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精准农业的农田信息遥感获取系统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4-10 08:53

  摘 要:在精准农业的框架下,可以根据地块土壤、水肥、作物长势、产量等在时间与空间 上的差异,来进行相适宜的变量管理。 近 15 年来,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领域开始发挥越 来越大的作用,在指导农田灌溉、施肥、农作物收获及灾后损失评估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多 成功的应用。 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对面向农业生产管理过程优化的农田信息遥感获取 技术进行了集成化开发,建成了“面向精准农业的农田信息遥感获取系统”,该系统以卫 星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具备遥感数据预处理、长势监测、单产预测、土壤养分监测、播 种期与成熟期预测等功能,主要指标的预测与监测精度达到 85% ~90%,可在作物生育 期连续提供定量化的农田空间差异信息,为农田播种、施肥、收割等生产管理活动的优化 提供支撑。 文章对该系统的结构、功能、模型方法以及应用案例进行了全面介绍,总结了 系统特点,并对系统下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精准农业, 遥感, 系统, 设计与开发, 监测方法

  0 引 言

  精准农业( precision agriculture, precision farming, precision crop management)又称精细农业、精确 农业、精准农作和处方农业。 精准农业基于农田作 物和环境的空间差异性,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获取 农田内不同单元的农田信息,并由此利用变量技术 来进行农田优化管理,以便实现生产过程精细化、准 确化的农业经营管理系统[1] 。 鉴于我国及全球人 口不断增长和土地资源减少的矛盾不可逆转,精准 农业在减少投入、降低成本、减轻环境污染、农产品 可控化、标准化和批量化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和 意义。

面向精准农业的农田信息遥感获取系统

  1 系统结构功能设计

  1.1 需求分析

  根据遥感技术、数据本身的特点,以及大田作物 种植管理优化对农田空间差异信息的需求,系统应 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数据选择:使用遥感数据开展面向精准农业的 信息服务,首先就是要进行合理的数据选择,特别是 遥感数据的分辨率。 根据目标区域的农田景观与空 间异质性,选择合适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开展监测, 可以避免因选择数据空间分辨率过低而不能反映田 块间或农田内部差异,或分辨率过高而使监测成本 大幅上升的问题[10] 。 并可决定是否需要通过时空 或光谱融合等技术手段来提供满足农田尺度动态监 测需要的遥感数据[11] 。

  1.2 结构功能设计

  面向精准耕作的农田信息遥感获取系统构架如 图 1 所示。

  系统总体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 Client/ Server,C/S)共存架构,逻辑上可分为 4 层:即数据 层、数据处理层、参数反演层和专题应用层。 数据层:主要为农田信息遥感获取系统提供数 据支持,主要包括:(1)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基础地 理信息数据、地面观测与验证数据及气象数据等; (2)支持用户管理和系统维护管理的用户数据、业 务数据、日志数据、历史数据等数据。

  2 系统方法

  从空间变异尺度分析、多源数据融合、作物参数 反演、农田播种适宜性评估、作物长势评价、土壤养 分状况遥感监测、作物成熟期预测以及作物单产估 算等 8 个方面对系统所采用的方法进行详细的说 明。

  2.1 农田空间变异尺度分析

  系统通过空间异质性的量化来确定所需要遥感 数据的空间分辨率。 空间异质性是指区域化变量在 不同空间位置上存在明显差异的属性,其包括空间 结构和空间变异两方面的内容。 空间异质性的定量 描述是基于数据类型的,变异函数(或半方差函数) 是刻画区域化变量的结构性和随机性的有效方法和 手段之一[21] ,因此我们选择变异函数来分析农田的 空间变异尺度,变异函数定义为 γ(h) = 1 2 E[Z(x) -Z(x +h)]2

  其中,γ(h)为变异函数;Z(x)为系统某属性 Z 在空 间位置 x 处的值,Z( x +h)是 Z 在 x +h 处的值;E [Z(x) -Z(x +h)]2 是抽样间隔为 h 时的样本值方 差的数学期望。 根据 Nyquist-Shannon 采样定理,当 采样间隔小于权重变程的 1 /2 时,则该景观的平均 自相关范围将能被探测到[21,22] ,也就是说该景观的 空间异质性可以区分,因此可以作为遥感监测的空 间分辨率要求。

  2.2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

  根据目前两类主流算法的特点与应用情况(基 于变换的方法和基于像元重构)[23] ,系统选择使用 时空 自适 应性反 射率 融 合 模 型 ( spatio-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ivity fusion model, STARFM)[24] 及其 改进模型[12] 开展数据融合。 STARFM 方法的理论 基础是在忽略空间定位误差与大气纠正误差的前提 下,低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像元值可以用同期高分辨 率遥感数据像元值的面积比例的加权平均来计算, 在权重计算上,由窗口中心的预测像元与窗口中其 他像元(包括多时相数据)的光谱距离、时间距离与 空间距离来决定,对包括作物生长在内的地表渐变 过程有较好的应用。

  3 系统实施

  3.1 系统开发平台搭建

  系统基于局域网环境下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C/S 结构)进行设计,采用 IDL +ArcGIS Engine +. NET Framework 的模式进行开发平台搭建。 IDL(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是一种面向矩阵 的新一代语言,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还为数 据分析和结果的可视化提供了完整的编程环境,适 合于遥感数据计算与可视化;ArcGIS Engine 是 ESRI 在 ArcGIS9 版本才开始推出的新产品,矢量与栅格 数据的显示及地图制作提供了方便的接口;C#是面 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可以快速地编写各种基于 Microsoft .Net 平台的应用程序。 IDL 在界面设计开发方面明显不具备优势,而 .NET Framework 和 ArcGIS Engine 恰好在界面设计 方面的能力突出,因此,系统在实施过程中综合考虑 各软件平台、开发语言的优缺点,取长补短。 利用 .NET Framework 3.5 和 ArcGIS Engine 10.1 搭建系 统各功能模块界面,负责模型计算参数的设定以及 计算结果包括矢量和栅格数据的显示, IDL 语言实 现具体功能算法,负责遥感影像运算及具体模块的 算法运行,以 C#做为系统界面与 IDL 处理算法及数 据库的交互语言搭建了系统。

  3.2 系统实施

  开发分模块进行,模块间保持高内聚、低耦合的 关系。 系统于 2014 年完成首版的开发,此后持续对 新的数据和新的技术方法研究成果进行集成。 系统 主界面如图 2 所示。 系统服务器端采用 SQLServer 数据库。 客户端 应用系统通过 ODBC 进行数据库的访问,服务器端 支持多用户访问。 选择 SQLServer 主要是因为其安 全、稳定、存储效率高,同时兼容性好,可运行于多种 平台,易于操作和使用。 系统在开发完成后在 Windows 平台下运行,需 要 IDL 运行时环境( IDL RE)、ArcGIS Engine Runtime、.Net Framwork 3 种环境的支持。 目前系统已经 在黑龙江、山东、安徽等省进行了应用。

  参考文献

  [1]Zhang N Q,Wang M H,Wang N.Precision agriculture:a worldwide overview[J].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200,36(23):113432

  [2]蒙继华,吴炳方,李强子,等,农田农情参数遥感监测进展及应用展望[J].遥感信息,2010(3):128

  [3]李德仁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2000,25(1)|166

  [4]杨邦杰,裴志远,周清波,等,我国农情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3):191-194

  [5]蒙继华,吴炳方,杜鑫等,遥感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进展及展望[J].国土资源遥感,2011,23(3):17

上一篇:精准农业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农村经济增长中的农村金融资源供给及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