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豆种植的机械化操作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7-13 10:06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食物的需求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已经从以前的为了填饱肚子逐渐转化为要吃的健康。在以前,人们对于大豆的种植经常会出现产量少质量情况不好的现象,现在为了提高大豆的品质,对于大豆的生产应该向绿色种植方面发展。

  关键词:绿色大豆;机械化;操作

  关于大豆种植的论文期刊还有大豆科技期刊论文发表,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在生活的质量方面也有了更的要求,人们对于绿色食品和健康的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这些食品中,大豆是人们生活中一种较常见的食物,因此它的种植也受到了关注。以往在大豆的种植方面都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都为大豆的质量差和产量低。这样就导致了大豆种植者在大豆的种植方面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大豆的种植方面,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改革,进行大豆的机械化生产不但可以使得大豆的产量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得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

浅谈大豆种植的机械化操作

  1 大豆机械化的必要性

  1.1 我国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大豆的种植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原因影响大豆的生产,首先会影响大豆的种植的就是大豆的种子的问题,种植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因此,优良的种子是保证大豆高产优质的前提。但是在种植的时候,经常会存在种植者用以前种植所得的大豆作为种子,而不是去购买优质的种子,这样的大豆的种子会存在,种子的发芽率低的情况出现。其次是大豆的种植的土壤存在的问题,大豆的种植需要的土壤是要非常的疏松的,并且土壤还要非常的肥沃和深厚,但是现在普遍存在着大豆的种植是在土壤条件不是很好的地区进行种植,这样就会导致大豆的产量下降。还有就是大豆的生长是需要足够的地表温度的,这样就导致了大豆一定要在温柔的地带进行种植的特性,大豆是一种喜温的作物,如果种植大豆的地区温度过低的话就会直接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再次,大豆在种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人为的原因造成大豆种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在大豆的播种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有些种植大豆的种植者认为把大豆种植的很密的话就会使得产量的大幅提高,这种想法是十分的错误的,在进行大豆的种植的时候,过远的距离和过近的距离都是不利于大豆的生长的。二是大豆在施肥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进行大豆的施肥方面,很多的种植者只是进行一种或是两种肥料的施肥,这样的施肥是很不利于大豆对于肥料的需求的,并且在进行施肥的时候一定要尽量的使施肥的时间足够长,这样才能保证大豆对于肥料的吸收,还有就是要尽量选取大豆需要的肥料进行施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豆肥料的更好的吸收。最后就是大豆在进行除草方面所用的农药会导致大豆的品质,一旦过度的使用农药对于草进行清除的化,就会导致大豆的幼苗产生农药的残留,这样就会使得大豆的品质出现很大的影响。

  1.2 进行机械化生产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的粮食种植的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国外的种植模式使得我国原有的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在市场的竞争中失去了原有的市场竞争力。我国要想使得种植业可以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转变种植的模式,这样不但可以使得大豆的种植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还可以提高种植者的经济效益,所以实行大豆种植的机械化操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2 大豆种植的机械化操作的可行性分析

  2.1 国内技术引进情况

  大豆种植的机械化操作项目主要是一些农场实行,这些农场在引进国外设备时,同时引进了一些使用规范和相应的管理文件,但数量很少且不适用于地方使用。目前大豆生产的各个环节的国产机具单机技术规范基本齐全,但机组规范、一定生产规模的技术规范我们还没有,而且无法在国外和国内其它地区引进。

  2.2 国内、外水平及发展趋势

  我国的大豆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大豆机械化生产从无到有已基本上实现了整地和播种的机械化,只是收获和机械化锄草还比较落后。根据我国地方的实际情况,深人研究大豆生产各环节机具的综合使用,取得合理的组合匹配,为不同经营能力的用户提供配套应用方案获得最佳效益是非常重要的。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在大豆种植上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并且各个生产环节如播种、整地、施肥、锄草、收获已经开始向大型智能化方向发展。他们开始通过卫星定位系统来确定整地的地块和深度,播种、施肥、喷洒灭草剂量的大小,收获的时间等。因此,他们在大豆生产方面已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种植。

  2.3 机械化种植流程

  首先,加强机械中对土壤的耕深松,提高蓄水保肥能力。要根据墒情选择好作业时间,及时进行中耕深松。然后采用窄深松铲,进行中耕深松,防止伤根;再然后要通过加深垄沟的耕层,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渗水蓄水能力,保水保肥,供大豆生长使用。其次要推广机械精密播种,实现大豆合理密植。在大豆播种之前,要认真检查和调整大豆播种机排种部件的间隙,尽量减少排种部件的"磕籽"现象。实行科学深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按照位置肥效理论,实行机械分层深施肥。第一层在大豆种子以下五到七厘米的位置,第二层在大豆种子以下的十到十五厘米处,肥量比例为上层少,下层多.保证大豆生长后期不脱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按照大豆需肥特性和测土结果,控制氮肥施用量,增加磷肥、钾肥和微肥的施用量,按照大豆生长习性,向大豆全程供肥。再次要实施科学除草,减少大豆药害。一是采取秋喷药或者播前喷药,对土壤进行封闭灭草处理;二是应该本着防重于治、宜早不宜晚的原则,根据大豆田杂草的种类和草害严重程度,选用相应的灭草剂和喷药剂量;三是采取化学药剂灭草和机械除草相结合,减少用药量,进而减少药物残留。最后要实行机械联合收获,提高大豆品质。一是收大豆时,把联合收割机滚筒上的纹杆,换上旧纹杆,同时适当调整滚筒与凹板之间的间隙,降低破损率;二是严格掌握大豆机械收获时机,在大豆植株落叶80%、豆荚变黄,就开始机械分段收获;三是对联合收割机的整个脱粒装置进行改装。把纹杆滚筒式的脱粒装置换成轴流式脱粒装置,彻底解决大豆机械收获破损率高的问题。

  3结语

  在现在,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农业生产模式一定要进行转变,我国农业生产一定要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样才可以在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种植在进行大豆的种植的时候,应该尽量使用机械化生产,同时还要进行绿色种植,这样才符合现在社会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周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示范[J].农业机械化,2008.

  [2]罗建.浅谈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J].绿色时报,2007.

  [3]杜晓.促进我国机械化中级阶段的发展研究[J].2009.

  

上一篇: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的实施措施 下一篇:浅论现代林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