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6-28 08:59
[摘要]随着各级教育资源项目和各类资源活动的开展,我国数字教育资源与服务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其应用也越来越深入。为应对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供给渠道不畅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分层抽样、问卷及访谈,从学生角度了解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及服务的现状、潜在问题与学生需求,提出资源应用问题的供给施为思路。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应用以课堂教学和课程学习为中心,数字教材、教学课件和“作业帮”类的资源是主要应用类型;鉴于资源的设计品质和“辅学”功能,多数学生周末在家通过手机或电脑使用数字教育资源,并对资源与服务的效果持肯定态度;突出的问题在于:难以找到适用资源,所遇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答或指导。研究发现,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与终端配备要兼顾课堂教学、课程学习和学习兴趣;资源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需要;尤其要关照学习群体和个体,形成科学合理的资源获取渠道与方式,并提供及时的帮助。研究最后从经济学视角提出供给施为建议,以期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有所助益。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资源与服务;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施为
关于数字教育的论文期刊还有数字教育杂志格式要求,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一、研究问题
教育资源一直是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核心内容(教育部,2015;郭绍青,2016)。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以来,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数量更充足、形式更多样、功能更具特色;尤其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微课、微视频等新的资源,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灵活、多样、实用的学习内容与服务。
然而,对全国上万名中小学教师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调查结果表明,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学的习惯、策略等仍存在问题,相应的服务也有待完善(陈伟玲等,2014)。在教学应用和市场供应中,数字教育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使用者难以确定符合自身需求的目标资源;供给侧也缺少及时、准确供应资源的方式与渠道。事实上,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虽然历经多年,但缺乏对资源实际应用状况的研究,其服务模式和服务质量也不理想。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这些症结,影响了其对个性化学习、智能化教学的正向作用,制约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学习的深度融合。
本调研从资源应用者的视角切入,从学生角度了解数字教育资源及相应服务的应用,着重探查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现状、特点、目的、效果、满意度,并分析学生使用资源和服务时存在的问题,为数字教育资源及其服务现状问诊把脉,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推进数字教育资源的研究与建设。调研的核心问题是:
1)学生使用的数字教育资源类型及使用资源的场所、行为、态度与满意度有什么特点?
2)从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目的看,学生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有哪些紧迫需求?
3)学习本位的数字教育资源应用供给侧如何调整供给方式与策略?
二、调查设计与实施
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调查旨在帮助“供给侧”调整教育资源建设方向与供给结构,改良资源应用的过程与策略,提高数字教育资源的实际应用价值。
(一)调查对象与范围
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法确定各省被调查群体,即覆盖各省份并对部分地区进行抽样。各地区抽取的学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采用便利抽样按班抽取,各省抽取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数平均为33993人。
(二)调查方法与工具
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法收集中小学生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及相应服务的信息。调查问卷根据目的与内容及学生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情境,结合已有的调查方法和工具,如技术接受度研究所用量表(TAM3)整合修订而成。问卷主要采用教育部司局文件对数字教育资源类型进行界定(教育部,2013)。
问卷的开放性问题用来了解学生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经验,以及资源获取、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需求。访谈旨在了解学生运用数字教育资源的过程、体验及相应的问题与建议,包括资源类型和资源内容与功能的选择偏好、获取并使用资源的满意度(如易获得性、资源适用性、目标达成度等)、获得“过程指导”“讨论解答”和“技术操作”等服务及学生对数字教育资源与服务的改进建议。
三、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特点
下文从中小学生使用的资源、资源使用过程和效果、资源接受度和服务满意度等方面,阐述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特点。
(一)所用数字教育资源及终端分布
1. 数字教材、课件和素材是课堂使用的主要资源
全国中小学课堂使用的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分布如图1所示。其中,居前三位的是数字教材、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分别为71%、63%、57%。课堂使用虚拟仿真系统和教育游戏的不到10%,微课占3%。此外,课堂上数字教育资源多用于练习巩固,占66.2%;其次是自主探究、小组学习、内容演示,分别占53.4%、52.5%、45.2%;用于情境创设的,占27.1%。
2. 数字教材、课件和素材是学生常用的资源
学生平时使用最多的三类数字教育资源仍然是数字教材、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分别占38%、35%、21%。但教学素材相对于其它两者低15%,数字教材与教学课件的使用相当。使用案例类、图书类、题库类的比例均为10%左右。小份额的常用资源还有微课、网络课程和学习网站;虚拟仿真系统和教育游戏的课外使用比例最低,不到5%。
(二)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场所与行为
从中小学生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场所看,在家使用的比例最高(56%);其次是在学校,占37%。学生使用数字学习资源的时间主要在周末,达47%;其次是在课堂,占26%;课后占21%。这意味着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主要在周末、在家里利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学习效能,而此时难以获得老师指导和同学帮助。各学段的学生利用数字资源学习的场所仍以家庭和学校为主,但学习时间差异明显。小学生课上和课后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比例相对较高;初中生课上和课下使用资源的反差最大,即课上使用多,课后相对少(25.8%至19.2%);高中生的情况相反但差距小(22.1%至22.9%)。初中生周末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的比例最高,达49.3%。
[参考文献]
[1]陈伟玲,翁宁娟.(2014).对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现状与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3):76?80.
[2]郭绍青, 张进良, 贺相春(2016).美国K?12开放教育资源:政策、项目与启示[J]. 电化教育研究, (7):122?128.
[3]教育部(2015).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EB/OL].[2015?12?25].
作者:权国龙 陈明选 蔡慧英 陈金艳
上一篇:混合教学的生命意象及其营造 下一篇:我国青少年编程教育课程标准探讨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