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及制约因子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4-25 10:48

  摘要: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生产投入、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等4个维度,构建了农业现代化测度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测度甘肃省1990—2015年农业现代化水平,借助约束度公式对现代化进程的制约因子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得到长足的提升,1990年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仅为0.124,处于准备阶段;2011年进入现代化起步阶段,并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至2015年,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提升到0.479,正处于起步阶段向初步实现阶段的过渡期,但现代化整体水平较低。其中,农业生产投入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产出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依然徘徊在准备阶段,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生产投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4个子系统对甘肃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约束度分别为57.53%、15.99%、15.16%和11.31%;农业产出增长率、水土流失治理、化肥施用量和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的4个关键因子,农业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因此,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培养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推动农产品生产由第一产业向三产融合发展转变;以“两山”理念指引农业的常态发展向绿色、创新式发展转变等推动甘肃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综合指数法;约束度;制约因子;甘肃省

  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和手段,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没有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现代化就无从谈起。当前,农业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1]。2013—2016年国家连续4年围绕农业现代化出台了“一号文件”,“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彰显了党中央在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因此,做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定量监测与制约因子综合诊断至关重要,也成为学术界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及制约因子研究

  1研究方法

  1.1指标选取与权重确定

  1.1.1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是一个集农业、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农业现代化测度指标选取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典型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参考已有研究成果[5,9-10,27-30],从农业生产投入(B1)、农业产出水平(B2)、农村社会经济发展(B3)和农业生态环境(B4)4个维度,构建了涵盖18个微观具体指标的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1)。

  1.1.2指标权重的确定对于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不同方法。其中,准则层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32],通过建立层次递阶结构,根据“1~9标度表”对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形成判断矩阵,进而利用和积法求出各指标权重。最后,利用随机一致性比率(CR)进行一致性检验,即:CR=CI/RI,CI和RI分别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和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当CR<0.10时,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1.2评价方法

  1.2.1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采用当前学术界普遍认可且广泛采用的综合指标法对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17]:ii1niAWB==∑(4)iijij1,1nijBwC===∑(5)式中:A为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Wi为i准则层权重;Bi为i准则层指标数值,wij和Cij分别为i准则层第j个指标的权重和数值。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可划分为5个阶段[22]:当A0.9为完全实现阶段。

  1.2.2农业现代化制约因子诊断采用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和约束度对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因子进行诊断[33]。

  2结果与分析

  2.1甘肃省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

  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1990年的0.124上升到2015年的0.479,平均增长率为5.34%(图1)。1990—2010年近20年时间完成准备阶段,此阶段农业现代化水平年均增长率为4.23%;2011年进入现代化起步阶段,并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2015年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为0.479,此阶段农业现代化水平年均增长率为8.82%,现代化进程加速特征明显。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正处于起步阶段向初步实现阶段的过渡期,现代化整体水平较低。鉴于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核心指标选择的趋同性,从全国省域视角分析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与所处地位,与全国其他区域相比,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明显滞后。江苏省在2006年便进入初步实现阶段,比甘肃早近8年。2010年,当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刚刚步入起步阶段时,海南省[19]、辽宁省[21]、山西省[18]、四川省[22]、河南省[16]和陕西省[23]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分别达到0.839、0.715、0.531、0.583、0.470和0.583,海南省和辽宁省已基本实现了现代化,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基本完成起步阶段。

  2.2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结构特征

  从准则层指标动态变化看,2006—2015年农业生产投入指数波动上升,2014年达到最高值0.86(图2),进入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其中,对其有较大制约的因素为有效灌溉率和农业从业人员比重。2015年甘肃省有效灌溉率仅为32.80%,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农业劳动力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63.20%单调下降到2015年的54.98%,大量农业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隐性失业存在。尽管甘肃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和科技进步距离现代化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3结论与政策建议

  3.1结论

  研究表明,1990年以来,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现代化进程加速特征显著。2011年开始农业现代化水平进入起步阶段,现处于起步阶段向初步实现阶段的过渡期,整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其中,农业生产投入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产出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依然徘徊在准备阶段,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现阶段,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生产投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4个子系统对甘肃省农业现代化约束度的排序与2010年一致,但是其影响程度发生了变化。农业产出水平成为甘肃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最大制约因子,约束度高达57.53%,农业生产投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两个准则层的约束度均减缓,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准则层的约束度上升。农业产出增长率、水土流失治理、化肥施用量和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成为影响甘肃农业现代化发展的4个关键因素。甘肃省农业产出的增长仍以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现代投入品以及以水土严重流失为代价换取的产能,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另外,研究发现,甘肃省农业现代化逐步由依靠科技、资源等现代要素投入的低级阶段向追求高效、绿色的高级阶段转型。

  3.2政策建议

  1)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农业产出增长率是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的最大制约因素。应通过财政、金融、税收、信息服务和土地流转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壮大。构建以农户为基础,种养专业户和家庭农场为骨干,农民合作社为中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升级发展。同时,创新农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模式,加大农户培训力度,提升综合素质,促进传统农业经营者向新型的“一懂两爱”农民嬗变。

  2)培养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推动农产品生产由第一产业向三产融合发展转变。与较高的农业生产投入水平相比,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因此,不能就“农”论“农”,应将农业置于三次产业融合视角下找寻农业发展的突破口,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农业企业为龙头,培养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研发与营销等附加价值相对高的业务,走产业链高端发展之路,解决因品质诱发的“买难”与“卖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注重农业技术的研究、扩散与推广,整合资源开展联合育种范式和产学研合作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公司和生产者等多元主体参与下的育种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病虫害监测防控体系和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3)以“两山”理念指引农业的常态发展向绿色、创新式发展转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条件。“两山”理论追求的是生态文明,本质是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历来是甘肃农业发展首先面临的硬性界面障碍,为了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第一,发挥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导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规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拓宽补偿渠道,通过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第二,加快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研究制定以地方补偿为主、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办法。第三,鼓励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探索特色生态环境下的农业发展模式,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将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传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策略[J].中国科学基金,2012(4):223-229.HeCQ.Thebasicprinciplesof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andChina’sstrategy[J].Bulletinof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2012(4):223-229.

  [2]何传启.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经验[J].学习论坛,2013(5):33-37.HeCQ.Thedevelopmenttrendandexperienceofthe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oftheworld[J].TribuneofStudy,2013(5):33-37.[7]师谦友.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J].人文地理,1993,8(4):64-69.ShiQY.Enlightmentoftheagriculturaldevelopmentindevelopedcountriesontheagriculturaldevelopmentofourcountry[J].HumanGeography,1993,8(4):64-69.

  [3]邓汉慧,邓璇.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07(9):106-109.DengHH,DengX.Enlightenmentoftheexperienceof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indevelopedcountriesto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einChina[J].IssuesinAgriculturalEconomy,2007(9):106-109.

  [4]辛岭,蒋和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6):646-650.XinL,JiangHP.SettingupevaluationindexsystemandcalculationdevelopmentlevelofChina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J].Researchof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2010,31(6):646-650.

上一篇:发展电商经济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下一篇:关于农业推广在互联网应用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