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10 10:07
摘要:大学生职业类社团是高校比较特殊的学生组织之一,它以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宗旨,通过体验式的就业创业活动提升在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其发展渐渐得到了社会和高校的重视。通过对武汉市7所高校大学生职业类社团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真实反映武汉市高校大学生职业类社团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大学生职业类社团发展的因素,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对策。通过促进大学生职业类社团的发展,为武汉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力争早日实现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
关键词:武汉市;职业类社团;就业能力;人才争夺
一、研究背景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95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受到各方关注。在感叹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现今社会上还出现了新的现象,各大城市为赢得激烈的人才争夺战,纷纷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就业创业,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作为我国新一线城市和中部地区发展的龙头城市,武汉市高等院校众多,人才储备资源充足,但是一直以来,大学毕业生“孔雀东南飞”现象严重,人才流失率较高。2017年武汉市启动“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希望在5年时间里留住百万大学生。武汉市为此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大学生最低年薪标准、大学生无条件落户、大学生买房租房优惠、大学生创业培训和免费创业工位、大学生实习见习岗位等,对人才争夺战势在必得[1]。
二、武汉市高校大学生职业类社团发展现状
为了解武汉市高校大学生职业类社团的发展现状,本文以湖北省武汉市7所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类社团为调查对象,采取了随机抽样的办法,调查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经济学院、首义学院和武汉软件职业技术学院7所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类社团成员。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89份,有效回收率89%,调查样本具体情况见表1。
三、武汉市高校大学生职业类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目标不明
“职业类社团最主要的目标是什么”,41.57%的大学生认为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5.62%的受访者认为是“完成就业指导部门交付的工作”(详见表6)。目标决定着社团发展的方向,职业类社团应该以提高成员就业创业能力为首要目标,通过访谈了解到,很多职业类社团发展目标不清晰,造成社团成员就业创业能力不强,不能给接受服务的大学生很好的体验,进而又限制了职业类社团活动的吸引力与关注度;还有少数的职业类社团只是为了完成就业指导部门交付的工作,甚至只是在学生招聘会上搬运桌椅器材等,双方缺乏深度互助。同时主管部门也以社团的活动数量多少来确定社团的等级与实力,不科学的评判指标导致职业类社团的盲目发展,活动多而不强。
(二)管理制度不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拥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使职业类社团发展更加规范,提高办事效率,避免产生无序矛盾。调查发现,职业类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社团组织、财务、宣传等等没有制度化[2]。很多社团存在管理混乱、中层学生干部办事消极、中间层缺失的情况;很多社团存在经费不足,运转困难的情况;很多社团存在宣传形式僵化,宣传方式单一,掌握新技术新媒体能力较差,宣传不及时不充分现象时有发生,如很多新生不知道社团招新的时间与地点,社团就业创业培训有关信息也没有通知。在制度建设比较完善的社团中,也存在制度落实比较困难的现象,56.18%的成员对所在职业类社团制度落实情况“不满意”(详见表7)。
四、促进大学生职业类社团发展的建议
(一)明确社团发展宗旨
职业类社团发展的宗旨是服务于全校大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体验式活动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帮助大学生及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发挥促进就业的功能[2]。与学校、企业的合作应处于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职业类社团不能只限于完成就业指导部门交付的工作,只是为招聘会提供后勤服务工作;同时也不能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完全处于被动和劣势地位,成为企业在校园的宣传与谋利机构。明确社团发展宗旨,就是要坚持社团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目标,通过举办模拟招聘会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模拟职场招聘环境,帮助他们积累面试求职经验,未来找到满意合适的工作。
(二)完善社团管理制度
良好的管理制度关系到社团目标的实现、社团活动的开展和社团对外的联络[3]。完善管理制度,首先,精简机构,分权管理。社团建设要保证社团“每人有事做,每事有人做”,社团负责人不能事事巨细,管好每一件事情,更应该在社团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上下苦功,日常管理可交付他人。其次,注重传承,去粗存精。社团建设还要注意管理方式的传承,调查显示,有些职业类社团负责人对于前任社团负责人的做事方式知之甚少,对于前人的管理方式和活动方案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当一个社团形成自己的管理方式,并且得到传承,社团的管理制度才能成为每个人都认可的行为规范,社团建设也将事半功倍,成效显著。
五、总结
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特大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实力强,工业基础好,高等教育实力强。武汉辉煌的历史,孕育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在这场大城市的“抢才大战”中,武汉求贤若渴,实施了一系列新举措来吸引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成效显著。本文主要是希望通过促进高校大学生职业类社团,发挥职业类社团可以通过特有的体验式活动提升在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武汉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助力“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因为大学生职业类社团是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目的的学生组织,它是在校大学生提前接触企业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但是,职业类社团的管理具有高度的专业性,而作为职业类社团负责人的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加上缺乏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导,因此不能给大学生很好的就业创业服务体验。大学生职业类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指导、企业合作和自身奋斗,需要高校、企业和社团三方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武汉市委办公厅,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J].武汉市人民政府公报,2017,(05):27-29.
[2]李叶青.职业类社团在大学生发展中作用的实证研究—一基于安徽9所高校的调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02):73.
[3]褚必海.高校学生职业类社团加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途径[J].职业时空,2014,(04):9.
[4]刘力为,林琳,王楠.依托职业类社团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2):31.
[5]高校就业创业类社团建设与大学生就业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8):98.
[6]韩尚峰,朱义清,胡海英.大学生职业类社团发展现状研究——以北京地区高校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101.
上一篇:德国医疗服务供给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下一篇:从美国医疗卫生现状探讨中国医疗改革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