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20 10:38
【摘要】农村流通难问题长期存在,现代流通业的发展并没有为农村市场带来明显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的经济不发达,技术落后,人口比较分散,面积比较广,流通成本过高,建立有效的流通系统所需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同比城镇要大出三成左右。文中旨在探究一种新型粮食放心流通模式通过降低农村流通成本来促进农村流通业的发展,解决农村流通难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切实造福农民,进一步保证社会安定和谐,从而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粮食
1引言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粮荒以后,世界组织、各国政府和学者倍加关注粮食安全方面的研究。2007年的国际粮价剧烈上涨,新一轮的研究热潮正在兴起。农村流通难问题长期存在,现代流通业的发展并没有为农村市场带来明显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的经济不发达,技术落后,人口比较分散,面积比较广,流通成本过高,建立有效的流通系统所需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同城镇比要大出三成左右。
2相关研究综述
2.1粮食安全概念的界定
粮食安全的概念,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上世纪4毛十年代首次提出,后经几次完善。多数学者认可粮农组织的界定,即食物安全的概念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为生存和健康所需的足够食物”。有的学者则从供求关系、库存水平和综合粮食生产能力等方面来解释粮食安全。在粮食安全与食物安全的关系上,认识也有差别。1996年《世界食物安全罗马宣言》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中重新论述了食物安全的内涵,即“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营养的食物”。包含四层含义:公平、数量、质量、生态环保。随着形势的发展,对粮食安全内涵认识逐步深化到三个层面:①国家粮食安全。这是粮食安全作为公共物品的一个属性。②家庭粮食安全。主要是从“每一个家庭都有获得粮食的能力”的角度。③营养安全。按照FAo的解释,就是“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要有足够、平衡的,并且含有人体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供给”。目前我国所说的“粮食安全”,在很大程度上都理解为狭义的粮食安全,不是FoodSecuri锣,而是GrainSecuri锣。
2.2粮食安全对策研究
已有的研究成果丰富且具有启发性,但多数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粮食安全问题,从量与质统一的角度来研究粮食安全的成果较少,并且在某些方面(如概念等),认识也不一致,没有对粮食安全进行统一的定义,从而影响了对策的适用度。而且没有专门的农村粮食旁嗵方面的研究,表明社会依然对农村粮食安全的关注不足。
3农村粮食流通的质和量安全
3.1农村粮食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基础设施差。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尤其是较为偏僻的农村地区,主要表现在道路,交通工具,以及相关的粮食信息平台等方面。有的地区甚至还没一条完整的水泥路,对运输造成的影响比较大。交通工具的落后也是影响运输的重要因素。第二,管理水平低。管理水平落后,没有把从收购,加工,运输和销售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与整合。单从收购方面来讲目前已经得到有效改观,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后对农民利益提供了进一步保障,但是在现阶段粮食少的大环境下则出现收粮难的问题,粮食加工厂收粮面临严峻考验;加工方面最容易出现的是品质问题,保管不善,加工粗糙等产生的不合格米的流向便已经成为粮食安全问题中的一部分;运输管理一直是关系到流通成本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减少空驶,超载,迂回运输,重复运输,对流运输等已经成为许多粮食企业运输管理的重点;作为流通中的最后一个环节,零售批发商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对当地需求量、需求喜好预计不准导致的粮食大量积压。除此之外,仓库储存管理不当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很突出。销售中还存在的问题就是利润很薄,愿意做粮食生意的人不多。
3.2农村粮食流通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一,开源。为了要解决现在我国的粮食问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开源”,第一要做的就是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可以把现有的粮食最低收购价再提升一点,与此同时要做好农民的福利,使农民觉得种田也是个奔小康的好出路。其次就要处理耕地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政府部门对土地的利用要做好长远规划,不能随便批准工业用地。第二,收购,加工,运输和销售综合协调。从收购,加工,运输和销售四个方面来分析。针对收购方面存在的买粮难问题,首先作为收购方,可以和农户签定相应的协议,保证合同农户的粮食在成熟后能够全部卖给你。其次也可以以经济人的形式收购。
4小结
要解决问题就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良好的配合,共同努力,不仅要做到各个环节独立完善,同时要使整个系统联系紧密,发挥1+p2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纪良纲,刘东英.中国农村商品流通体制研究【F】.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5.
【2】本书大会秘书处编.流通·市场·商业【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8.
【3】马龙龙.流通产业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洪涛.流通产业经济学IMJ.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5】张声书.流通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02.
上一篇:农村粮食安全生产的科技支撑作用解析 下一篇:论现代新型农村水利建设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