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14 10:58
【摘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互联网+物流现状基础上,遵循物联网产业标准化发展思路,提出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互联网+物流现状基础上,遵循物联网产业标准化发展思路,提出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的措施,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决策。的措施,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决策。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标准化体系;物联网产业
1引言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互联网+”这一概念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提及,2015年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物流产业与现代信息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物流生态,而且使新兴科技产业不断创新升级,促使互联网迅速向市场渗透,并让企业的商务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农产品物流为例,为了使果蔬、水产等鲜活产品在市场中更具备竞争力,通过冷链、包装等技术环节的提升,使物流行业从传统向现代化、商业化、产业化的物流升级转型。
2国内外物联网标准化的提出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首次提及物互联,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重视。1999年,美国Auto-ID中心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提出物联网概念。2005年11月17日,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物联网工程盟(ITU)发布了《ITUInternetReports2005:TheInternetofThings》,报告中预言了“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物联网”第一次被诠释: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不断进步,网络无处不在,加上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纳米材料、智能嵌入等关键技术的实施,物联网已经不再是商业广告宣传,而是实实在在的物物沟通互联网。基于标准化的物联网建设,成为所有技术规模化、产业化实施的关键。我国高度关注物联网的发展,也非常重视物联网的基础研究。随着快速、准确、安全的信息“高速路”飞速发展,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不仅为信息化管理带来高效、可靠的保障,同时自动识别技术也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技术标准化领域。虽然物联网技术先进、应用广泛,但是标准体系的衔接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比如信息录入成为信息流通的“瓶颈”,因此我国物联网标准体系架构难度较大。云南省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7年3月3日成立,省物流标委会将在省质监局的领导下,根据国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产业布局等政策,结合云南高原特色实际与地方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开展物流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物流规范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云南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建设完善云南省物流标准体系。
3物联网标准化产业发展现状
物联网是一个新兴事物,它既是一个标准化过程,也是一个技术发展过程,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除了优先考虑物联网基础标准的制定、明确相关术语外,还要着力标准化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编码识别、射频识别、网络通信、智能处理等支撑技术的进步。物联网体系正随着物联网本身的发展而不断充实、更新
4完善物联网标准化体系的措施
根据国际知名市场分析机构预测,物联网将经历射频识别物品、互联网物联、半智能化物联、全智能化物联等发展阶段,并且随着全球物联网的业务日臻完善,物联网将势不可挡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因此,物联网及其标准体系框架的确立,将有利于推进现代物流网进程,提高物流网管理效率,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物流企业不可避免的接受科技创新的洗礼,“互联网+物流”通过科技创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在专业化物流过程中,创造出更优的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在:一要加快物流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技术创新是关键。运用物联网创新技术,解决物流标准体系构建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使物流业真正融合进物联网标准体系,并在实践中检验物联网标准体系并逐步完善。二要加强物联网标准体系安全意识。随着物联网技术越来越强大,没有标准的物联网可能会变成“野生”网络,因此需要规范访问权、隐私权、所有权,及时保护用户和企业之间的所有权利益。三要完善物联网公共资源标准化管理。物联网资源平台共享的前提,是能够整合来自不同系统、不同技术标准的异质信息,实现各种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因此将物联网标准应用于现代物流,有利于公共信息平台对巨大货物信息的统一管理。
5结论
物联网既是互联网的延伸,又具有比互联网还强大的功能。物联网作为信息产业领域的一部分,既推进了现代物流的信息化进程,又提高物流管理效率。物联网标准化体系,不仅包含了技术标准化,而且管理标准化、服务标准化、应用标准化也刻不容缓。通过信息资源管理、物流布局整合、体系完善提升等措施,在专业物流过程中实现物流行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相互结合,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鹏程.物联网标准体系构建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2]王红,胡辽克.浅谈我国物联网标准化发展[J].中国标准导报,2012,(04):27-29.
[3]张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模具管理系统研究与实践[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4]王广宇.展望物联网与社会安防[J].物联网技术,2011,1(3):24.
[5]宋丽丹.论如何完善物联网安全标准化体系[J].中国标准化,2017,(02):239
上一篇:泉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 下一篇:大棚草莓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