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步伐”走好课后服务之路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7-08 10:01

  【摘 要】为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服务,是学校为放学后家长接送确有困难的学生所提供的一种特需服务,是超越学校正常教育功能和范畴的一种增值服务和延伸教育,是学校额外开展的一种社会关爱行动和便民减负举措​‍‌‍​‍‌‍‌‍​‍​‍‌‍​‍‌‍​‍​‍‌‍​‍‌​‍​‍​‍‌‍​‍​‍​‍‌‍‌‍‌‍‌‍​‍‌‍​‍​​‍​‍​‍​‍​‍​‍​‍‌‍​‍‌‍​‍‌‍‌‍‌‍​。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系统首届青年干部培训班第一小组通过深入调研,建议走好课后服务的六种“步伐”​‍‌‍​‍‌‍‌‍​‍​‍‌‍​‍‌‍​‍​‍‌‍​‍‌​‍​‍​‍‌‍​‍​‍​‍‌‍‌‍‌‍‌‍​‍‌‍​‍​​‍​‍​‍​‍​‍​‍​‍‌‍​‍‌‍​‍‌‍‌‍‌‍​。

  【关键词】课后服务;民生诉求;社区共建

  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教育系统青干班第一小组以“三点半”社会难题作为调研课题,提出了具有可持续性的建议。

六种“步伐”走好课后服务之路

  一、调研思路及目标

  课题组在区内选择样本学校进行客观调研了解真实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挑战,提出对策建议,最后主要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以期给愿意“先行先试”进行改革创新的学校增添勇气和智慧,为区域策略化推进此项工作提供调研依据,对现有公共教育资源增量供给和教育职能扩容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调研情况及分析

  (一)调研样本的选取

  根据园区学校的类别和特征,课题组选取较具代表性的样本学校10所,其中小学5所,初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样本学校的选择兼顾九年一贯制学校及独立中小学,开发区直属学校及达标升级学校,百年老校及新建学校,呈现异质化。旨在通过样本学校,全面反映园区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整体状况,保证调查研究的广泛性和普遍性。

  (二)调研内容和阶段

  调研分三个阶段,调研内容为各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细化为三方面:一是学校如何调查家长需求;二是学校如何挖掘各类资源;三是学校如何优化实施策略。

  (三)调研方式和方法

  根据调研的目标和内容,课题组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各成员分工展开调查,一是分别对10所样本学校进行一手资料(如告家长书、实施方案等)的查阅,通过电话询访或当面访谈了解相关情况,完成对每一所样本学校的基础调研,形成相应的小报告。二是搜集整理并分析国内外其他地区或学校关于此的实践,梳理基本经验。

  三、相关结论及建议

  (一)调研结论

  据此,课题组就调研情况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态度“亮点”呈现一致性。园区所有样本学校在课后服务工作上均能重视,均已告知家长和学生,这是一致性的“亮点”表现。大多数学校还对家长需求进行了调查、判别和引导,部分学校已经以“刚需为先、挖掘资源、组织实施”,切实解决了部分家庭的困难。

  2.推进“难点”存在差异性。部分家长的确存在接领困难,这一部分“刚需”起点诉求的是看护、自习、阅读等,学校应予设法切实解决;而另一部分家长则希望学校能够提供超越家庭和社会机构的优质服务。部分学校重点考虑克服困难满足“刚需”,部分学校已在考虑充分挖掘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满足家长更高需求。学校面临的“难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二)实施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课后服务下一步该“如何走”?本小组提出以下实施建议,形象表述为“六种步伐”走好课后服务之路。

  1.“齐步走”再“按步走”。

  在区域层面,进一步出台更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将区域对学校的“规定动作”和学校的“自选动作”结合起来,推进此项工作的区域“齐步走”。规定动作方面,准确界定(如服务主体、参与对象、实施原则等),统一标准(如刚需认定、减负禁令等),明确要求(如时长区间、内容建议等),落实保障(如职责分工、经费支持等)。自选动作方面,也罗列说明如建议的服务时长、具体的服务内容、是否吸纳家长志愿者参与等。如此整体推进“齐步走”,一则学校有方向,二对家长较公平。

  在“齐步走”的基础上,各学校再“按步走”。此“按步走”主要指按照统一出台的“刚需”审核的标准和流程,来确定被服务对象。“刚需”标准可按如下维度建立,比如:第一,双职工没有时间接(出具证明);第二,没有老人帮助(作出信用承诺愿意接受监督);第三,家庭负担不起有资质有保障的校外机构“放心班”等。刚需审核的流程,比如:第一,先告知学生家长,由学生家长自愿提交格式文本的课后服务申请书及佐证材料给班主任;第二,由班主任按照区域标准进行初审;第三,初审通过再由学校成立的专门审定委员会按区域标准进行复审;第四,复审通过名单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示,接受信用监督。

  2.“起步走”后“分步走”。

  “三点半”难题的民生诉求等不得,学校的责任担当该体现。所谓“起步走”就是指先“准备起来”,防止口头积极呼应,脚下总不行动的消极现象,可以对课后服务提出一个起步要求,即为满足解决接领难的“刚需”而提供基于学校的基本服务配置。可概括为:“五点钟”“一室场”“看起来”。具体而言,即服务时间至少到下午五点,至少提供一间专门室场作为服务场地,服务内容为安排教职员工至少先进行看护学生自学。

  作者:钱发华

上一篇:补习教育的成因分析和负面效应 下一篇:课业负担这样“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