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7-14 11:12

  摘要 总结了洋葱—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包括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育苗、定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同时进行了效益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式全年合计纯收益可达46 515元/hm2。

  关键词 洋葱;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泰兴市地处苏中地区,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质以高沙土和砂壤土为主,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洋葱、水稻生长。水稻是泰兴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万hm2,洋葱是一种药用蔬菜和保健食品,富含钾、VC、叶酸、锌、硒、槲皮素和前列腺素A等,适量食用洋葱,有很好的保健、防病等功效[1]。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经营流转在泰兴市的有序发展,种植业的主要经营者由一家一户向适度规模经营的小型家庭农场或种植大户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由单纯追求高产向优质绿色、高效高产转变。为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布局,使粮食产能与效益有机结合,泰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根据泰兴市生产发展现状,经充分调研组装了洋葱—水稻种植模式,通过系列技术试验与研究,集成该模式绿色高效种植技术。

  该模式不僅能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优质农产品,而且稳定了泰兴市水稻主粮种植面积,符合江苏省“十三五”种植业发展规划,2016年7月,该模式得到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资金的资助,在泰兴市黄桥镇、分界镇、河失镇等进行了示范推广应用。现将洋葱—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洋葱—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1 茬口安排

  根据本地区市场消费习惯,同时考虑错开“四夏”农忙劳动力紧张,洋葱栽培以中熟紫皮扁球品种为主,搭配种植晚熟品种,一般于9月中下旬育苗,苗龄55 d左右,11月中下旬移栽,翌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收获;水稻栽培采用机插秧种植方式,根据洋葱成熟收获进度确定育秧时间,一般5月下旬育秧,秧龄15~20 d,6月中旬移栽,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获。

  2 洋葱栽培技术

  2.1 地块和品种选择

  洋葱的根为弦状须根,着生于短缩茎盘的基部,根系较弱,无根毛,根系主要密集分布在20 cm的表土层中,耐旱性较弱,吸收肥水能力较弱,最适宜在肥沃疏松、通气性好的中性壤土、砂质壤土地块进行生产。因此,洋葱—水稻模式生产田块,应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和砂质壤土,最好2~3年内未种植过葱、蒜类的田块。洋葱种植品种可选择为中熟紫皮扁球品种红绯F1,搭配种植晚熟品种紫阳。

  2.2 培育壮苗

  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2~3年未种过葱蒜类的地块作苗床,施足底肥及底水,做成畦面宽1.7 m,畦墒宽30 cm的高畦。播种量控制在2.5~3.0 g/m2之间,定植1 hm2大田洋葱需育苗900~1 125 m2。定植前15 d左右适当控水,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出株高15~18 cm、假茎粗0.6~0.9 cm、具有3~4张叶片的适龄壮苗。

  2.3 适时定植

  洋葱定植过早,苗体过大,早春易抽薹,定植过晚,苗体较弱不能安全越冬。一般在11月中旬开始定植,定植时要选择根系发达、生长健壮、大小均匀的苗,起苗后按幼苗大小分级,剔除病苗、弱苗、伤苗、假茎直径0.9 cm以上或0.4 cm以下的幼苗,按大小苗分别定植。定植深度以埋住茎盘、不掩埋出叶孔为宜。定植株距15~16 cm、行距15~18 cm,栽植3.45万~4.35万株/hm2。

  2.4 肥水运筹

  苗床培肥施用腐熟的优质有机肥45.0~52.5 t/hm2、磷酸二铵600~750 kg/hm2、硫酸钾375 kg/hm2。苗期一般不需追肥,若幼苗长势较弱,结合浇水施用磷酸二铵75 kg/hm2。

  大田中等土壤肥力施腐熟有机肥45~60 t/hm2、磷酸二铵225~300 kg/hm2、尿素75~150 kg/hm2作基肥,浇足底水,定植后立即浇定植水。返青时结合浇返青水追施硫酸铵150~225 kg/hm2、过磷酸钙300~450 kg/hm2。返青后,追施硫酸铵75~300 kg/hm2。鳞茎膨大期随水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0 kg/hm2,间隔15~20 d再追施1次,最后一次追肥时间应距收获期30 d以上。

  3 水稻栽培技术

  3.1 培育壮秧

  由于机插育秧时播种密度高、秧苗根系集中在厚度仅为2.0~2.5 cm的薄土层中交织生长,秧龄弹性小,必须根据洋葱收获结束日期按照秧龄15~20 d向前推算播期,“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按照机插秧生产技术规程精细管理,培育的秧苗素质应达到以下要求:叶龄3~4叶,苗高12~18 cm,叶挺色绿,茎基扁粗有弹力,成苗2~3株/cm2,无病株和虫害,秧苗单株白根10条以上,盘根带土厚度2.0~2.5 cm,根系发达盘结牢固,厚薄一致,提起不散,形如毯状[2-3]。

  3.2 合理密植

  为避免栽插过深或漂秧、倒秧,大田耙地墁平后沉实1 d后插秧。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 cm,株距12 cm,栽植25.5万~27.0万穴/hm2,每穴栽3~4株,确保基本苗90万~105万株/hm2。

  3.3 平衡施肥

  为保证机插秧尽快活棵,早分蘖、成大穗、粒饱满,施肥分5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施基肥,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施45%高浓度复合肥375 kg/hm2、尿素75 kg/hm2。第二阶段施返青肥,栽后6~7 d,施尿素150 kg/hm2。第三阶段施分蘖肥,栽后15 d视苗情施尿素112.5~150.0 kg/hm2。第四阶段施穗肥,促花肥在穗分化始期即叶龄余数3.5~4.0叶时施用,因苗施尿素112.5 kg/hm2+45%高浓度复合肥225 kg/hm2;保花肥在出穗前18~20 d即叶龄余数1.2~1.5叶时施用,施尿素60~75 kg/hm2。第五阶段粒肥,出穗后间隔7 d连喷2~3次磷酸二氢钾[4]。

  参考文献

  [1] 王剑,常富业,焦元钦.洋葱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3032-3033.

  [2] 董洪,韩兴华,潘秋生.水稻—洋葱无公害高效种植模式研究[J].北方水稻,2013(5):48-49.

上一篇:青花菜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冀西部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