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第九师绿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14 08:18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饮食安全、健康,生态环境良好可持续被越来越被人所关注和重视。发展绿色农业是更好地呵护生态环境,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高质量、低污染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的基础保障。第九师发展绿色农业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优势,生态环境良好,山清水秀、蓝天白云,紧依巴克图口岸,利于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具备客观条件。作为发展绿色农业刚刚起步的第九师,如何充分发挥九师得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发展具有兵团第九师特色的绿色农业生产是目前第九师绿色农业发展中需要研究和解决课题。本文以绿色农业相关理论和概念为指导,采用实证分析和SWTO分析法,对九师绿色农业发展的战略进行粗略的研究。通过九师绿色农业的发展现状与美国、日本、德国绿色农业发达国家及国内一些绿色农业发展先进地区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九师发展绿色农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投入;绿色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绿色农产品生产的产业化水平低;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绿色农产品销售道不完善;基础脆弱,“绿色意识”淡薄;对区域优势的发展不到位;对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扶持力度不够。针对这些问题,运用SWTO分析法,对今后九师发展绿色农业的利弊优劣进行对比,对九师绿色农业的发展进行了粗略的规划,提出了以绿色农业、绿色畜牧业发展基地建设为基础,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完善利益连接机制,建设现代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并针对目前九师发展绿色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更好地实现战略规划提出了发展九师绿色农业的对策措施:师党委应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提升果蔬种植水平和农产品科技含量;加强龙头企业培养,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产业化经营,实行标准化生产;绿色产品与一般农产品不同,应当建立起自己的专业绿色农产品销售体系和销售渠道;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绿色农产品生产与销售。

  关键词:战略研究;绿色农业;第九师

兵团第九师绿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章序言

  1.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1.1选题的目的绿色农业是一种集生产、经济、生态三者为一体且统筹协调的农业发展运行模,基础就是生态农业,其遵循经济、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农业加工产品的营养、健康、安全,提高农业加工产品的国内国际竞争力。它代表了目前社会人们消费理念的需求,推动农业化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需求,以及保护优化人类生存环境需求的一种新兴农业模式。新疆兵团第九师地处西北边境一线,地处偏远,生态环境脆弱,制约了其社会经济发展,而远离工业化区和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无污染生态自然资源条件,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潜在支持。因此,据九师的资源禀赋状况而定,正确认识九师地区农业的优势和劣势,把握国际国内绿色农业发展趋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人们需求为目标,坚持以“四化”(标准、规模、产业和现代化)为导向,加快和农业深化改革,实现结构调整升级,改进农业生产发展模式,进一步明晰发展绿色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实现九师即由戍边大师向戍边强师转变,由经济小师向经济大师的“两个转变”,通过绿色农业的发展来提高职工群众的经济和生活水平,提升他们服务新疆、扎根新疆的信念和决心。

  1.1.2选题意义绿色农业的生产经营就是以加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为核心目标,是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优化的一种新兴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绿色农业不仅是人们绿色消费理念的内在要求,同时绿色农业是立足国情、世情的农业生产新模式,积极发展绿色农业,是大势所趋,是利国利民利环境的理智选择。理论意义。兵团第九师位于祖国最西北,地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旁,尽管在要发展绿色种植业、畜牧业有一定经验积累,但目前没有出现对九师发展绿色农业的经验提炼升华为理论的学术研究。加之因工业欠发达,空气清新、水质良好、环境污染程度较轻,具有加速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在发展绿色农业上具有一定的天然优势。因此,对九师绿色农业已有的发展经验提炼和对九师未来绿色农业发展方向进一步研究探讨,形成科学的理论成果,笔者认为对九师绿色农业发展今后发展和促进周边地区发展绿色农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参考价值。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上个世纪30年代,绿色农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形成并不断发展,其主要的生产经验是实行无土栽培,逐步降低农业对化学肥料、农药的依赖。这样就有了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绿色农业,通过现代技术、以加工绿色农业生产品为特点的农业生产发展模式。1960年后,对“石油农业”在生态中的弊端有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讨论。一些农业专家发现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结构导致的,也可以认定为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不能均衡协调导致的。国外许多国家在绿色农业发展方面的研究比较早,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绿色农业的发展规律和经验对发展我国绿色农业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1.2.2国内研究现状相比之下,中国的绿色农业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模型的建立起步晚。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提出发展安全无污染、优良、健康营养食品,即“绿色食品”。我国理论界有关绿色农业发展研究方面,刘思华(2001)认为提出人类应该摆脱一味的掠夺征服大自然,以损坏人类生存环境为代价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的现代工业文明时代,构建人类和自然的和谐一致的不断繁衍生息与繁荣的文明时代。邵立民(2002)认为中国的人口是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需求增加,所以使用化学农药以及大量的“三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让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水土受到化学腐蚀,出现食品激素含量大等问题非常严重的情况下研究创新绿色农业、绿色食品的发展模式和战略选择非常必要。刘华楠(2003)认为建立绿色农业,依靠科技创新为动力,摸索形成农业新模式;刘国涛(2004)在文中从宏观的层面,研究了绿色农业的内涵和政策法规制度建设。王续程(2008)在文中提出如何延伸绿色农业产业链、同时加快产业链向价值链的转化的做法;周淑景(2010)认为建设符合时代需要的农业模式即发展绿色农业模式。严立冬(2011)从生态的角度对绿色农业发展做了深入阐述,并提出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张宏亮(2011)在我国加入世茂以后,认为中国农村经济的新希望、新方向是开始向发展绿色农业迈进;许筱蓄(2011)认为绿色农业发展是一种具有可长期持续循环发展的模式,从而构建了我国新的绿色农业的发展体系;马期茂(2011)研究认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选择理应为绿色农业发展。总之,大部分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发展绿色食品以及绿色农业食品的带来经济效益,同时强调对发展绿色农业的定义界定和法律法规政策解读,以及后期集中凸显对绿色农业信息化、产业化的价值研究,直到2010年后才开始进入对绿色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新模式研究和思考。

