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5-05 09:28
摘要: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423篇重新犯罪期刊论文的年度分布、发表刊物、作者类型、研究对象、研究主题、数据运用、数据来源、调查地域、研究方法。研究发现:随着历史时期的演进,重新犯罪期刊论文数量不断增加,但缺乏学术影响力;公安、检察、法院等实务部门拥有犯罪数据却未能发挥资源优势,学术贡献不够;研究对象偏重整体,研究主题比较宏观;数据使用过于简单,研究方法相对滞后。未来的重新犯罪研究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突破:有关部门早日公开犯罪数据,公安、检察、法院、监狱联合建立犯罪数据库,充分发挥数据的学术研究与政策制定价值;聚焦重新犯罪高风险群体,研究预防重新犯罪的干预措施;改进研究方法,提高论文质量,提升重新犯罪研究的学术影响力。
关键词:重新犯罪;内容分析;期刊论文
重新犯罪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性难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992年发布的《中国改造罪犯的状况》白皮书声指出:“中国是世界上重新犯罪率最低点国家之一,多年来一直保持在6%至8%的水平;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重新犯罪率,少则20%、30%,有些高达50%、60%以上。”1这一数据表明中国改造罪犯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就。值得注意的是,司法部监狱管理局的统计资料显示:自1984年以来,全国监狱押犯中曾被判刑者的比重由1984年的6.34%逐步上升至1996年的11.1%。22006年,这一比重已经达到14.8%。3浙江省S监狱2011年重新犯罪人员占全年入监人数的比例高达29.3%。4翟中东教授认为,我国的重新犯罪率已与世界主要国家的重新犯罪率越来越近。5但是,皮艺军教授指出:“现有重新犯罪的研究成果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制止和预防犯罪高峰的急迫需要。”6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深入解读0世纪80年代以来423篇重新犯罪期刊论文,凭借统计数据,揭示我国重新犯罪研究的状况与不足,为未来研究提供可行思路。
一、资料与方法
(一)样本采集
本文选择重新犯罪期刊论文作为分析样本。在各种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知识载体中,期刊是极为重要的信息资源。系统研究期刊论文,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学科或者一个领域的研究动态与研究水平。1本文分析样本的第一个来源是期刊论文收录比较完备的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策略是,依次以重新犯罪、重新犯罪率、再犯罪、再犯为篇名在中国知网的期刊库、特色期刊库、学术辑刊库进行跨库检索,分别获得210条、8条、55条、93条检索结果(检索日期截止2015年2月12日)。第二个样本来源是中国知网收录年份不全或未收录的四种犯罪学主要期刊2:《青少年犯罪研究》3、《青少年犯罪问题》、《中国监狱学刊》、《犯罪与改造研究》,以重新犯罪、重新犯罪率、再犯罪、再犯为篇名进行人工检索,检索年份为创刊以来至2014年年末,分别获得46条、8条、47条、63条检索结果。4逐一筛选两个样本来源共计530条检索结果,剔除通知、书评、文摘、短论、会议信息等非学术性文章,排除重复发表以及单纯翻译国外作者的论文,最终纳入期刊论文423篇作为分析样本。本文分析单位是每篇期刊论文的全文。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是一种对具有明确特性的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技术。”5它通过对文献内容进行“量”的分析,找出能够反映文献内容本质的、便于统计的数量特征,达到对文献内容“质”的深刻认识,努力避免定性研究的主观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缺陷。内容分析的关键在于建立分析类目系统,即确定分析单位的归类标准。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初步制定了用于内容分析的类目系统,然后参考借鉴赵军博士关于犯罪预测文献的分类指标6,咨询专家意见,经过数次修订,确定了最终内容分析类目表,具有较高的效度。分析类目表涵盖重新犯罪期刊论文的发表时间、刊物类型、刊物级别、作者类型、研究对象、研究主题、数据运用、数据来源、调查地域、研究方法等十个维度,覆盖了重新犯罪研究的主要特征。
二、结果与分析
(一)论文数量变化
样本论文的发表时间从1981年至2015年。1992年4月,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我国犯罪学学术共同体的形成。这年可以视为中国犯罪学发展的一个新起点。2002年,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加入中国法学会,在倡导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犯罪学研究进入了新的时期。据此,发表时间变量在本文被分为三个历史时期:1981-1991年、1992-2002年、2003-2015年;分别简称为80年代、90年代、新世纪。
(二)作者所属机构
在能够辨明作者身份2的377篇论文中(表3),由学术机构研究人员撰写的接近一半(48.8%);来自监狱系统的作者位居第二,产出96篇论文(25.5%);公安、检察与法院等三大系统整合起来的贡献率还不及监狱系统,仅有82篇(21.8%)。
三、结论与探讨
(一)基本结论
系统梳理1981-2015年国内发表的423篇重新犯罪期刊论文,利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编码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第一,论文数量不断增加,但缺乏学术影响力。随着历史时期的演进,重新犯罪期刊论文数量不断增加,2003年以来,更是呈现跨越式攀升。但是论文缺乏学术影响力。主要表现为:普通法学期刊登载的论文数量偏少,三个历史时期共计81篇;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的论文更少,35年来仅有32篇;大量论文(243篇,57.5%)所探讨的预防重新犯罪对策的成效有限,因为重新犯罪率在逐年增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张荆教授的判断:“我们的对策研究对中国治理犯罪的影响力很小。”2这种情形下的论文数量增加表明很多作者在进行低水平重复研究。第二,公安、检察、法院等实务部门没有发挥资源优势,学术贡献不够。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等实务部门在侦查、起诉、判决等刑事司法各环节掌握了大量的犯罪数据,拥有丰富的研究素材,三大系统也有各自的研究机构,但是统计数据显示他们对重新犯罪研究的学术贡献度低。公安、检察、法院三大系统35年共撰写82篇论文,总量尚不及监狱系统一家的96篇。这表明公安、检察、法院三大系统没有充分发挥各自拥有的犯罪数据的学术研究价值。
(二)相关探讨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第一,公开犯罪数据,联合建立数据库,为重新犯罪研究提供必要的素材。由于官方公开的犯罪数据稀缺,近30%的论文没有使用数据;在使用数据的298篇论文中,20%的论文引用同行文献中的数据。中国犯罪学会名誉会长王牧先生曾经呼吁:“犯罪的发生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联系,既然我们强调制度自信,那么就应当如实地向社会全面公布我国的犯罪状况”2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在犯罪数据公开之日尚未到来之前,学术机构与相关实务部门联合建立犯罪研究数据库是获得研究资料的可行路径。天津市建立犯罪调查科研数据库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周路先生的研究团队,联合天津市综治办、天津市监狱管理局,于1990年开始,每3年一次,在天津持续进行了5次大型犯罪调查,累计20105名罪犯,倾注十余年的精力建立该数据库。3上海市也有类似经验。自1982-1986年之后,上海市监狱管理局每年与市公安局联合对本市籍刑释人员进行调查,从而掌握了20多年上海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的基本数据。4上海以及天津的论文数量能够位列全国前3强与他们拥有客观且充分的数据密不可分。
上一篇:学术期刊论文生产利用的时间分布 下一篇: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竞争力的SWOT分析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