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大华114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7-14 10:27

  摘要 大华1146(原名DJ1146)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D1160为母本,D1153为父本组配的玉米单交种,2016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阐述了大华1146的特征特性,从精细整地、适时播种、及时间苗与定苗、适时中耕、科学施肥、合理管水、加强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大华1146;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关于玉米的论文范文还有玉米科学期刊征稿,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大华1146(原名DJ1146)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最新育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2012年参加江苏省夏玉米预备试验,2013—2015年参加江苏省夏播区域和生产试验,201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玉201601,新品种权公告号为CNA014999E。该品种在参加江苏省区域及生产试验时,历经了2013年和2016年的极端高温,2014年茎腐病大发生和2015年锈病大暴发的严峻考验,仍然保持了较好的结实性和抗病性,产量也较对照明显增加[1]。经过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性好等优点,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新品种。该文简要介绍大华1146的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其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

玉米新品种大华114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1 特征特性

  1.1 植物学特征

  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丝绿色,花药浅紫色;穗轴白色,果穗筒形。籽粒半马齿型,黄色。

  1.2 农艺性状

  大华1146株型紧凑,总叶片数19片左右。株高252 cm,穗位高101 cm。穗長18.3 cm,穗粗5.1 cm,穗行数16行,行粒数36粒,千粒重335~355 g,出籽率88.0%。江苏淮北地区夏播生育期一般96 d左右,与对照郑单958相当。

  1.3 产量水平

  2013—2014年参加江苏省淮北夏玉米区域试验,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8 712.50 kg/hm2,其中2013年较对照郑单958增产7.2%,2014年较对照郑单958增产8.3%,2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生产试验产量达9 780.62 kg/hm2,居第1位,较对照增产15.2%。

  1.4 抗性水平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接种鉴定:抗茎腐病、大斑病、小斑病,感粗缩病、纹枯病。

  1.5 品质性状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容重750 g/L,赖氨酸0.29%,粗蛋白9.33%,粗淀粉74.58%,粗脂肪3.85%。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精细整地

  整地前可用90%乙草胺(禾耐斯)1.2~1.5 kg/hm2或50%乙草胺1.50~2.25 kg/hm2兑水450~600 kg/hm2均匀喷洒土壤表面对杂草进行土壤封闭,随后进行耙磨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墒”的标准[2]。秸秆还田和绿肥地要切茬,翻埋良好。要求耕深一致,一般耕翻深度要达到25 cm以上,翻垄均匀;结合耕翻,将全部有机肥、磷肥的70%~80%及氮肥的40%~50%作基肥全层深施。结合整地还应开沟做畦,修好四面排水沟,力争做到畦平沟直,排灌畅通[3]。

  2.2 适期播种

  应根据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播种时的土壤墒情、保证灌浆期在当地最佳光温资源天气内且能正常成熟等情况进行播种期的确定[4]。大华1146在江苏淮北地区夏播出苗期宜控制在6月20日至6月底,不宜太早也不宜过迟。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大华1146玉米是一个典型的紧凑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弹性较大[1],但最适播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随播期推迟应适当加大播种量。高产栽培可适当缩小行距,扩大株距,一般行距为50~55 cm、株距为25~30 cm。按精准播种技术要求,力争达到深浅一致、行距一致,覆土良好、镇压紧实,深沟浅盖,保证苗匀、苗齐、苗壮。种子与种肥分别播下,严防种、肥混合。

  参考文献

  [1] 王朋,孙杰,张志高.不同密度对玉米新品种大华1146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中国种业,2017(4):60-61.

  [2] 刘晓芳.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6):75-76.

上一篇:先进农业技术在农业机械运作过程中的应用探讨 下一篇:冬凤兰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