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20 10:54

  摘要: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工作的灵魂是医疗的质量,而医疗质量的基础就是医疗安全,这是医院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医疗安全,是根本无法谈及医疗质量的。所以,在医院的发展中,首先要高度认识到医疗安全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深入分析医疗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存在的问题等实际情况,提出积极有效的管理对策。我国卫生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医疗机构,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医疗机构来看,医疗安全管理中是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的,主要表现方面是:医疗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弱;医疗人员的法律观念不强,还缺乏一定的沟通技巧;医务人员因为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所以普遍的技术水平不高;医疗安全制度也不很健全;很多医疗器械甚至还存在着安全隐患。因为有上述的问题存在所以近年来的医疗纠纷数量也有不少增加。所以为了针对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研究来进行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完善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弥补不足;提高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规范使用;同时开展医疗安全隐患的预警和监控机制;加强安全教育,树立起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全体素质;增进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端正医务人员的态度,让患者有一个温馨的治疗环境;同时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努力建造出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本文主要分析并研究医疗安全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医疗安全;管理;常见问题;对策

  0引言

  在医院管理工作里,工作的灵魂与核心就是医疗质量,而医疗安全又是医疗质量的基本要求与基础,如果没有医疗安全的话,根本谈不上医疗质量[1]。所以在医院的安全管理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确保医疗安全。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医学的发展,全球一体化已经越来越明显,医疗领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新的医疗器械、新的药品。因为我国群众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所以他们的生命价值观也跟着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对医疗安全的要求便越来越高,而医院管理的不安全因素和医患关系的逐年增加等问题都给医疗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冲击。现在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医疗安全,所以我们要分析医疗安全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进一步完善医疗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2],同时提升医疗安全管理的效率,以创造更高的医疗服务水平[3]。

医疗安全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1医疗安全和医疗安全管理的区别

  1.1医疗安全。医疗安全指在医院进行医疗行为时,患者没有发生法律界限以外的心理、机体或功能障碍甚至是死亡,核心是医疗质量[4]。影响医疗安全的因素有医疗技术、医务人员的言行不当、患者的不遵医行为、医疗器械等。尤其是现在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医疗器械的质量和使用造成的医疗安全问题已经十分严峻[5],只有采取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才能提升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6]。

  1.2医疗安全管理。医疗安全管理是指医务人员在实施救治行为时、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没有受到任何意外伤害的这两个过程中的全部管理活动,其中包括药品安全管理、护理安全管理、仪器设备安全管理、医院治安管理等医疗安全管理和医疗安全的定义不尽相同,却又息息相关。

  2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医疗人员安全意识较弱。部分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责任心较弱,思维简单,而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普遍不高,更有的人只会考虑自身的利益,正是因为他们这种马虎大意的行为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最严重的还可能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还有部分医务人员在服务中只顾及数量不重视质量,抱着侥幸的心理,不合理操作,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医疗安全。而且目前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都只会教授基础的医学知识,并没有对在校医学生进行医疗风险意识方面的教育,致使教学和医院的临床实践严重脱轨。

  2.2医疗人员法律观念不强,缺乏沟通技巧。因为医务人员没有进行系统的卫生法律课程培训,所以普遍的法律意识不强,遇到问题时不会运用法律法规来解决问题。与此同时,部分医务人员不善于与人沟通,就让患者觉得服务态度过于强硬,同时他们还缺乏恰当的谈话技巧,不能让患者有一个温馨的治疗环境,他们更不能做到站在患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些方面都严重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甚至有引起医疗纠纷的可能。

  3医疗安全管理的对策

  3.1完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医院要严格落实医疗安全隐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专家会诊制度、术前谈论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这样确保不会忽略安全隐患和薄弱的环节,能够及时对其整改。同时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全员的积极性,确保各人员都能严格执行制度。同时注意加强各科室的密切联系,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10]。

  3.2提高器械使用的安全性,规范使用。指导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各器械的使用说明,确保熟悉器械的每一项功能。提高医疗设备的监测功能,确保医疗设备安全使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11]。同时加强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管理,只有良好科学的器械安全管理才能确保高水平的医疗质量[12]。现在医院医疗器械的临床使用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13],所以临床医疗上一定要确保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强化医疗法规的认知,可以有效规范医疗纠纷事件[14]。

  3.3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医院要加大对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的力度,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同时注重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确保各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端正他们的服务态度,要和患者积极沟通,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

  3.4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要体恤患者,并且随时关注患者的需求,学会站在患者的角度看问题,严谨对待疾病,同时要耐心向患者解释疾病,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真正的了解,从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15]。

  综上所述,本文对于目前医疗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医院人员法律观念薄弱、沟通能力不强等问题做出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医疗管理制度等的针对性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政欣.加强特色医疗安全管理与防范医疗纠纷的对策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6):336-337.

  [2]宋方芳,沈凯明,徐丹红,等.医疗安全管理系统及其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1):13-15.

  [3]姚琳,王薇.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4):260-262.

  [4]吕一星,张蕾,车永茂,等.新医改环境下我国医疗安全核查体系建设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5,28(3):76-79.

  [5]张根保,谢丽娟.医院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与管理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3(26):189-190.

上一篇:以LED为光源的生命医疗前沿技术进展 下一篇:岩土方向期刊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