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湖北京山县生态循环农业的环保经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19 08:38

  摘要:生态循环农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它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湖北省京山县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历程诠释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生产力。

  关键词:生态;循环农业;环保

  1985年,京山县就作为湖北生态农业的排头兵,按照生态农业的要求,实行循环配套,综合利用,开启了生态农业1.0时代。1999年,京山县生态农业建设通过了国家七部委联合组织的现场验收,成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享有“北有迁安,南有京山”的美誉。新形势下,京山将生态农业基地培植成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不断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性的需求,进入了生态农业2.0时代。2006年,京山县成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如火如荼地掀起了又一轮绿色生态农业建设高潮。2015年开始,京山县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全县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路子,迈入生态农业3.0时代,厚积薄发的生态农业在京山呈现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奔向富裕、农村生态文明的多赢局面。

浅析湖北京山县生态循环农业的环保经

  1京山生态循环农业的主要特点

  京山生态农业30多年发展历程,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来看,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过程。京山生态农业1.0实现了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化、高效化,京山生态农业2.0突出了农业投入无害化、减量化,京山生态农业3.0在于注重推行农业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生产过程清洁化。

  1.1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推陈出新、丰富多彩

  生态循环农业不仅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理念,在实践上更是发展模式。京山县将“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原理贯穿于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因地制宜推广了混林农业模式、混农林业模式、农田立体间套高效模式、水田动植物共生互惠模式、塘基食物链模式、时间-食物链模式、庭院生态农业模式和贸工农综合经营模式等8大类20余种新模式,随着绿色发展生态农业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京山县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武汉城市圈观察员,京山县瞄准建成大武汉“后花园”的目标,全力放大特色生态种养农业功能,积极挖掘精深加工、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等农业功能,丰富生态农业内涵,全县已建成一二三产业整合发展基地10多个,面积2000万m2。

  1.2生态循环农业技术路线清晰明了、整县推进

  京山县制定了《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通过3a时间(2016—2018年)努力,加快构建起“园区(基地)小循环、村级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生态循环农业体系新格局,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

  2对京山生态循环农业的“环保”思考

  30多年来,京山县高举生态农业大旗,咬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秉承“立于生态,兴于经济,成于家园”理念,连续12a保持“全省县域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实现双赢。在实践中诠释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生产力。

  2.1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核心内容

  生态循环农业是以生态规律为基础,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基本特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循环农业是我国农业可待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未来的农业发展模式。京山生态循环农业实践活动就是围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而展开,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过程。京山县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激活了全县100多家大米加工企业和10万农民,依靠稻田清洁生产,绿色食品桥米标准化种植面积稳定在3.33万hm2以上。而后,1粒稻谷开始如下循环:收购——加工成精米出售——以糙米为原料加工成米汁、桥米酒——以碎米为原料加工生产饴糖、米蛋白——用米糠、麸皮生产米糠油。以大米加工废弃物秸秆、稻壳为发电燃料,产出的电并入国家电网,再供给各个大米加工企业生产所需。“榨干吸尽”的桥米产业链已网罗国宝桥米、惠峰酒业、凯迪电力等县内数十家企业,产业集群的销售收入达到360亿元。

  2.2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和根本出路

  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循环农业是当前农业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农业环保工作者都或多或少感受到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这就要求农业环保工作者自觉学习环保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借鉴当前生态循环农业新典型、新经验,走在环保工作前沿,做1名合格的“环保人”。京山县农村已经看不到记忆中的农村环境脏乱差,伴随着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一路走来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人振奋。但是,与江浙相比,依然存在差距。虽然老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正在有效解决,但新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又在产生,这说明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永远在路上。

  2.3保持定力,依靠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近些年来,京山县暴露出农业自然灾害影响频次加剧、农产品产地环境存在隐患、农业生物多样性减退、农业环境管理不适应发展需求等诸多新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特别是依靠农业环保科技创新加以解决。京山县金瑞物流产业园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实施县域农电商“521”发展模式,已投资5.6亿元,建成面积15万㎡,入驻企业和创业主体达150家以上,该公司打造的农产品交易撮合平台——“粮满天下”已收录京山县30大类、652个单品,在16个镇(区)的建设“村掌柜”电商服务网点106个,京山县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2016年11月启动阿里巴巴县级运营中心、“村淘”及合伙人等农电商为主导的电子商务业务合作。管中窥豹,京山县展望着农业环保科技创新驱动下京山生态农业4.0(互联网+N)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白金明.我国循环农业理论与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2]朱琳敏,王德平,邓楠楠.生态循环农业研究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16(16):224-227.

上一篇:浅析聊城市侯营镇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 下一篇:浅析海南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