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6-10 09:43
【摘 要】阅读是文本、生活与人们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英语教师要努力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读前引读课,教师要激趣、授法,以任务为驱动,明晰阅读重点;读中推进课,要解难、点亮,突破理解的难点,抓住作品的亮点;读后分享课,要民主、开放,营造民主氛围,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内容和个人生活体验,进行理性分析,让学生在英语课外阅读中汲取滋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教学路径
关于英语阅读的论文范文还有英语大王论文投稿,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一、引言
阅读是文本、生活与人们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学生通过阅读,基于学科知识和生活积累进行分析,汲取其文本精华,在大脑中构建或完善新的知识体系,能够提升其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和融入社会的必备品格。因而,阅读是能让读者走出自己的人生去体验别人的人生、反过来又逐渐充实自我的一种形式。[1]
阅读分为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在聚焦核心素养、深化教育改革的当下,让课外阅读走进课内已成为必然。由此,扬州市教育局向全市中小学推荐了上海外语出版社出版的“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丛书,着力推荐英语课外阅读,成效显著。实践证明,在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体验百味人生、拓宽视野,还能更地道地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深切地感受英语文化,多维地提升思维品质,持续地发展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努力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在英语课外阅读中汲取滋养。
二、促进学生阅读受益的三种课型
(一)引读课:激趣+授法
1.教学目标与特色。
在学生对作品陌生状态下,教师要上好引读课。引读课旨在运用多种要素,激发阅读兴趣;了解文本大意,找到作品特色;精选教学内容,教授读书方法。
因此,课堂教学要根据作品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引读的激趣点,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从全书的一个点出发,进行多角度的发散和深入,一步步对作品的内容、表达的特点等进行研究,为学生能自己进行课外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从作品中获得最大的收益,真正明白作品作为经典的价值所在。
2.教学环节与策略。
课始,可采用动画视频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进入作者介绍、目录激趣、片段赏析等环节。最后,引导学生制订课外读书计划,将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挖掘文章背后的意义,理解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并以理解为目标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是很有效的阅读推荐策略。通常可以通过片段阅读、图片想象、目录猜测、媒体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其中的目录猜测法,即让学生阅读书的目录,鼓励学生就目录发问,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使他们对作品充满好奇。
寻找能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和容易引起他们愉快情绪的内容作为教学切入点,也能引发他们强烈的阅读期待。教师可精选故事中的一些句段,通过读读、猜猜、品品等形式,初识形象。不给学生答案,增添作品的神秘感。还可以让学生体验角色、创编故事,同样能引发学生对作品的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除了来自作品本身,有时还源于对作者的喜爱,或者对作者、对作品影响力的好奇。教师推荐作品时,可以出示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介绍此书在读者心目中的位置,让学生对作品产生无限向往。这些信息的传递都会让学生对作品产生浓厚的阅读向往之情。
当然,在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后,教师还必须设计好阅读任务清单。唯有如此,才能将“引读”落到实处。在设计小说阅读任务时要充分把握阅读任务难度的层次性。浅层次可就语言知识、小说情节的细节和事实性信息等提出要求,深层次可涉及写作风格、主题分析、故事所传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基于不同的侧重点,一般可以设计每组个人任务清单(见表1)和小组任务清单(见表2)。
(二)推进课:解难+点亮
1.教学目标与特色。
在学生进行了一定时间的阅读后,教师要上好推进课。推进课旨在突破阅读中理解的难点,抓住作品的亮点,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把握阅读提升的突破口,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因此,课堂教学要聚焦阅读的难点,紧扣作品的亮点,精心组织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咀嚼、玩味经典的片段,深入探究表达的手法和特色。同时,整合同一体裁或同一题材的作品,了解特点,提高阅读乐趣和阅读品位。
2.教学环节与策略。
课始,可以直接揭题,也可以运用名言、名人的评价导入新课。因为是提升课,所以要了解作品的大概意思,可采用说一说、练一练、填一填等形式,让学生理清文脉,了解内容。然后,针对阅读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点来进行教学,一般是学生不能读懂、读透的地方,或者是整本书中最精彩、最特别的地方。最后,让学生在明确阅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阅读实践,迁移运用,提高运用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作品的特点,有层次、有坡度地设计一些方法指导方面的内容,有的放矢,不断渗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阅读实际,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在设置教学内容时,不仅要关注作品的细节,更要引领学生获得超越情节、人物的认识、思考和体悟。例如,就初二年级第2辑英国作家Anna Sewell在Black Beauty中所塑造的Black Beauty这一形象,教师可设计问题What do you learn from Black Beauty? 引导学生感受到He often suffers bad treatment and living conditions, but still dreams of the happy life. 点亮形象,让学生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教师应将方法指导融汇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方法、运用方法。教师可引领学生分析探究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品味经典片段,习得语言,在实践过程中提升阅读品位、获得阅读方法。教学时可以聚焦少量的经典篇章和句段,采用合作探究、角色体验、情景创设、感情朗读等方法,去发现人物的成长轨迹,去追问人物成长的因素,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让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领成长。例如,就Black Beauty,教师还可设计任务Please describe Black Beauty with three adjectives. 让学生领会到intelligent, friendly, hard-working是人物成长的优秀品质。
(三)分享课:民主+开放
1.教学目标与特色。
在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要上好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和交流课。课堂旨在以生为本,给予学生最大的自主表达空间,在交流和互动中展示阅读成果,获得知识、能力、审美情趣的提升,提高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最终唤起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
因此,课堂教学要求师生平等交流,资源共享。可分享朗诵、讲故事、演讲、辩论、比较阅读等动态成果,也可展示自创绘本、读书心语等静态成果。无论是哪种形式,都要努力让学生成为作者的知音。同时,让学生带着读书成果走向同一体裁或题材的比较阅读,并延伸到以后的阅读,从作品走向生活。
2.教学环节与策略。
课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形式导入,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敢于分享,乐于展示。然后,采用表演、朗读、讲故事、小组比赛等形式,关注学生独特的读书感受和体验,例如文本鉴赏、书评、比较阅读等。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在自主交流中生成的资源,提升点拨,将话题引向深入。最后,对学生的分享展示情况当堂给予多元评价,可采用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读书收获,激励学生深入阅读,实现课外阅读的拓展和延伸。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分享予以精准的点评,或指点迷津,或概括总结。
三、结束语
让学生在英语课外阅读中汲取滋养,除了要求教师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之外,还需要教师协助学生选择适合的读物,并帮助学生掌握在语境中猜测词义等阅读技巧。同时,要重视对不同文体所具有的不同写法的揭示,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童话要了解情节,引发想象;寓言要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对于散文,要梳理结构、品味语言、感受意境;而小说,则要分析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学习环境描写等。教师要引领学生去发现感受每一部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唯有如此,英语课外阅读才能真正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 王蔷.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原则、目标与路径[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2):19-23.
[2]朱亚芬.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的探索[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7(5):41-45.
作者:朱永举
上一篇: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批判性思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培养路径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