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分析及其防治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5-06 09:13

  摘要:为遏制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给学术界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交流氛围,促进科学技术健康有序的发展,从笔者的编辑工作经历入手,结合其他学者有关研究成果,分析了期刊论文学术不端现象的种类和危害,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引起期刊论文学术不端的成因。通过引起该行为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分析,得出了防治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不要将发表论文作为本科生毕业的考核指标;期刊社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署网络首发协议,让录用稿件尽快进入文献数据库;建立学术不端行为问责制;利用学术不端平台的检测功能;制定期刊界防治学术不端的惩治办法;完善法律治理学术不端的体系。分析成果可为高校、科研部门和期刊社的学风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术不端行为;期刊论文;种类;危害;成因;防治措施

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分析及其防治

  1期刊论文学术不端现象及其危害

  一般来说期刊编辑在工作实践中能发现一些学术论文不端的现象,如:①正在编校的论文好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②审稿专家反映某篇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已发表;③编辑在处理论文中的问题与作者沟通时,作者支支吾吾不能解答;④作者要求撤稿的理由不充分。对于第①种情况,作者引用了他人或自己已发表论文的研究方法、图、表、数据和文字表述,但未在正文中索引相应的参考文献,误导编辑将其文中的研究成果视为本文的成果。对于第②种情况,如果编辑给专家送审的论文核心内容正好是专家研究过的或者非常熟悉的内容,论文中若有学术不端行为,很容易被专家发现并反馈到编辑部。对于第③种情况,当编辑在编校论文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往往会与第一作者联系,第一作者对论文的贡献最大,对论文内容应该是了如指掌,不应该存在对论文的疑问解答不了的情况;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那有可能是作者署名顺序不当,作者署名的顺序不能体现对论文贡献的大小,这对论文贡献大的作者来说,有失公平;更有甚者,将对论文作出贡献最大的作者排除在作者署名之外。对于第④种情况,在论文处理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论文撤稿的现象,更使编辑为难的是有的论文快要印刷出版了,作者提出要撤稿,一般来说,一篇论文从投稿到出版至少要经历初筛、初审、外审、主编终审、编辑、三次校对、一次质检和一次审读8个环节,至少饱含了收稿编辑、编辑部主任、送外审编辑、审稿专家、主编、三次校对的人员共8人的辛勤劳动;这对于期刊社来说,不管是从情感上,还是从人力物理财力方面都是很大的损失。

  2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成因分析

  下面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逐个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1)发表论文的篇数,发表论文的期刊必须是核心期刊或被SCI、EI收录的期刊是高校学生毕业和科研人员项目结题的考核指标。学业压力和工作压力往往使得高校学生和科研工作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撰写论文,但又想完成发表论文这一考核指标。这时,他们首当其冲想到的就是抄袭、剽窃和侵占他人的研究成果;为了掩盖这种不轨的学术行为,防止不端学术检测系统的检测,他们不会将引用的研究成果以参考文献标注,而是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篡改,变成自己论文中的内容。同行专家在评审论文时发现了学术不端行为,但考虑到作者写一篇论文不容易,只是给编辑打电话口头说一说而已,而在审稿意见上委婉地写一些论文中存在缺陷的问题;如果编辑在处理稿件时不考虑其学术不端的问题,很有可能会发表一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的论文。

  2)对于那些研究成果还不是很成熟的作者,他们具备一定的撰写论文的基础,但运用原始数据和图表得出的成果不足以达到论文发表的水平,或者与作者想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在学术道德意识缺失的情况下,他们很可能会篡改、伪造数据、修改图表,提供虚假学术信息,得出所谓的理想的研究结论。?

  3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

  3.1关于客观因素引起的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

  考核指标的压力、学术论文发表周期太长这些影响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因素属于客观因素,不受作者主观意识的控制。学术论文需要同行评议,考察论文研究内容是否具有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应用价值或者是否能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或技术上的支撑;只有通过了同行评议的论文才能得以公开发表。因此,将发表论文作为高校研究生和博士生毕业,以及科研单位项目结题的考核指标之一,是科学合理的;但本科生阶段绝大部分是理论基础的学习,尚未开展科学研究,写出来的学术论文一般不能通过同行评议,建议不要将发表论文作为本科生毕业的考核指标。近十年来尽管各期刊社为了缩短论文发表周期,纷纷将季刊改为了双月刊,将双月刊改为了月刊,但发表论文的数量迅猛增加,以致于平均每期发表论文的篇数比十年前平均每期发表论文的篇数翻了好几番。等待发表的论文增多导致论文发表周期过长的问题仍未解决。而有些作者论文一投稿,就希望尽快发表。2015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网络版定名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以网络期刊方式正式出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发布的每篇论文均标注国际DOI号,均被认为是正式出版,其论文作者可以从“中国知网”下载或打印“网络首发”证书,提交给人事、科研管理等单位作为论文正式发表的依据[3]。因此,期刊社可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署《CAJ-N网络首发学术期刊合作出版协议》,论文一旦通过同行评议被录用就立马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上正式发表,这样大大缩短了论文发表的周期,既可解决作者急于发表论文的问题,又可避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的现象。

  3.2关于主观因素引起的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

  学术道德的缺失、评议专家的态度、研究程度的局限性、人情的影响、权威学者名誉的滥用、急功近利的心态这些影响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因素属于主观因素,是意识形态的范畴。为防治主观因素引起的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一方面高校和科研单位要注重思想上的教育和熏陶,利用单位网站宣传学术不端行为的恶劣影响,发挥学术楷模的示范表率作用,加强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建设;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制定或执行具体的措施,预防和惩治学术腐败行为,守住科研底线。

  4结语

  通过分析引起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思考对应的防治措施,并考虑到防治措施在编辑部的的可操作性,《长江科学院院报》采取了如下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措施:1)初筛时进行检查。利用CNKI学术不端平台的检测功能,按照不同类型的论文确定退稿论文的复制比。2)编辑时进行检查。专业编辑在对论文进行正式编辑前,通过数字出版平台检查是否有重复发表的现象。3)论文修改时进行提示。在作者修改论文时,编辑部会提示作者避免文字重复率过高以及一稿多投的现象,如有此现象请作者务必告知编辑部进行撤稿,以免影响作者学术声誉。4)在与作者沟通时进行提示。在与作者沟通论文中的疑难问题时,如发现真正撰写论文的作者并非署名作者,有买卖论文的嫌疑,编辑部会及时警告,并要求更换作者姓名,否则作退稿处理。5)发表时进行检查。如果刊发的论文被CNKI数字出版平台通告为严重疑似学术不端论文,该文将从CNKI数字出版平台撤稿。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其发展趋势和更科学的防治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方玉东,方纪坤,张莉莉,等.基于实证的学术不端成因分析及对基金管理的启示[J].管理科学学报,2011,14(9):91~96.

  [2]丛杭青,顾萍.学术不端行为的种类与特征[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1):31~35.

  [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出版公告[EB/OL].(2017-07-11)[2018-05-22].

  [4]中国新闻网.教育部:对高校有组织而为学术不端行为要严肃问责[EB/OL].(2016-08-17)[2018-05-22].?

  [5]朱银周.稿件中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结果的动态变化与成因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2):130~136.

  [6]杨荔晴.关于学术不端行为法律规制的思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7(4):57~60.

上一篇:浅论农业科技期刊新编辑的素质要求 下一篇:贫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