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及周边地区鲍鱼菇栽培管理技术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7-17 13:03

  摘要:鲍鱼菇养分非常丰厚,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深受广阔消费者的喜欢。本文经过屡次栽培实验,总结出一整套适合辽宁省沈阳市及周边地域鲍鱼菇的栽培管理技术。

  关键词:鲍鱼菇;栽培管理技术;

  鲍鱼菇(Pleurotus abalonus),又名台湾平菇、裂皮侧耳、栎侧耳、台湾鲍鱼菇和榕树平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子实体肉质脆嫩可口,共同的鲍鱼风味,养分非常丰厚,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深受广阔消费者的喜欢。子实体中含有的多糖,有进步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同时也对肿瘤细胞有抑制造用;假如临时食用,能使人体的血压和胆固醇含量降低;子实体的淀粉含量极低,是糖尿病人的理想食品;鲍鱼菇对脚气病、瘦削症、贫血症患者也有一定疗效。鲍鱼菇鲜品含水量低,较耐贮藏保鲜,运输方便,前景非常宽广。辽宁省沈阳市及周边地域鲍鱼菇的栽培绝对其他食用菌较少,次要是缺乏一整套适合本地域栽培的栽培管理技术。因而,本文经过屡次栽培实验,总结出一整套适合沈阳市及周边地域鲍鱼菇的栽培管理技术。

辽宁省沈阳市及周边地区鲍鱼菇栽培管理技术

  一、菌种选择

  依据市场调查,本地主栽种类有2种:“明鲍8120”,由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讨所引进;“天达”,由江苏省江都市天达食用菌研讨所引进。在母种的选择上,应选择菌丝洁白、较稠密、接种点四周有黑色分生孢子梗的菌种。爲确保鲍鱼菇子实体质量、产量等,将到达规范的母种放置于4℃冰箱保管,放置工夫在60 d内爲宜,继代次数最好低于5代,以2代以内爲最佳出菇形态。

  二、培育基配方

  (一)母种培育基配方

  蒸馏水1 000 mL,马铃薯200 g,琼脂粉20 g,葡萄糖20 g,蛋白胨5 g,磷酸二氢钾1.5 g,硫酸镁0.75 g。 

  (二)原种(二级种)培育基配方

  ①棉籽壳35%,木屑40%,麸皮20%,蔗糖3%,石膏2%;②棉籽壳75%,麦麸10%,玉米粉10%,石膏2%,蔗糖3%。

  (三)栽培种培育基配方

  ①棉籽壳80%,麦麸13%,玉米粉5%,蔗糖1%,石灰1%;②棉籽壳55%,杂木屑20%,麸皮20%,蔗糖3%,碳酸钙1%,石灰1%。以上2种配方含水量均爲65%,pH爲8.0。以上培育基配方均按惯例办法配制。

  三、灭菌

  (一)母种培育基灭菌

  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0.15 MPa,灭菌温度爲124℃,灭菌工夫30 min。

  (二)原种培育基灭菌

  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0.15 MPa,灭菌温度爲124℃,灭菌工夫120 min。

  (三)栽培种培育基配方

  同原种培育基灭菌。

  四、接种

  (一)母种接种

  1.组织别离

  采用组织别离技术,先将鲍鱼菇子实体用75%的酒精浸泡1 min,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用无菌滤纸吸干多余水分,用手将鲍鱼菇子实体从基部扯开,再用无菌接种刀从菌伞与菌柄接壤处切取黄豆粒大小,接种到母种培育基上即可。

  2.继代

  用无菌接种勾将原试管母种的接种点及以上部位勾出,再用无菌接种刀切取黄豆粒大小的菌块,接种到新的母种培育基上。以上操作均在无菌操作台上停止。

  (二)原种(二级种)接种

  在酒精灯火焰10 cm范围内,翻开灭好菌的培育基袋口,用无菌接种钩勾取试管母种的1/3,放到培育基上,立刻封口,预备发菌培育。

  (三)栽培种接种

  在酒精灯火焰10 cm范围内,用无菌接种铲将发好菌的二级种铲成直径爲2~5 cm的块状,再翻开灭好菌的栽培种培育料袋口,接种两三铲的二级种,封口后预备发菌培育。以上操作均在无菌操作台上停止。

  五、管理

  (一)菇房消毒

  采用熏蒸办法(菇房必需密闭):福尔马林10 mL/m3,高锰酸钾5 g/m 3,先将水参加陶瓷罐中,然后参加高锰酸钾,搅拌平均后参加福尔马林。参加福尔马林后,操作人员立刻分开关门,防止接触皮肤和眼睛。熏蒸24 h后,开窗开门停止通风,至多坚持3 d以上。

  (二)发菌管理

  1.母种发菌管理

  接种后,放置在25℃恒温培育箱中黑暗发菌,待菌丝长满斜面后,放入4℃冰箱保藏备用。

  2.原种发菌管理

  接种后,放置在22~26℃的房间内,空中坚持枯燥,每天通风30 min即可,待菌丝长满料面,7 d内接种栽培。 

  3.栽培种发菌管理

  接种后7 d内,菌丝萌生,生长迟缓;待菌丝长到2周后,开端迅速生长,此时菌丝生长需求充足的氧气,应留意通风成绩;温度控制在22~26℃,湿度控制在50%~70%;菌丝在生长进程中会呈现迟缓期,此时应取1根长钉,在酒精灯上灼烧消毒杀菌,待冷却后,在菌丝生长的前端扎5~8个眼,以利于通氧,促进菌丝生长,普通到35 d左右菌丝可长满料面。在发菌进程中发现杂菌等应及时剔除。

上一篇:小麦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下一篇:我国大豆栽培学科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