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因“道"制宜之耕读特色探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4-03 09:46

  摘要:生态农业是被有识之士触摸得发亮的专业术语,回归田园耕读就是用实际行动回归心灵与精神的美好家园。立足中华五千年文明之“道”根,在查阅地利、顺应天时、营造人和的基础上,根据'-3前现实情况凸显控制资源,形成自然遵道的有效农耕路径。一个人的德行智慧完全可以从日常的耕作及言行举止中体现出来,一个企业有无大爱之心就是看最终是否能回归朴实自然的农业,而生态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依赖各自特色而创新发展,既要面对时代发展新情况,更要大力弘扬传统耕读文化。

  关键词:生态农业;耕读文化;天时;地利;人和;控资;遵道

  随着地球资源的过度消耗,大量依靠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无机农业前景堪忧;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也在日渐显现。加之城市高楼林立、车辆鱼贯而行和网络辐射无处不在;尘霾不仅遮蔽了人类头顶的天空,也遮蔽了人类的眼睛和心灵。如何从这样日趋严重的污染中解脱出来,是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正如韩国法顶禅师所说“大自然是现代文明唯一的解毒剂”。物欲横流、物极必反,生态农业的回归已经成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因其不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劳作环境,也是人类最终得以栖息的精神家园。也如三智书院高斌所言:“耕读间隐藏着中国文化恢弘而幽深的智慧,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懂得回归者必厚德载物执大道而行”。“自强不息天行健,厚德载物地势坤”;天时地利贵人和,控制资源自然为。发展生态农业应举全社会之力,龙头企业应成为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力量,共同发展、共同致富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农林规划设计工作者,更应多为发展生态农业出谋划策,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渠道,不遗余力宣传有创新特色的生态农业园,旨在为生态农业正确发展造势。

生态农业因“道"制宜之耕读特色探析

  1因“地”制宜,以查阅地利为基础

  地是刮金板,月是故乡明;大地含藏万物,长养生灵;农民眷恋故土,保守祖先。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生态农业,不仅创造绿色优质高效农业,还可以建筑山水良田中的美丽乡村。稳定的家乡结构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园囿,稳定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定海神针。是否城镇化?应当顺应农民的选择,顺应生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1.1自然地理条件

  ①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海拔高度、四周地界与项目面积。②自然地貌。包括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与过程。③地质土壤。包括地壳运动成因、土壤类型、土层厚度、酸碱度。④水文条件。包括河流走向、流量,地下水情况(如温泉)等。⑤气候条件。包括气候类型、四季特点,平均气温、极端气温,日照时数、活动积温,无霜期、降雨量、蒸发量,风向、风速及最大风级。⑥生物类型。植物包括乔灌花草藤,覆盖率、郁闭度,特别是乡土植物与特色标志植物;常见野生动物、鸟类和养殖畜禽等。

  1.2社会经济条件

  ①行政区划及人口。包括总人口、城镇人口、乡村人口以及社会劳动力,能工巧匠特殊人才,以及历史沿革、区域演变。②工农业生产。包括耕地面积、主要粮食作物类型、经济作物类型,林牧副渔所占比重,重在创新种植模式特色。③文教旅游。包括学校、医院、旅游、文化等情况调查,重在寻访文化名人。④经济建设:主要是地域经济区位优势,特色产品、民间工艺、传统小吃等。;⑤美丽乡村建设:除了村容、村貌之外,重在一村一品特色。⑥交通运输:机场、铁路、公路和水运分布情况,游客出入方便程度。

  2因“时”制宜,以顺应天时为核心

  总结天气规律,就知好雨有时,就明白历法。观天文以知天时,知天时以顺天命,知天命以治天下。同源共祖的龙的传人、炎黄子孙要提高农业效率,发展生态农业。农民强,则国强;农业兴,百业兴。农耕文化是中国经济后劲永不枯竭的能量堆。

