自西,赵 文 亮,等.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背景下军队医 院发展策略[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1):28-29

  [2] 刘晓明.改革形势下军队医院发展策略[J].解 放 军 医 院 管 理 杂 志,2017,24(3):208-209,215

  [3] 齐晓林,王振德,黄 奕 江,等.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现状分析与 策略[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4):321-322

  作者:王 淋,朱剑武,杨 勇

上一篇: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教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研究 下一篇:信息技术在初中教学当中应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