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农村建设与规划的几点建议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08 10:50

  摘要:从调整村镇布局、协调村庄规划与镇域规划、体现乡村规划的特征和原94几方面提出了当前农村建设与规划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建设与规划;村镇布局调整;村庄规划;镇域规划

  我国农村是全世界最复杂的社会形态之一,文化背景深厚、人地矛盾突出、基础l殳施落后。我国目前共有3207000个农村居民点,南方与北方、山区和平原的经济收入不等,它们所处的地形复杂多样,村民的生活习惯千差万别,因此,每个村庄都有它自己的特性,都有它特殊的具体要求。要想真正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必须有一个严格按法规制定的、从实际卅发的和科学的村J上规划。目前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农村建设与规划,但是面对数量庞大、干差万别的村庄,不少规划者扑建设ro规划编制上经验有限,积极研究当前农村建设与规划中的一些经验与教训,大有裨益。笔者分析了当前农村建设与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于当前农村建设与规划的几点建议

  1调整村镇布局

  村镇布局调整主要是村镇合并,即将一些小村庄合并为大村庄或向已有的中心村及小城镇合并。实现村民居住地的合并,增加村镇之间的距离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发挥土地集约经营效益特别是节约耕地的更好措施。区域发展要走这条路,首先必须产生一个有操作性的村镇合理撤并方案。在村镇合并中如何在密集的村镇中确定出合并对象,这需要在分析和规划中尽量借助现代科技力量。如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通过对村镇分布特征与成因的提取和分析.经过不太复杂的空间图形运算,获得村镇合并方案。该技术方法可增进农村城镇化和耕地保护双赢决策及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的科学性,也能增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可操作性。村镇布局调整也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等问题,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不少规划把村镇布局调整和村庄规划当作新村建设规划,不符合新建村庄原则的如并没有自然灾害区或自然保护区的也另选新址,造成耕地浪费,破坏了已形成的、合理有序的村镇空间结构。因此,村镇布局调整过程中,一定要协同进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使3个规划在用地规模、功能分区、发展方向上协调一致。规划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切实维护其严肃性和连续性。历史上也有村镇合并不成功的教训.因此,在实施与操作中应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加强土地权属管理和区域内居民对规划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制订优惠政策.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增强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

  2协调村庄规划与镇域规划

  无论是镇域规划还是村庄规划,都遵循一组类似的设计构思。两者都需要有被保护的自然环境,须臾不可离开的中心,人的尺度的交通系统和公共场所以及综合的多样性。建设镇中心实际上就是在创造村庄的环境,同样,建设村庄就等于在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的和有凝聚力的区域环境。两个尺度具有类似的特征,相互配合。应该把镇域和它的元素——镇中心区、村庄、镇域的自然环境看作一个整体。同样,也应该把村庄和它的元素——住宅、公共设施、开放空间、中心区和那里的公共设施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规划一个村庄必须把这个村庄和它的镇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规划一个镇就必须把镇域里的所有村庄当成一个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来处理,而不是零件组装,或部分忽略。把规划设计的村镇看成一个综合、变化和动态平衡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系统,同时,把它们放到一个更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区域中加以考察、规划和设计,并在这个三重区域背景下对村镇规划设计方案加以评估。因此。在做城镇规划或村庄规划时都应当从“区域角度”着眼。它的核心思想与“城乡统筹”是一致的,即把城镇、村庄内外的问题统筹到区域的尺度上来考虑,把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统筹到区域的尺度上来认识.最后.把政策制定与形体设计统筹起来,如决定区域、社医、居民点的边界,决定土地利用和交通政策等。

  3体现乡村规划的特征和原则

  当前农村规划多是城市小区规划的套用和延伸,在资金、尺度和风格上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形色色农村居民点的特征,特别是永久性地打乱了乡村的自然环境;缺少专门针对自然村、行政村、,J、镇在内的建设规划和保护规划的设计指南;缺少通过设计去落实法规、规范和标准的意识;没有把自然村、行政村、,J、镇的规划同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同建筑风貌保护统筹安排。这种状况会给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留下遗憾。农村规划不能简单地套用城市规划的一般模式.因为村镇规划,包括自然村、行政村和小镇的农村规划,不同于城市规划,如在处理排污、农田保护、绿带与开放空间规划,规划乡村住宅区与道路、在现代化的农村继承传统小城镇的设计要素等方面均有差别。村镇I*农村为背景,要考虑大量的自然要素。乡村的九大特征:非农业使用的土地叠加在至少10倍于它的自然开放空间上;人的尺度与乡村自然尺度的巨大反差;乡村空间基本保存着原有自然地理形态和多样性的相互联系;土地和空间的非农业化会对生态循环链发生影响;乡村生活与生产在土地与空间使用上的混合;开放空间与其他使用在土地分配上的比例和在空间布局上的存在特殊规律;乡村居民点所在区域对乡村居民的资源供应能力和废物吸收能力是确定的;农业用地的保护与对农业用地调整的生态约束;乡村居民点自然文化特征和地域文化特征的混合。城市规划的对象并不涉及这些特征,而这些特征是在进行乡村规划和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如果忽略它们,则乡村便“城市化”了。最终将失去农业生产空间,失去自然的开放空间,失去良性的生态循环链,失去乡村居民点的各种自然特征,失去乡村社区的地方文化特征。反对用城市规划的方式去指导乡村规划,并不意味着完全拒绝城市规划的技术和手段,相反,它意味着在规划乡村时应用城市规划和设计手段的同时,还必须再加上考虑乡村自然开放空间、乡村自然尺度、乡村自然地理形态及其联系、乡村生态循环链、乡村生活与生产的混合等因素。事实上,设计乡村就是在规划和设计区域、居住区本身和它的周边环境。因此.不能简单地套用城市规划的一般模式,人为地营造小区景观,而应当发展一套兼顾到自然的乡村规划设计原则和技术。

  4结语

  当前农村建设与规划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村镇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不足所致。在这方面,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村镇规划特征:①村镇规划与设计是以对某一特定村的详尽研究为基础,并且设计本身直接与特定环境和村民相关。②村镇规划与设计依赖于对村庄内和对村庄生态系统所及区域的细致观察。③村镇规划与设计是与自然相协调的设计。④乡村的布局形式由自然地貌决定,试图通过规划设计展现自然的生机,使环境具有灵气。这些原则可以根据具体隋况进行参考。另外也有一些客观的人为因素,如少数政府单位委托规划设计方进行规划时随意克扣、压低规划费用,而规划设计单位认为经费不足而工作不到位等,均须进行克服,以推动农村建设与规划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詹莉,周慧,李保莲河南省农村居民氨整理研究U1安徽农业科学.Z007(8):2412—2413

  [2】叶齐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乡村规划恩路[J]小城镇建设,2004(5):23-25

  [3】张强,叶齐茂新农村建设中值得注意的国外经验与教训田世群农业.2006(7):16一18

上一篇:关于农村建设中的土地整理问题探究 下一篇:公证在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