  第二章绿色农业的相关概念及国内外发展经验

  2.1绿色农业含义

  当人类迈进21世纪后,绿色、特色农业以春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国各地快速兴起,各个地方政府开始将绿色农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科学实践,使其成为了本地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里面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绿色农业是以倡导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强调以实现农副产品的安全、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可持续、低碳使用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为目标,促进现代农业与经济的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实际上,绿色产业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绿色产业是以资源、生态、经济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尊重作物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利用现代的技术或甚至无污染,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清洁产品,加强环境保护,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运行,统一的经济模式。①卢良恕院士在2007年3月24日的绿色农业科学研究与示范工作专家顾问座谈会提出绿色农业提倡的是一种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倡导的是按照“以人为本”的战略思路,和全程一体化的管理理念,是现今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②。基于以上绿色农业的定义,可为绿色农业概括出四个特点:开放性、持续性、高效性和标准化。开放性,即强调充分利用人类各时期的先进文明,主要是农业科技发展的成果,用发达的科技生产一定数量和优质的绿色农产品,从而满足人们对需求;持续性,就指利用动植物和其它生物间能量自然转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以保护为目的,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达到合理利用;高效性,就是指在生产优质、高产、安全、生态的农产品前提上,及时利用市场平台实现原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销售,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标准化,就是指在生产加工绿色产品的系列过程中要实行全程标准化的控制,而且特别强调终端消费产品的标准化。通过标准、安全、营养的农产品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优质优价”的目标。

  2.2绿色农业相关概念

  2.2.1绿色农产品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绿色农产品概念尚未给出统一的答案,通常认为绿色食品是指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绿色农产品开发的最终目的产品就是发展绿色安全、有机食品。因此,绿色农产品不一定是绿色食品,只有将绿色农产品加工生成的才能称之为绿色食品。2007年3月4日,卢良恕院士、农业专家在绿色农业科学研究与示范会上提出:绿色农业是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绿色农产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农产品。在外国将他们称之为生态食品、有机食品或者是自然食品。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AA级的标准相当于有机绿色食品。

  2.2.2绿色农业技术绿色农业技术通常是指经过运用有机肥、栽培绿肥、作物倒茬、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限定或制止使用化学品合成物与有毒无益的生产资料,把以前农业一直沿用的技术与现代新技术结合,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执行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实现从泥土到饭桌安全的全程质量监管。在绿色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寻找培育、外地引进适合本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高产,新品种和相适应的栽培新技术,优化品种结构;研究并用能达到绿色农业生产需要的生物肥、生物药和绿色饲料等一批高科技产品,从而提升绿色农产品档次,创建品牌;在生产加工环节,研发新的绿色农产品加工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引入、吸纳和运用国外的一些先进高科技的技术,为本地绿色食品发展加工中提供技术支撑。在包装、贮运环节要采用新型包装材料、新型加工工艺,保证绿色农产品的品质。

