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县农产品加工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26 10:33

  [摘要]对湖北省谷城县农产品加工产业现状进行调研后,使用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法)对该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谷城县;农产品加工;现状;对策

  近些年以来,湖北省谷城县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县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量大幅度增加,企业品牌、产品质量建设成效明显,政策保障体制不断完善,行业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已成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中发展潜力最大、促进农民增收最多的产业。

谷城县农产品加工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1谷城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1.1区域发展定位精准,发展规划特色突出

  谷城县以下辖五山、紫金镇为核心区,南河镇、薤山镇、赵湾乡为辐射区进行布局,加大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在城关镇以建设襄阳市一流的农业加工园区为目标启动“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项目;石花镇以食用菌、花卉、蔬菜、土鸡、山羊等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冷集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生猪生产,每年调出调进的生猪达72万多头;茨河镇依托优质稻米、豆腐产品,大力发展大米加工产业与发酵豆制品加工业。

  1.2重视品牌建设,着力打造企业竞争力

  推进区域型、综合性、特色化农业品牌创建,大力推广“公司+品牌+农户”经营模式,不断挖掘农产品品牌效益,把“谷城造”优质特色农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据统计,谷城县现有湖北汉家刘氏茶业有限公司、湖北玉皇剑茶业有限公司、湖北正全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北石花酿酒股份有限公司4家企业商标被确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湖北天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谷城县春又生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企业商标成为“湖北著名商标”,该县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共有11家企业涉及13个产品。

  2谷城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SWOT分析

  2.1优势分析

  资源与区域优势。谷城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鄂西北经济片区的一个重要农产品原料生产大县。境内有福银高速、316国道和多条高等级公路穿越,境内有汉江等河流,交通便利。县内自然资源丰富,是襄阳市重要的农产区,茶叶、大米、黑木耳、香菌、板栗、核桃、柿子、油茶、磨芋产量大且品质好。政府支持优势。谷城县政府先后出台《谷城县农产品加工业三年行动计划》、《扶持农业产业化和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办法》、《谷城县“中国有机谷”建设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中国有机谷”谷城示范区评定办法》等一系列针对产业发展的专项激励政策。同时,围绕农产品加工企业项目建设,积极为农产品加工企业争取项目资金支持。2015年起,政府等相关部门先后争取到国家、省、市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各类资金近1.7亿元。产业园建设完善。近年来,为整合优势资源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化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一条龙的服务保障,完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健康发展,谷城县着力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2014年,谷城县农产品加工园区被省农业厅批准提升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2016年县政府提出建设“中国有机谷”(谷城)农产品加工园,将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真正使园区发挥产业聚集效应。

  2.2劣势分析

  规模以上企业少,行业以粗加工为主,技术含量较低。谷城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虽然农产品物产丰富,但大多数农产品的加工程度相对较低,多数加工企业甚至是部分龙头企业出售的主打农产品还是原始产品,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导致农产品加工企业认为原材料成本相对高。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的、低层次的阶段,主要表现为:一是产品质量不高,名、优、特、精产品少,缺少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一般性品种多,特种品种少,初级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更少。三是相关产业关联度不强,产业链结合的不够紧密,特色优质农产品的高附加值不能得到体现。四是企业科技投入、新产品研发能力有待提高,产品转型升级能力不足。加工企业与农户联结程度不深。一是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还是单一老旧的买方与卖方关系,没有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盟。二是有的农户与企业虽有购销订单,但订单履约率较低,农户的劳动积极性不高。三是企业与农户的关系松散,不稳定,企业很少自己投资建立生产基地,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产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不高。

  3谷城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对策与建议

  充分发挥产业园聚集效应,做长做壮产业链。政府部门对农产品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作用。政府部门需要持续转变工作职能,全力发挥宏观政策所具有的引导作用,为农产品加工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农产品企业创设出优质产业环境、制度环境以及法律环境。通过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的认定,将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农产品加工园区集中,真正发挥产业园的产业聚集效应。依托省级示范园区的牌子,积极为园区企业申请企业发展周转资金,积极呼吁政府出台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金融保障政策,并将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农产品加工企业快速发展。同时,鼓励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如粮食生产企业与酒类生产企业的副产物再利用,茶企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等,延长产品增值链。激发农户生产积极性,鼓励农户自主创办企业。第一,进一步明确规范产、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采用科学规范的合同契约或股份合作章程等合理手段限定农户与企业的权责,明确双方利益,界定双方关系。第二,龙头企业可以尝试让本地农村合作社或者农户入股,结成利益共同体,提升农民参与生产的积极性,利用横向联合迈向纵向协作的发展模式。第三,政府要引导和鼓励有实力、有技术的、有想法的农民自主合作创办加工企业,鼓励和帮助农民自主创办的产品加工企业打造品牌,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资金支持、技术培训以及法律咨询等服务。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注重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组建农产品加工科研团队,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的需求为线索加大对与农产品加工相关联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充分利用襄阳本地科研院的科研力量,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院企合作、校企合作,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产学研结合紧密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鼓励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实验室、试验基地、技术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积极引导加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重点加大对农产品高新技术的应用,加大精致食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营养品、保健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力度,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生产效率和环保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熊鑫,陈尚坤.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获省表彰[ED/OL].

  [2]贺中书,张宜礼.沛县农产品加工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6-11.

  [3]屈安琪.肇州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5.

  [4]刘劲飞.关于农产品企业成长战略的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0):104-105.

上一篇:关于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增值税税费研究 下一篇:高职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