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课程设计原则优化探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7-04 09:43

  【摘 要】本文论述混合式课程设计原则的优化,提出以“职业导向、任务载体、学生主体”为总体原则,以信息技术手段为辅助,优化混合式课程总体设计;立足“助教”原则,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优化混合式课程的整体设计;立足“助学”原则,围绕教学活动任务,优化混合式课程教学的单元设计,使混合式课程在设计中优化,在优化中应用,在应用中改进​‍‌‍​‍‌‍‌‍​‍​‍‌‍​‍‌‍​‍​‍‌‍​‍‌​‍​‍​‍‌‍​‍​‍​‍‌‍‌‍‌‍‌‍​‍‌‍​‍​​‍​‍​‍​‍​‍​‍​‍‌‍​‍‌‍​‍‌‍‌‍‌‍​。

  【关键词】混合式课程 总体设计 整体设计 单元设计 优化原则

  对于混合式学习的概念,不同的学者赋予了不同的诠释​‍‌‍​‍‌‍‌‍​‍​‍‌‍​‍‌‍​‍​‍‌‍​‍‌​‍​‍​‍‌‍​‍​‍​‍‌‍‌‍‌‍‌‍​‍‌‍​‍​​‍​‍​‍​‍​‍​‍​‍‌‍​‍‌‍​‍‌‍‌‍‌‍​。目前,较有代表性的是Singh &Reed界定的混合式学习(B-learning),即指在适当的时间内,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学习风格,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进而取得优化的学习效果​‍‌‍​‍‌‍‌‍​‍​‍‌‍​‍‌‍​‍​‍‌‍​‍‌​‍​‍​‍‌‍​‍​‍​‍‌‍‌‍‌‍‌‍​‍‌‍​‍​​‍​‍​‍​‍​‍​‍​‍‌‍​‍‌‍​‍‌‍‌‍‌‍​。从其内涵上看,混合式课程教学是翻转课堂的延伸及升华,是当下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的最佳呈现方式,已经成为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时尚元素。高职院校老师应该顺应改革需要,设计并建设出适合现代职业教育的混合式课程,在设计中优化,在优化中应用,在应用中改进,不断推进混合式课程改革向前发展。

混合式课程设计原则优化探究

  一、强化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混合式课程总体设计

  与其他形式的课程相比,混合式课程应立足于常规总体设计基础,以“职业导向、任务载体、学生主体”为总体原则,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混合式课程总体设计。

  (一)以职业导向为原则,进行混合学习活动的设计。混合式课程教学由多个教学活动共同组成,这些活动包含线上、课中教学活动。其中课堂教学活动多体现为展示汇报、问题讨论、案例分析、动手操作等,线上活动则包含在线阅读、观看、测试、讨论、反思等。但无论是线上、课中活动,作为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在进行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时,选择的教学活动应围绕着“职业”特征。广义上说职业活动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最主要的实践形式,它为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舞台,也是个人全部才能自我发展的创造性表现。此处所提及的“职业活动”,指的是与学生未来职业相关的、实现自我发展的系列活动。

  (二)以任务载体为原则,进行混合学习策略的设计。招生规模的扩大,给职业学校带来了生机,同时一大批生源质量较差的学生涌入校园,给职业院校的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困惑。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需求,也无法实现混合式课程教学的需要。目前是将单元教学的知识点与专业案例、实际问题融合起来,将单元教学内容融入一个或多个任务中,以任务作为载体,通过完成任务来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立足“助教”原则,依托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混合式课程整体设计

  要实现混合式课程总体设计原则,必须进行混合式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应立足“助教”原则,从课程性质、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策略、考核评价五个方面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在此基础上通过增设“首次课简介”模块来优化混合式课程的整体设计。

  (一)混合式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内容。具体如下:

  1.课程性质。首先,从课程归属、学时、学分等说明课程的性质;其次,分析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最后,阐述课程学习对于国家、社会发展及未来的职业中所起的作用。

  2.教学目标。立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职业岗位需求,制订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并从“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面确定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从“会用什么做什么、能用什么做什么”两个维度明确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安全、经济、创新等方面制定课程教学的“素质目标”。

  (二)通过“首次课简介”优化混合式课程整体设计。与传统课程教学相比,混合式课程教学的平台化、信息化,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世界。因而在进行混合式课程的整体设计时,要通过“首次课简介”来实现优化。除了常规的“为何要学”“学什么”之外,重点在“怎样学”这一环节上进行强调与优化,即可借助“平台使用手册”“如何反馈问题”“任务提交办法”等小视频,帮助学生完成线上学习;同时,在首次课教学中,将考核评价办法、课堂纪律要求等明明白白展示给学生,明确好规矩,为接下来的课程教学做好准备。

  三、立足“助学”原则,围绕教学活动任务,优化混合式课程教学的单元设计

  完成了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整体设计,要实施混合式课程教学,还要精心设计好各教学单元,并将设计的方案应用到课堂教学,方可物化成果。

  (一)混合式课程教学的单元设计内容。在进行混合式课程教学单元设计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确定好教学单元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选择好单元教学的教学方法、资源环境,在此基础上,将教学活动进行线上、线下划分,完整地设计教学过程。

  1.三维教学目标。这里提及的三维教学目标,指的是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在确定单元三维教学目标时,应源于专业或者课程的要求,聚焦本次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明晰的指向性,可操作、可实现、可检验,切忌目标过大、空洞、“小头戴大帽子”。

  2.教学重难点。抓住了教学重点,等同于抓住了教学单元设计的灵魂,因而要准确定位好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重点,授课教师就应该紧紧围绕教学重点,侧重说明授课教师是“应用什么教学方法、通过什么任务载体、借助什么信息手段”开展教学设计,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制定单元教学难点,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其实难点可以等同于重点,也可以从完成本教学任务所有步骤或环节中选定最难的作为难点​‍‌‍​‍‌‍‌‍​‍​‍‌‍​‍‌‍​‍​‍‌‍​‍‌​‍​‍​‍‌‍​‍​‍​‍‌‍‌‍‌‍‌‍​‍‌‍​‍​​‍​‍​‍​‍​‍​‍​‍‌‍​‍‌‍​‍‌‍‌‍‌‍​。笔者认为,换位思考,静心想想当初自己做学生学习此内容时最难懂的、在动手操作时那些“看不见、摸不着、进不去,难再现”的是什么?如此可以让我们理清思路,帮助我们确定合适的难点。

  (二)根据“自学反思”优化混合式课程教学的单元设计。依据学生线上学习问题反馈来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或活动,是混合式课程教学单元设计的特色。根据学生完成自测题情况,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提出的问题,归纳出线上学习反思,根据反馈及时地进行教学调整,一方面根据自测题中出错率较高的知识点,重新确定本教学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就与学生讨论、交流、答疑过程中的问题,重新设计系列针对性较强的线下教学活动,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共同完成任务,帮助学生解开心中所惑、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阿不来提·瓦依提.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

  [2]樊同科.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课程设计与应用[J].电教科技,2016(2)

  作者:陆春桃

  

上一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对策 下一篇: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