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的创建思路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21 07:38

  摘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三亚市生态循环农业创建活动要遵守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紧扣”减、改、管、用”四字要领,以化肥农药减量节水、种养方式模式改进、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监管、废弃物循环利用为主线,以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引导农户主动参与,实现三亚农业生产优质高效、农业资源有效利用、农业环境生态环保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生态循环农业;创建思路;示范;三亚市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后.中央制定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要求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1]。为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农业部2017—2020年拟建300个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海南省则首次提出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两减、三增、三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之路,并在三亚开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示范区建设。2016年,海南省进一步提出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施十大工程.创建全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2】。三亚作为全省农业发展的排头兵,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先行区,具有独特的气候、区位、资源、资金和政策的优势,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的条件完全具备,我们必须要深入思考,如何争取早日实现创建成功。生态循环农业早期因沼气池的建设利用,主要是指以沼气为纽带的“猪一沼一果、猪一沼一菜”等种养模式,后期其内涵不断丰富,浙江省【3l、重庆市[41、安徽桐城【5】、江苏镇江(61、浙江舟山[7】都系统地总结了当地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立体种养结合、种养加一体化、沼气综合利用、生态旅游观光等方面,其中许多思路值得借鉴。但三亚属于典型的热带地区.具有当地特色的热带农业特征,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提出适合当地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思路。笔者长期在农业部门工作,负责过农业面源污染普查治理,现结合三亚农业实际和全省创建活动要求,提出三亚市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创建的一些思路和措施.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三亚市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的创建思路

  1总体思路

  围绕全省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县)的具体要求,遵守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结合三亚农业特色,紧扣“减、改、管、用”四字要领,以化肥农药减量节水、种养方式模式改进、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监管、废弃物循环利用为主线,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强化政策、资金、技术的支持保障,总结构建产业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应用模式。引导农户积极参与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实现三亚农业生产优质高效、农业资源有效利用、农业环境生态环保的最终目标。

  2创建目标

  计划从2017年开始,利用4年时间,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创建活动,到2020年,力争全市创建3000hm2示范区,实现化肥、化学农药、灌溉用水量减少5%,耕地地力提升0.5个等级,农业废弃物利用率达80%以上,标准化生产率达60%以上,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的目标。

  3具体措施

  3.1化肥农药减量节水

  3.1.1化肥减量2014—2016年。三亚市财政投入约1000万元开展3000hm2的耕地地力保育.主要应用于耕地种植的水稻和蔬菜等作物,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以往实施耕地地力保育工程的基础上,为持续改良土壤、实现化肥减量,就需要接下来争取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程,并逐步兼顾在芒果等大宗热带水果上实施。通过应用土壤调理剂、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深耕深松等技术措施.4年推广应用2000hm2,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力争实现减少化肥用量5%的目标。

  3.1.2农药减量三亚作为全国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从2008年开始示范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现已总结出适合三亚当地热带特色农业生产的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体系,涉及水稻、瓜菜和芒果等大宗作物,累计推广8000hm2,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为实现农药减量。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接下来需要争取实施病虫害绿色统防工程,组织农民应用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开展统防统治.主要采取悬挂诱虫色板和诱捕器、使用生物农药等技术措施和植保无人机飞防等统防模式,4年推广应用2000hm2,以集中统防的模式提高防效,力争实现减少化学农药用量5%的目标。

  3_2种养方式模式改进

  3.2.1改进种植方式根据三亚农业生产全年无休、重点在冬季的特点,改进耕作制度,推广“菜一稻一菜”模式,实行水旱轮作,以扶持补贴水稻机插育秧或优良稻种等方式引导农户冬季瓜菜收获后种植经济效益高的水稻品种,4年推广应用2000hm2,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同时,根据三亚种植热带作物的特点,发展立体种植和种养结合,在椰子、槟榔、橡胶树下套种牛大力等南药或竹荪等食用菌,或进行林下养殖,饲养家禽或圈栏养猪羊.打造槟榔鸡等畜禽品牌。

  3.2.2改进养殖方式根据三亚生态修复的要求对传统的畜牧业进行升级改造。依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科学制定畜禽养殖区域规划,合理划定畜禽养殖禁养、限养和宜养区。禁养区2017年全部关停、搬迁或转产;限养区2018年完成粪污综合治理任务,粪污利用率达到100%:适养区2020年粪污利用率达到80%。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建设生态养殖小区,实施畜禽养殖场改造项目补贴,引导和扶持养殖户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实行雨污分流,将畜禽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与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综合利用相结合,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4小结与讨论

  2012年海南省提出走绿色崛起之路,笔者曾提出三亚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措施【9】.部分措施已实施并取得成效,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的创建奠了定基础。但为应对资源环境的硬约束,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海南省组织全省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县)创建活动,当前屯昌县已经先行一步,首创全县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万宁等市县也相继提出创建目标。三亚作为全国生态修复示范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开展创建活动刻不容缓,为此笔者总结多年工作经验,深入思考,提出了创建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具体措施,受工作所限内容不够全面,但希望能对创建成功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朱琳敏,王德乎,邓楠楠.生态循环农业研究概述【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224—227.

  [2】况昌勋,孙慧.海南创建全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EB/OL].http://news.xinhuanet.corn/local/2016-02/201e——128735812.htm[2016—02—22].

  【3]钱淑琼,张方方,吴亚琪,等.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14-16317.

  [4】王莉玮,何为媛.李真煜,等.重庆市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16):222—223.

上一篇: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实证研究 下一篇:三峡地区生态农业可持续性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