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视角下贵阳市喀斯特地区生态农业发展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01 10:35

  [摘要]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喀斯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贵阳市喀斯特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在分析其区域自然条件、农业基础设施、农村信息资源、政策环境、农业科技力量、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及农业人口素质等基础上,提出了贵阳市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生态农业;SWOT分析;贵阳;贵州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以贵州省为中心的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喀斯特连片区域,喀斯特面积达17.61万km',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1%1,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其地表岩石嶙峋、突露、奇峰林立,石芽、石林、峰林.盲谷.干谷、洼地(天坑)等随处可见,土壤贫瘠,地上水短缺,地下溶洞、地下河异常发育。贵阳地区喀斯特地形、地貌面积居贵州省第一,占贵阳市国土面积的80%左右。

SWOT视角下贵阳市喀斯特地区生态农业发展分析

  1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域

  以贵州省贵阳市为研究对象,贵阳市位于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地带上,属于全国东部平原向西部高原过渡地带,地处东经106°07'~07°

  17',北纬26°11'~27°22'。东西宽约113km,南北长约130km,总面积8034km'。最高海拔为1762m,最低海拔为506m,平均海拔为1000m,属典型的喀斯特区域。贵阳的喀斯特地貌极为发育,组合形态有溶盆、溶丘谷地.浅丘溶原、峰丛洼地及峰丛槽谷等,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其中,山地占52.3%,丘陵占35.22%,坝子占11.3%,峡谷占

  1.2%”。

  1.2研究方法.

  运用SWOT分析方法(又称态势分析法),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和外部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等因素排列出来,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得出一系列关于研究对象发展的状况分析,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笔者主要通过对区域自然条件、农业基础设施、农村信息资源、政策环境、农业科技力量、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区域交通以及农业人口素质等进行分析,对贵阳市为代表的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提出参考意见。

  2结果与分析

  2.1贵阳市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

  2.1.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多样性的喀斯特地貌形态结构,对光、热、水等自然因素进行了再分配,导致其气候、生态环境、生物资源、土壤垂直分异和局地分异明显,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发展生态农业的生态环境。2)贵阳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据贵阳年鉴(2011)记载,贵阳全年空气质量良好以上的天数超过94%,森林覆盖面积为41.78%,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霜期长,雨水充沛(降雨量500~550mm),年天然径流量为546~640mm,平均产水56.3万m*/km',高于全国平均值。充沛的雨水、优良的空气质量,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3)贵阳市土壤类型有黄壤、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沼泽土、水稻土及草甸土等8个土类,27个亚类,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土壤资源。

  2.1.2不断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1)近年来,贵阳市通过建设解困工程、解渴工程、饮水安全工程和雨水集蓄利用小水池工程等,同时开展新建整改山塘、修建防渗渠道、治理病险水库、新建改建提灌站、治理水土流失等工作,加强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通过改造电网,在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用电的同时,农村文化电器普及率的逐年提高,促进了农民科技文化综合素质的提高。3)农村公路(特别是通村公路)的建设,在解决农民出行难的同时,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自然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加强了城乡间的信息传播与交流。

  2.2贵阳市发展生态农业的劣势

  2.2.1生态环境脆弱

  由于喀斯特脆弱的生态环

  境和明显的季风气候,使贵阳农业气候复杂,农业灾害种类繁多,农业受洪涝、干旱、冰雹秋绵雨.凝冻、低温冷害以及山体滑坡、农业病虫害等气象次生和衍生灾害的影响严重。同时存在着水土环境要素缺损,如土壤流失、土壤异质性较强.石漠化、土壤供应植物的营养元素不平衡,致使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承载力低。

  2.2.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贵阳市水利基础

  设施大部分建于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三边”(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现象严重.有的甚至无设计,造成工程设计标准低,技术处理不到位,工程建成后常年失修、严重老化、带病运行,灌溉效率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3结语

  根据以上综合分析,贵阳市发展生态农业具有较好的优势和机遇,同时也存在劣势和威胁因素。因此,贵阳市发展生态农业,须充分考虑喀斯特地质地貌特征,因地制宜,除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外,还需有一定的对策措施,即保护和改善发展生态农业的自然环境.夯实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健全发展生态农业的服务体系及管理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创新发展生态农业的技术支撑体制等,目的是使生态农业发展能够促进贵阳市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效益的和谐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京伟.王华书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6);227-231.

  [2]陈文新.贵阳:国家森林城市一喀斯特地貌上的“绿色奇迹"[J].当代贵州,2004,24(22):13.

  [3]樊凯.生态农业一农业发展的绿色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2.

  [4]邹细霞,杜芳娟,熊康宁.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农业与社区旅游系统耦合研究一以清镇羊昌涧为例[J].中国岩溶.2009(4):406-412.

上一篇:白城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性质及学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