  第三章第九师地区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兵团第九师绿色农业的发展现状

  3.1.1第九师基本概况兵团第九师处在新疆西北部,亚欧大陆中心,西北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边缘的塔额盆地内。垦区成三山夹一盆状地貌。额敏河从盆地中央自东向西最终流入哈萨克斯坦境内阿拉湖,河的两岸即为额敏平原。管辖的团场沿塔尔巴哈台山和巴尔鲁克山东分布,构成了“厂”字形的边境农场带。师部驻地行政辖区为额敏县,距乌鲁木齐市西北580公里,离塔城机场30公里,221、318省道和克巴高速公路穿过辖区,巴克图口岸在区域内。全师各族人民守卫边境线长500余公里,守卫了兵团1/5的边境线,人均守护的边境线最长。团场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天漫长而严寒,夏天短而干热,多发干旱、风雹、低温冷冻、雪灾等自然灾害。日照时间全年在2500~3029小时之间,有效的积温在2884~3632℃之间,无霜期短,119—137天,年平均降水量少,267-458毫米,蒸发量在1626-1995毫米。

  3.1.2第九师农业现状4929平方公里的第九师管理区,其中有地102.7万亩,草地和林地分别为285.1万亩和274.9万亩。辖区54.7%为山地,在1000-2500米海拔高程。甜菜、小麦、玉米、番茄丰富,有成群的牛、羊等优质农产品和畜产品,是兵团糖、油、肉、面、酱的重要生产基地。2013年全师种植面积118.8万亩。农业整体生产形势、主要作物产量均较去年有所提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6.59万亩,较上年增加5.3万亩,收获粮食总产23万吨,比去年增长47%。小麦种植30.96万亩,总产13万吨,单产429公斤;玉米12.96万亩,总产9万吨;甜菜13万亩,总产63万吨,单产4844公斤;油料种植10.4万亩,总产1.54万吨,单产149公斤;酱用番茄4.1万亩,总产20.7万吨,平均单产5049公斤;板椒种植1.06万亩,彩椒种植0.46万亩,总产0.5万吨,单产1080公斤.

  3.2兵团第九师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

  3.2.1第九师发展绿色农业过程中的主要做法目前,垦区初步形成了具有当地特点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一是开始推广和使用实施的测土配方施肥和节水灌溉等项目工程,建设无公害蔬菜出口基地,搞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优化选择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引进现代化设备,发展节水农业和高科技农业,现已基本形成品种良种化、种植规模化、技术现代化、管理工业化的高科技农业发展模式;三是优化特色种植结构。结合得天独厚的“蓝天绿”自然条件,按照市场需要和农业龙头企业需求的原材料,合理调整农业栽种面积。四是优化特色养殖结构。以“四大畜禽”为重点,突出发展特色优势畜禽,改善现有畜种畜群结构,增强畜牧业整体发展实力;五是发展绿色大企业,通过加强绿色农业生产和龙头企业的联系,来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所获得的高附加值。依靠梅花集团高科技氨基酸生产项目的落地,全力推进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依托绿翔糖业、绿翔牧业、绿翔果蔬、鸿翔番茄,打造九师知名绿色产品品牌;六是打造工业园区。按照项目承载区、产业聚集区的定位,举全师之力建设巴克图兵团级工业园区,支持兵地共建、辽阳援建的额敏自治区工业原区加快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园区形象和品位。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吸收辐射整个流域四个县、市的原材料;七是提高组织化程度。组织职工建立合作社,分工合作,利益共担、风险共享,通过新一轮的团场体制改革,和团场经营公司的成立实现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有效对接,提高垦区优质农牧产品的名气、提高市场份额,增加效益。

  3.2.2九师发展绿色农业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对绿色农业的技术投入,绿色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九师垦区绿色农业在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取得了一定得成绩,但目前,九师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都比较低,绿色农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绿色技术开发、激励和创新的缺乏动力,很难生产高质量、高水平的绿色产品。一是九师垦区缺少标准化的专业知识,绿色农业标准化人才和了解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人才短缺,没有专业队伍。二是垦区绿色农产品监测体系不完善,绿色产品市场发育不成熟。严重缺少绿色农产品检测中心或检测站,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市场自检仪器更加缺乏。监测成本高,只有对生产原料的供应环节和销售环节进行监测,不可能面面俱到。(2)基础脆弱,“绿色”意识淡薄九师绿色农业起步较晚,由于资金在发展过程中投入力度不足,技术有限、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进一步开发潜力不足。目前职工“绿色”意识淡薄,也是造成九师绿色农业基础脆弱的另一原因。大多数职工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环保观念淡薄,多使用成本较低的农药,提高自己收入,没有积极探索如何发展绿色农业。同时,绿色消费意识的概念,也由于环境和消费市场的影响,价格和其他因素,尚未完全形成在九师的共识。

  参考文献

  [1]严立冬.绿色农业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崔元峰,伍昌胜.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陈德昌,张敬一.生态经济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4]梅洪常,邓莉.绿色食品产业化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5]樊万选,戴其林,朱桂香.生态经济与可持续性[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6]侯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2011,2—6

上一篇: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性及其途径 下一篇:阿荣旗绿色农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