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4-14 09:00
摘要:针对农业土地规模经营中的问题,以智慧农业信息化建设为研究视角,构建保障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智慧农业信息功能模块体系。促使农业规模经营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智力支撑。运用实地调查法、规范分析法、信息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农业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有利于落实农村土地确权、调配农业专家资源、增强农业产业化活力、提升内部管理水准,并且在智能农业设施和物联网智能监控方面得到了成功运用,具有现实可行性。支撑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智慧农业信息功能模块体系设计主要体现在:农田信息监管系统保障规模生产效率,专家咨询服务系统保障规模生产人才素质,农村土地经营权交易系统保障土地流转权益,农业产业化管理保障规模经营经济效益。
关键词:“三权分置”;规模经营;农业科技;智慧农业
1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求“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其实自十六大以来,中央积极鼓励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中央政策的推动下,各地出台各种具体的激励政策,落实和扶持农地流转,走规模经营道路。尤其在经济发达省份的现代农业先行地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农民土地经营权向这些经营主体流转规模经营。学界对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研究主要把规模经营作为背景,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分析土地流转的相关问题,具体集中在产权制度缺陷、土地流转困境、“三权分置”探索等方面。认为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缺乏明确性、排他性、可转让性以及管理的规范性,而且其法律属性不够明确,这些因素必然阻碍我国农村土地市场的发育[1-5]。基于地方流转实证的研究也发现地方土地流转和规模利用存在问题[6-8]。然而,从对浙江、江苏、福建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考察发现,在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中,农地产权确权工作推进相对顺利,甚至有些地方早在几年前已经确权到股,相对于另外两类农村土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而言,农地土地产权关系较为明晰,土地流转比较规范,有正式的书面合同,农民对土地流转价格也较为满意,流转积极性高。随着“三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存在的最大问题已不是来自土地产权方面的制度约束、权属纠纷和利益分配问题,而是受自然灾害、市场供求、价格波动、高人力成本、管理效益等方面的影响所带来的低收益、高风险的经济管理问题。
2现代农业科技是农业土地规模
经营的支撑我国当前高度分散的经营规模显然已经妨碍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解决之道便是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通过耕地的集中经营,以实现耕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点已经成为决策层和学术界的共识。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生产获得规模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所在。现代农业发展应当以为农业增效、为农民增收为归依,应该在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广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经营效益。
3以智慧农业信息化建设保障农
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可行性在现代农业科技中,农业信息化技术有助于优化种植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规模管理效率,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实现农产品供需有效对接。农业信息化技术是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农业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其典型代表就是“智慧农业”。
3.1智慧农业的概念
相关学者认为,智慧农业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9]。胡晓敏认为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10]。
3.2智慧农业信息化建设服务土地规模经营
(1)落实农村土地确权。当前,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第一时间落实信息化平台、统一数据标准,可以通过软件系统建立起规范的农村土地工作流程。平台所涵盖的确权软件作为国内第一款具有知识产权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管理系统,能够依托高度熟化的技术架构,有效落实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要求,同时可以预见性地提供满足长远农经工作需求的解决方案,最终以现代农经管理理念,实现高效农地业务机制。
(2)调配农业专家资源。农业专家作为促进现代农村发展的稀缺资源,对其进行合理调配能够有效提高涉农产业的生产效率。是传统农业大市,对于有限农业专家、农业知识的需求问题尤为突出。平台预设有农业专家与农业科技资源的信息化共享模式,能够通过对知识传播渠道的深入挖掘,有效处理农村生产环境的分散和生产者知识局限性带来的困境,方便百姓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同时,平台对于提高农业专家的工作效率效果明显。通过网络视频,农业专家足不出户便可以服务于全市农户,有效降低了时间、人力等成本。
4支撑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智慧
农业信息功能模块体系智慧农业综合信息平台各功能模块既独立又统一。独立性体现在前台展示层、服务平台、各业务系统可以是单独的模块;统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整个平台以集群网站为入口,各功能、各服务平台、各业务应用系统在门户网站上均有链接入口;②数据的统一性,门户网站与业务应用系统数据共享。与规模经营密切相关的信息平台功能模块主要涉及农田监控功能模块、专家咨询服务功能模块、土地流转功能模块和农业产业化管理功能模块。
4.1农田信息监控系统保障规模生产效率
(1)远程监控功能。使用灵敏的传感器,主要包括雨量传感器、空气温度传感器、空气湿度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测量并记录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雨量、太阳辐射、植物养分含量等参数数据,传感器与数据采集控制模块相连,通过无线模块将数据远距离传输到农田监控管理后台系统中,系统再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农作物生长的合适的营养环境。例如,湿度偏低时,系统会发出灌溉的指令,通过设备控制系统开启灌溉模式,有效分配区域水量,增加农田湿度。
(2)实时图像与视频监控功能。在农业种植过程中,仅仅通过传感器采集信息还不能完全保证农作物的最佳生长环境。在农田中布置图像视频监控设施能够直接反应农田和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让农田管理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到农田的哪片区域缺水、干旱到什么程度、哪块农作物的长势不好、是施肥少了还是遭遇病虫害。在遭遇洪涝或者大风时,能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观察农田的受灾情况,农田视频监控为农田管理者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决策依据平台,农业管理者依据视频监控系统能够确定精准的应对措施。
4.2专家咨询服务系统保障规模生产人才素质
系统提供在线视频交流功能,利用专家或者客服坐席作为后端支撑,与村民进行点对点的问题交流。农业专家远程咨询系统利用系统开展培训,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等优势,基本实现了村民和农业专家的面对面交流。专家们定期地借助视频、图片及配套的文字说明能够将农业种植、病虫害诊断和防治、农机操作等科技技能传授给农民,农民也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网络沟通模式向专家咨询有关农业技能,专家咨询系统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保证了高效的农业产出。农业专家视频诊断服务平台能够将农业、农机、水利等各类专家的联系方式进行公布。群众结合自己的情况找到相应的解答专家,根据答复预约的时间和注意事项,双方通过视频接访系统进行网上远程诊断。
参考文献:
[1]冯振东,霍丽,邵传.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述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23-29.
[2]党国英.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7):8-17.
[3]张红宇.中国农地调整与使用权流转:几点评论[J].管理世界,2002,(5):76-87.
[4]林毅夫.农村现代化与城市发展[J].领导决策信息,2001,(9):22.
[5]黄小虎.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几点看法[J].红旗文摘,2009,(2):18-20.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