  2.1农业美学:把握生命的节奏旋律

  从事生态农业生产不仅满足物质需要,也逐渐扩展到精神需求,更是对动植生命审美的满足。特别是近几年美丽乡村建设实践,初步形成田园景观化、村庄民俗化、一村一品化、自然生态化和经营合作化的模式。农业美伴随着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或更替而不断变化,从而充满着生命音乐般的节奏和旋律。一是把握田园生产过程美,在农产品的追求中凸显季节性,选择单一型、相间型、点缀型、林网型、设施型、阶梯型、混合型或园林型;二是把握乡村建筑朴素美,通过街道、民房、植物与灯具的合理搭配,选用城镇型、山水型和风俗型;三是把握自然环境大气美,通过合理保护,使.94.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或天然型、或人文型;重在人与农业、自然的高度统一,让游客在天人合一中“一体”欣赏农业美¨J。

  2.2农耕文化:提炼先贤的智慧精华

  农耕文化是一种善的文明,其突出特点是爱好和平、安居乐业,其本质是顺应天命、守望田园和辛勤劳作。①精华表现。一是与自然和谐的“三才思想”,二是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三是“天人相参、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技术体系,四是以灌溉和农具为特色的农业发明成就。②开发类型。综合载体的村落型、身怀绝技的技艺型、民族特色的文艺型、食为天的饮食习俗型、特贡产的生产习俗型以及各种节庆类型等。③发展途径。利用物种共生原理抑制病虫害保护生态环境,利用良好生态环境发展有机农业,利用文化价值发展生态旅游。③创意挖掘。丰富的乡土文化活动,祖先的农耕遗存,传统的庭院文化,农耕工具发展演进过程,种植作物发展演进过程,勤劳、朴实、憨厚的乡土精神。⑤脉络继承:生态农业不应局限在生产与休闲而应体现在文化与经营上,确保农村的土地质量,确保农村农民居住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家园才是农耕文化得以发扬的动力。

  3因“人”制宜,以营造人和为关键

  普遍的和谐性是中国文化最大的成果,由耕而治、由治而平、内外和谐,就是中国文化延伸的主路。和谐就是民生富裕、民政开明,是一种充分且有效的民主状态。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安贫乐道、知足常乐,孝上训下、乐善好施,都是和谐的基本素养。

  3.1天时地利求人和,把握主题

  ①主题命名如同作文先有名称,意在笔先。例如留坝县火烧店农业体验园富有诗意的命名:明镜色彩听月琴,群山四季话农耕。四周层叠五彩山,刀削斧砍明镜悬;山间溪流聚成河,河如明月缠山麓。高低泉水叮咚咚,仔细听来如琴声;背山面水错落田,白墙红瓦桃花源。②主题形象是在整合园区天时地利、优势产品和市场预测的基础上,着力挖掘自身特色,进行宏观战略定位。例如灞桥区泰尔农林生态产业园,既要反映泰尔企业集团经营宗旨,又要结合灞桥地域名称,更要反映农耕文化内涵,多方考虑形成从大到小的四级宣传主题:华夏农耕文明,泰尔生态庄园;长安农耕文化,有机生态农庄;东城生态家园,幸福以新见心;灞桥农耕,泰尔农庄。③总体基调是园区整体风格的把握,例如武功县五彩}胃水园力求生态湿地与文化景观自然融合的定调就非常到位。

  3.2理实融合的直感,构思模式

  整体构思是在外业现场勘察与内业理论梳理的基础上,根据园区主题命名和总体形象,综合诸多因素形成的框架式思维导图。生态农业完整模式为:站在……、……和……的三重(多重)角度,以……为依托(背景、资借),立足(利用、针对)……环境优势(实际情况),对现有……条件进行合理规划改造,以……为发展方向,以……为主题(脉络),以……为基调,以……为视角亮点,以……为景观构图中,t2,,以……为动态经营中心,以……为主导(主产业链),以……为中轴线,以……为两翼(对称),以……为纽带,以……为重点(着力挖掘……文化内涵),以……为点缀,融……、……和……为一体,构筑(建设)……场所,形成以反映……为特色的……园(苑)。

  参考文献:

  [1]罗凯著.农业美学初探[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甘肃省农牧厅,庆阳市人民政府编.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论坛论文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3]张忠根,应风其著.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陈祺.凤凰岭都市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探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4,(03):369—371,374.

  [5]陈祺,陈建民,张立成.黑河生态农业观光园可行性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5,(01):114.117.

  [6]陈祺,孙丙寅,樊俊喜.构建黄土高原景观生态校园问题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14,(05):69-72.

上一篇:谈有机农业蔬菜种植技术 下一篇:有机农业蔬菜种植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