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4-27 08:35
摘要:中国畜牧业正由传统的家庭散养向集约化饲养转变,涌现出大量超大规模的畜牧养殖企业,畜牧业扩张所引发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重点分析了畜牧业对水体、农田土壤和大气环境的污染形势,介绍了美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治理畜牧业环境污染的经验,并提出了针对中国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政策;综述
010年中国肉类、牛奶和禽蛋总产量分别为7779.25万、3575.62万和2762.74万t,分别是1980年总产量的6.58、31.34和10.77倍;人均肉类、牛奶和禽蛋总产量分别为59.11、26.67和20.60kg,分别是1980年人均总产量的4.84、23.07和7.93倍;畜牧业总产值为20825.7亿元,占我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0%‘1o。2010年我国生猪、蛋鸡和奶牛规模养殖比例分别为64.5%、78.8%和46.5%_2],畜牧业正由传统的农户散养向集约化饲养转变,即由过去的分散经营、饲养量小且主要分布在农区转变为现在的集中经营、饲养量大且分布在城市郊区或新城区。3J,并涌现出大量的大型畜牧集团公司。与传统的农户散养不同,集约化饲养的畜禽粪便产生量大,而且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大中型养殖场80%分布在人口集中、水系发达的大城市周边和东部沿海地区,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H。5j。200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畜牧业长长的阴影——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指出,若将畜牧业饲料生产用地及养殖场土地占用引起的土地用途变化考虑在内,全球畜牧业c0:、N:O、cH。和NH,排放量分别占人类活动排放总量的9%、65%、37%和64%,按C0,当量计算,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占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8%,畜牧业已成为造成气候变化的重要威胁。综上所述,加强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既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领域,又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
1畜牧业环境污染形势
1.1畜牧业对水体的污染形势
畜牧业已成为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畜禽粪污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硫及致病菌等污染物,排人水体后会使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水生生物过度繁殖,从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M-。不恰当地还田施用还会导致区域内地下水NO,一N浓度增加∞J,试验表明下渗进入地下水的硝酸盐量与粪便排放量呈一种函数关系‘7J。MALLIN等。8o认为集约化养殖场是水生生态系统中氮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并估算出美国北卡罗林纳州沿海平原的集约化养殖场粪便中氮和磷排放量分别为12.4万和2.9万t。根据张维理等∽1的初步测算,即使只有10%的畜禽粪便由于堆放或溢满随场地径流进入水体,对流域水体氮富营养化的贡献率可达10%,磷可达10%~20%;在太湖流域,畜牧业总磷和总氮排放量分别占流域排放总量的32%和23%,已成为该流域的主要污染源,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从全国来看,各地畜禽粪便进入水体的流失率在2%以上,而尿和污水等液体排泄物的流失率则高达50%左右Ll0|。据计算,2002年我国畜禽粪便的氮素养分总量约为1598.8万t,22%的氮素养分进入水体,对环境造成污染…J。2010年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共同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2007年度农业源普查对象为2899638个,其中畜禽养殖业1963624个,畜禽养殖业粪便产生量2.43亿t,尿液产生量1.63亿t,COD、总氮和总磷产生量分别为1268.26万、102.48万和16.04万t,Cu和zn产生量分别为2397.23和4756.94t,分别占农业污染源排放总量的95.78%、37.89%、56.34%、94.03%和97.83%。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数据显示,2010年畜禽养殖业排放污水中COD和NH,一N排放量分别为当年工业源排放量的3.23和2.30倍,分别占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的45%和25%[12|。
1.2畜牧业对农田土壤的污染形势
畜牧业对农田土壤的污染表现为畜禽粪便还田不当导致的养分过剩和重金属等有害污染物累积。畜禽粪便中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和有机质等养分,传统散养方式下的畜禽粪便还田不仅能提高农作物产量,还能起到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的作用Ⅲ。18|,但过量施用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与产品质量下降HJ。研究表明,高氮施肥(纯氮138kg·hm屯)条件下,作物体内积存大量氮素,导致其农艺性状变劣,水稻的空秕率增加6%,千粒重下降7.5%_19|。集约化养殖场畜禽粪便排放量大且集中,由于缺乏足够的耕地承载,导致农牧脱节,粪污密度增大,若持续施用过量养分,土壤的贮存能力会迅速减弱,过剩养分将通过径流和下渗等方式进入河流或湖泊,造成水环境污染。20≈2I。DANIEL等‘23‘研究发现,由于长期施用猪粪和鸡粪,美国南部平原表层(0~50cm)土壤中氮、磷含量分别增加5和4倍;HOODA等旧41对加拿大和新西兰集约化养殖场的研究发现,长期施用畜禽粪肥的土壤中氮积累明显;朱兆良¨引认为大面积施肥时施氮量应控制在150~180kg·hm~,欧盟农业政策规定土壤粪肥年施氮量上限为170kg·hm~;OENEMA等旧纠认为土壤粪肥年施磷量不能超过35kg·hm~,否则过量的磷会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景栋林等心6。根据2009年佛山市畜禽养殖数据估算畜禽粪便产生量及其主要养分含量,得出当年佛山市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量(以猪粪当量计)为74.07t·hm~,氮、磷养分负荷量分别为436.83和186.55蝇·hm~,已超出农田的承载能力;王奇等。2刊对2007年我国畜禽粪便排放量进行估算,得出当年我国畜禽粪便中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为1476万和460万t,而当年我国耕地的氮素和磷素最大可承载量分别为2069.50万和426.07万t;侯勇等¨副对北京郊区某村大型集约化种猪场、种养结合小规模生态养殖园和集约化单一种植区这3种不同类型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流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3种类型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利用效率分别为18.8%、20.6%和17.3%,均处于较低水平,提出优化氮素管理、确定消纳畜禽粪尿的合理农田面积和调整畜禽养殖密度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2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政策
