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18 08:47
摘要:发展低碳型生态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低碳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南通市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南通市发展低碳型生态循环农业的现有措施及绩效,分析了南通市发展低碳型生态循环农业的潜力及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从技术体系构建、政府行为引导等方面提出了南通市发展低碳型生态循环农业的对策。
关键词:低碳;生态循环农业;南通市;发展;对策
低碳农业是运用科学发展观念,强调资源的低消耗和低投入、污染物低排放和收益高效的农业经营方式,具有节能、降耗、低污染和高产出的内涵,要求尽可能节约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以最少的物质投入获取最大社会收益,同时保障生态安全,采取多种措施,将生产过程中可能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发展低碳农业所需关键技术体系包括资源节约技术、污染减排技术、高效生产技术及配套管理技术等。此外还需要产业政策作保障…。低碳农业的实施和发展涉及多个领域,尤其是生产与生态的协调。低碳农业的本质和生态循环农业有着区别和联系,各自的产生具有不同的背景。低碳农业是主要针对气候变化提出的,而生态循环农业着重于生态与环境安全,强调物质的循环利用。发展低碳农业,要借鉴生态循环农业的理论和实践,既要考虑如何从技术、制度、管理等方面避免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保障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又要强调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农业生产和生活真正实现节能降耗、固碳减排。因此,发展低碳型生态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低碳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旧。
1南通市低碳农业发展现状
1.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发展替代肥料
据测算,测土配方施肥可使氮肥利用率从20%一30%提高到30%一40%,即相应降低了10百分点的N:0排放。目前南通市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面积40.9万hm2,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节本增收2.26亿元。发展有机肥、绿肥等非石化肥料,不仅可以养地,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固碳固氮作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又增加了农业碳汇。南通市2009年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面积超过0.67万耐,绿肥50万t,应用面积3万hm2,农家肥1340万t,应用面积84.67万hm2,有机肥平均投入量达0.14t/hm2;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最有效的措施,2009年全市秸秆还田面积46.7万hm2,还田总量达240万t,占秸秆资源的45%,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口】。
1.2推进沼气工程建设
近年来,南通市各县(市、区)开展了农村“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户用沼气工程建设,以沼气为纽带,形成“猪一沼一菜(粮、果)”等以户为单元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改善村镇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同时养殖场积极开展“三沼”综合利用,达到了污染零排放,实现了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对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促进生态农业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体现了低碳农业的发展要求H1。
2南通市低碳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耕地肥力下降并损失严重
根据环保部门相关资料,目前,由于工业化扩张等原因,南通市优质耕地的损失尤为严重,同时耕地质量还面临环境恶化问题的严峻挑战”1。南通市每年农药使用量1000多t,只有10%一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其他的部分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化肥在南通市农村用肥中仍占据很大的份额。南通市每年化肥施用量27.63万t,平均用量591.15kg/h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污染而设置的的标准(225kg/hm2),也远远高于全国化肥平均使用量(330kg/hmz)。根据Veldkamp和Keller估计,大约施用氮肥的0.5%以N:O的形式损失,因此,南通市大约每年因施用氮肥向大气排放13815tNz0。农业生产中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造成了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2.2农业生产者的低碳意识不足
目前,南通市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具一定文化技术的青壮年农民大都选择了进城务工,留守在家的基本上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女性、老人和儿童,留居人121呈老龄化、贫困化趋势,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低碳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长时间处在低技术、低效益、低循环、低水平的传统石化农业层面上,农业低碳化发展不论是在观念、生活与生产方式上,还是在农业科技体系与管理体系上,都将成为农村广大人民尤其是务农人员的一种冲击与挑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不健全更是加大了低碳农业在农民中的推广难度。
3南通市发展低碳农业对策
结合南通市发展低碳农业的实际情况和相关问题分析,笔者认为发展南通市低碳农业须要尤其重视现有农业生产体系过程中的合理、科学地去石油化,这就要构建以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为目标的技术体系,同时通过政府行为,积极进行政策引导、技术推动、服务扶持等,促使农村有限的资金、人才、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和资源,合理流向低碳型生态循环农业,推动低碳农业在农村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实现农业生态和谐和农业永续发展。
3.1构建技术体系
3.1.1构建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技术模式
3.1.1.1秸秆综合循环利用技术模式秸秆综合循环利用技术模式主要有:(1)秸秆肥料化利用模式,如秸秆还田、堆肥技术;(2)秸秆饲料化利用模式,如秸秆的青(黄)贮、氨化、微贮、压块饲料等技术;(3)秸秆能源化利用模式,如秸秆热解(化)技术、秸秆生物汽化技术、秸秆压块替代燃煤技术、秸秆碳化生产燃料乙醇等技术;(4)秸秆基料化综合循环利用模式,如用作栽培食用菌的基料,实现多级循环利用№]。
3.1.1.2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模式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模式主要有:(1)户用沼气技术,如发展“猪一沼—果”“猪一沼一菜”“猪一沼一粮”等生态链,建立农户循环农业;(2)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如以畜禽粪污污水为原料,建设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向附近农户提供沼气;(3)畜禽粪污制作有机肥料技术,如利用蚯蚓转化生产有机肥或采用微生物制剂进行畜禽粪污的发酵、除臭和脱水等无害化处理,进行商品化有机肥生产,使畜禽粪污得到无害化、资源化循环利用06·。
3.2加强政府行为引导
3.2.1加强舆论宣传,提升低碳观念H1低碳农业的发展涉及农业生产模式、农村生活方式、农民价值观念等的转变,须要各级农业管理部门、低碳农业科技与推广枧构、农民来共同转变观念。现行的观念是经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的,对此进行转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可以从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提升广大农民的观念,努力倡导农村低碳生活。如综合利用秸秆、畜禽粪便、沼气、太阳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资源,满足农村炊事和生活用能,会大大减少因燃柴(草、木)、燃气、燃煤而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二是提升广大市民的观念,倡导城市低碳生活。要从吃、穿、住、用、行等方面倡导低碳理念,倡导低碳消费观念,通过广大市民对绿色农产品及绿色农产品加工品的偏好消费,引导广大农民和企业全面生产绿色无污染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从而以市场行为促进低碳农业的大发展。
3.2.2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政策支持一1要把促进低碳农业发展纳入地方政府和党政干部绩效考核体系,通过“考核棒”的指引,使各级政府和党员干部增强发展低碳农业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通过政策优惠、财政补贴、资金扶持、税费减免、表彰奖励等,积极引导广大农民、企业家、投资者和有识之士投入到低碳农业发展中来。如开展绿色信贷、环保责任保险等政策试点,建立健全有利于再生资源利用、重点技术攻关、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节能节水产品生产和应用、太阳能利用的地方优惠政策体系;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对增施有机肥、资源节约、农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集中处理等实施低碳补偿政策等。
参考文献:
[1]王松良,CaldwellCD,祝文烽.低碳农业:来源、原理和策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5)1604—607.
[2]翁伯琦,王义祥,雷锦桂.论循环经济发展与低碳农业构建[J]。鄱阳湖学刊,2009(3):92—102.
[3]南通市农业委员会土壤肥料站.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重点[EB/OL].(2010—01—13)[2011—12—01].
[4]南通市农业委员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处.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打算[EB/OL].(2010一01—13)[2011—12一01].
上一篇:农牧光互补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下一篇:丽水市山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及其成效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