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4-10 08:57
摘要: 为了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区域间农业产业集聚的支撑与其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 验的方法对两者 1996 - 2015 年的评价指数进行了因果分析。从一般相关分析结果来看,两者 的 相 关 系 数 为 0. 843 8 ; 但从因果检验结果来看,短期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而从长期而言农机化是农业产业集聚的原 因。目前,中国农业的区域不均匀分布仍呈缓慢上升趋势,今后可从改善农机化的区域投资力度等方面对其进 行改善。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业产业集聚; 相互关系; 格兰杰因果检验
0 引言
农业机械化作为加快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和 根本途径,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速度的加快,中国的农业发展日益呈现出了新的发展 态势和格局,这其中不乏农业机械化对其的支撑和贡 献。要想继续推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农业机 械化势必也要着手进行其各方面的改进与完善。当 前随着区域间经济发展格局的不断演变,中国农业的 区域格局也不断呈现出新的变化,因此理清农业机械 化与区域农业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改进农 业机械化等主要途径和手段推进农业的改革和健康 发展势在必行。当前国内外学者围绕产业集聚的研 究成 果 十 分 丰 富,但 大 部 分 皆 是 围 绕 工 业 产 业 展 开[1],且较多地围绕多项产业进行比较研究[2],也有 不少学者针对某一具体区域选择当地具体的生产企 业进行了代表性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3]。综观前人 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当前针对性围绕农业产业集聚 的研究成果较少[4],尤其是探索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 业区域集聚支撑关系研究的成果少之又少。本文采 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对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产业 集聚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两者相互关系 的多层次分析,进而提出了改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 态势从而因势利导改善我国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状 态的措施和建议。
1研究思路与方法
1. 1 研究思路
农业产业集聚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分属两个不同 的目标系统,为了进一步测度这两个目标系统的发展 变化及探索它们之间的支撑和因果关系,本文采用不 同方法得到了两者的评价指标。其中,农业机械化直 接采用 1996 - 2015 年最近 20 年的农业机械总动力作 为评价指标,而农业产业集聚度评价指数则综合前人 丰富的研究成果采用 θ 指数。
1. 2 相关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
对两个时间序列经济变量 X1、X2进行一般相关分 析的方法为首先绘制相关图形,然后计算线性相关系 数。
2 结果与分析
2. 1 1996 -2015 年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动态趋势 1996 - 2015 年这 20 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变化 的动态趋势如图 1 所示。由图 1 可看出: 这 20 年我国 农业机械化总动力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呈现减缓趋势可初见端倪。20 年间的年平均增长速 度为 5. 76% ,从具体的逐年环比增长速度来看: 1997 年相比 1996 年环比增长速度为 9% ,后面 6 年环比增 长速度依次为 7. 60% 、8. 38% 、7. 30% 、4. 94% 、5. 00% 、4. 24% ; 2004 年之后环比增长速度开始小幅上 升,依次为 6. 03% 、6. 83% 、6. 03% 、5. 61% 、7. 31% 、 6. 46% 、6. 04% 、5. 34% 、4. 94% ; 到 2013 年下降到最 低点1. 31% ,最后两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 3. 99% 和3. 40% 。为了能对将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总动力的发 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拟合的多个 模型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判定系数为 0. 996 的二次曲 线模型为较优模型,曲线方程为: Y = 52. 676t 2 + 2 866t + 35 789,综合上述对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动态变 化趋势和模型拟合分析,不难发现国家对农业机械的 支持力度仍在持续上升,但上升态势有所减缓,说明 相较于前期国家在支持力度上主要着手总量规模,后 期在缓慢持平总量规模上升的同时,其着力点会向总 量之间的分配以及格局规划上倾斜。
2. 2 1996 -2015 年农业产业集聚的动态变化 根据表 1 和图 2 中农业产业集聚指数的变化趋 势,不难发现中国农业产业集聚的特征比较突出。从 数值上看,农业产业集聚动态变化趋势并不明显,综 合来看整体呈上升趋势,趋势方程采用最小二乘法得 到的较优模型为对数方程: y = 1. 096 6lnx - 2. 321 2, 模型拟合的判定系数为 0. 794 2。从具体的变化趋势 来看,前 10 年小幅攀升,2008 年上升到 0. 31 之后后 10 年集聚趋势一直维持比较稳定的分布状态; 从环比 增长速度来看,这 20 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0. 83% 。 虽然大部分年份中国农业区域产业集聚变化态势不 明显,但从数值上中国的农业产业存在明显的产业集聚,即地区分布并不均衡,这与中国农业资源分布的 不平衡存在一定关系。虽然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支持 力度不断加强并且各地对地区农业发展也日趋重视, 但中国农业不均匀分布的态势和格局并未得到根本 性的改变,后期国家需改变前期常规性的农业发展政 策,着手打破农业高度集中的产业集聚格局。
3 结论与讨论
分别针对最近 20 年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业产 业集聚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走势和发展变化分析,接着 采用相关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两者的相关 和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检验,并针对当前农业机械 化与农业产业集聚的互动发展现状进行了有针对性 的阶段改善分析。其研究结论客观真实地展现了 1996 年以来中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集聚的动态 变化规律及相互影响关系,为当前中国农业机械化发 展对策的制定及改善农业产业集聚的区域发展格局提供了有效的实证参考。通过上述实证研究可知: 1) 根据 1996 - 2015 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动力数据 的变化趋势图来看,最近 20 年我国农业机械化上升 趋势相当明显,但增长速度呈现减缓趋势,年平均增 长速度为 5. 76% 。其变化趋势较优的模型方程为二 次曲线,曲线方程为: Y = 52. 676t 2 + 2 866t + 35 789。 2) 根据 1996 - 2015 这 20 年间农业区域集聚指数 的具体结果来看,中国的农业区域集聚态势十分明 显,且整体而言呈现小幅攀升趋势。从具体的变化趋 势来看,前 10 年小幅攀升,2008 年上升到 0. 31 之后 后 10 年集聚趋势一直维持比较稳定的分布状态,年 平均增长速度为 0. 83% 。
参考文献:
[1]王艳荣,刘业政.农业产业集聚形成机制的结构验证[J].中国农村经济,2011(10):7-85.
[2]乔海曙,胡文艳,钟为亚.专业化、多样化产业集聚与能源效率一基于中国省域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5(5):85-90
[3]吕超,周应恒,我国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一基于蔬菜产业的检验和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社科版,2011,11(2)72-78.
[4]宝音都仍,其勒格尔.基于空间经济学的蒙古国农业产业集聚与区域差异[J].内蒙社科,2017,38(1):184-189.
上一篇:农村经济增长中的农村金融资源供给及效应 下一篇: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和形势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