2.1国外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政策
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的集约化养殖在发达国家兴起,不适当的畜禽粪便处置方式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20世纪70年代,日本曾用“畜产公害”表述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形势。1993年,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的城市供水受到农场动物粪便原生寄生物的污染,引发了美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突发性腹泻症,受感染者超过40万人”引。为此,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政策,综合来看,主要包括命令控制型政策和经济激励型政策2类。
2.2中国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政策
畜牧业环境污染形势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2012年7月5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提出“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已十分必要,养殖业属于弱势产业,污染防治不宜给养殖者造成不必要的负担,不宜简单采用工结合”的污染治理基本原则,重点规定了预防、综合利用与治理以及激励措施3方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特殊性。2012年11月14日,环境保护部和农业部联合编制印发了《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系统总结分析了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问题和面临形势,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各地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进人新的发展阶段。纵观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政策,也可分为命令控制性政策和经济激励型2类。
3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综上所述,基于对畜牧业引发的水体、农田土壤污染和畜牧业温室效应的考察,畜牧业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为此,国内外政府及环境保护部门均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对畜牧业环境污染进行治理。面对国内严峻的畜牧业环境污染形势,借鉴美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治理畜牧业环境污染的经验,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应采取以下措施。
3.1建立严格的畜禽养殖场环境准入机制
畜禽养殖场的建设应综合评估周边人口密度、土壤肥力、作物需肥量和自然条件等环境对畜禽养殖规模的承载能力,严格遵循畜禽养殖场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上控制畜牧业环境污染;按照“种养结合、以地定畜”的原则,根据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区域畜禽养殖结构与规模,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发展区,从总量上控制区域畜牧业环境污染。
3.2制定和完善畜禽粪肥利用管理政策
完善畜禽养殖场粪肥管理政策,结合各行政区域实际制定畜禽粪便处理和沼液、沼渣利用等综合利用技术规范,倡导养殖业主通过流转土地,采取堆沤、沼气处理和生产有机肥等措施,将粪污处理后就近还田利用;无法完全实现土地消纳的,需强化工程治理措施,固体部分用于生产有机肥,液体部分综合利用或处理后达标排放。
3.3完善促进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的经济激励政策
利用信贷、税收和补贴等优惠政策,支持沼气设施建设,有机肥生产,沼液、沼渣综合利用以及沼气人户等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工程;对采用生态养殖等清洁生产技术的养殖业主给予补贴;鼓励养殖业主采取种养结合的方式建立家庭农场。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补偿措施,对因划定禁养区搬迁或关闭的畜禽养殖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予以补偿,并明确补偿办法、补偿范围、补偿对象和补偿标准等;鼓励畜禽污染物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建立相应的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并选择典型地区或养殖场予以示范。
3.4建立畜牧业环境信息化管理与污染预警体系
进一步完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库,强化环境监测,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畜牧业环境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掌握各区域畜禽养殖规模、污染源分布、污染物排放、污染防治设施、粪污综合利用和相关环境管理制度情况,通过数据分析与系统集成,建立畜牧业环境污染的预警体系,及时发布污染风险预警,为全面控制畜牧业环境污染奠定基础。
3.5探索建立畜牧业温室气体减排的政策机制
将温室气体减排纳入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领域,鼓励有助于畜禽养殖及粪便管理环节温室气体减排工程技术的研发推广,研究制定畜牧业温室气体减排方案,并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实现对畜牧业环境污染的全方位治理。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1981—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卜2011.
[2]《中国畜牧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畜牧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3.
[3]李庆康,吴雷,刘海琴,等.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利用现状及展望[J].农业环境保护,2000,19(4):25卜254.
[4]周轶韬.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7一120.
[5]孙铁珩,宋雪英.中国农业环境问题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6):646—648,652.
上一篇:蒙阴蜜桃市场流通模式与路径分析 下一篇:大数据背景下安徽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问题分析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