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春小麦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09 10:05

  摘要:旱作春小麦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的使用,可以让土壤结构的组成得到有效改善。与此同时,对于周边的生态环境以及土壤环境的破坏也会大大降低,因此旱作春小麦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农业生产研究的重要方向。但是该种植技术在试验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将其与旱作春小麦的实际种植情况进行结合,以此更加深入地对旱作春小麦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该技术的推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旱作春小麦;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

旱作春小麦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

  1旱作春小麦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通过对该技术的应用研究,可以利用日趋成熟的技术应用体系,将该技术逐渐普及到农业生产当中,不仅可以让旱作春小麦的产量得到提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的营养结构。另外,相关管理单位也已经对该技术的普及过程以及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可以让该种植技术的有效性得到保障。旱作春小麦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该技术应用推广体系的完善程度比较高,可以对垄膜技术的推广进行有力的支撑,同时所推广的技术方法还可以让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达到提升旱作春小麦生产效率的目的。对垄膜的分布密度进行合理设置,有利于营养元素以及水资源的富集,可以进一步地让农作物的生产需要得到满足。

  (2)该种植技术对肥料的使用与普通种植技术有一定的区别,不会因为肥料的施用而对环境造成破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肥料的使用,与生态农业的环保理念相符合。完善的技术应用体系还可以很好地对种植过程进行综合性的控制。传统的旱作春小麦种植生产较为分散,使用该技术可以将其进行整合,让整个生产过程成为一个科学的整体,可以与现代化农业进行高度匹配,对于促进旱作春小麦的产量提升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2旱作春小麦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的关键性内容

  2.1对于土壤水分组成的影响

  通过该技术对垄膜的使用可知,其会影响土壤的水资源分布,并且对垄膜的处理方式不同,会让土壤的含水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对垄膜的分布形式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例如区域的降水量等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土壤蓄水量最大的是弧形垄膜,而平铺垄膜以及斜形垄膜的蓄水能力就要相对弱一些。所以在进行选择的时候,还需要对当地的水资源分布、农作物的用水需求量等进行分析,然后对相应的旱作春小麦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进行选择。

  2.2对于土壤元素组成的影响

  在对该技术进行普及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就是,研究垄膜形式对于土壤元素组成成分的具体影响。同时,由于旱作春小麦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的形式不一样,对相关元素的富集情况也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还应该对当地土壤元素的组成进行充分分析,对垄膜的分布方式进行合理选择,更好地对旱作春小麦的生产需要进行满足。另外,该技术的推行时间相对而言比较短,如果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传统的生产模式进行替代,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需要研究人员不断地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将旱作春小麦在不同时间段内对于不同生长元素的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此同时,还必须将垄膜的不同类型对土壤结构的具体影响进行总结,使得在垄膜分布形式的选择上更具优越性。

  综上所述,旱作春小麦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正在不断地进行完善,同时该技术对土壤水资源分布和土壤元素分布的影响因素等调查也在不断加深,为该技术在今后的普及创造了更好的应用依据。在此基础上,人们需要对该技术所包含的现实意义进行全面的认识,通过更多的方式降低该技术的应用成本,使该技术的应用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摘?要?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它的种植技术和研究一直得到广大农民和学者的关注,本文针对小麦的种植技术以及病虫的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从实际的情况出发,对于青海西宁地区病虫的预防技术进行探析,以期不断增加小麦的存活率和产量,同时,本文为我国小麦的病虫防害防治提供了技术理论支持,促使小麦的种植技术、病虫防治工作做到实处,更好地解决了小麦的种植技术问题。

  关键词?病虫防治;防治技术;小麦种植

  目前由于全球的温室效应导致小麦的病虫危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有些病症对于小麦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导致小麦产量大幅度下跌,收入减少,这些病症主要是小麦的条锈病、丛矮病、黑穗病,以及土地中的害虫,线条虫导致。最近几年小麦的病症有纹枯病、小吸浆等,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些病症都会导致小麦的产量和其品质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小麦的蚜虫病症频发,这种问题会致使小麦每年都出现减产。

  1小麦的病害预防探讨

  1.1根据农业措施进行小麦病害的防治

  一是选择小麦品种时应注意小麦的抗病毒、耐病毒性,在目前小麦灾害频发的环境下,人们对于小麦病虫防治格外重视,这是因为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在进行选种的时候要筛选出一些高产、抗旱以及耐病毒的品种,该品种适合大范围推广。对于小麦的种植实行套种的原则,在病害严重的区域,应注意防治,以减少害虫的为害。二是精细治理防治害虫的区域,人们在进行小麦耕种的时候应做好施肥的管理,以达到施肥控制害虫防治的效果,以及在施肥的时候人们应合理、科学施肥。三是种植的时候应合理安排小麦的间距,以便于其能更好地实现高产。

  1.2做好害虫的预防和监测的工作

  人们在进行小麦病虫防治工作的时候,要做好对害虫的预警处理和监测工作,通过对小麦发生虫害的数量和区域进行分析,然后合理地进行治理,同时,还要考虑西宁地区的气候特点,对于小麦的虫害进行预测,然后制定出一套应对方案,在小麦返青后就要开始进行大面积的调查工作,通过对小麦的区域调查,再结合西宁地区当时的气候条件制定一个报表,这样对于西宁地区小麦危害的预测和监测就会达到一个相对比较理想的状态,以便在以后的小麦种植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地预警和监测工作。

  2小麦病害关键技术研究

  2.1实行药剂拌种对于小麦的病害进行防治

  人们在对小麦种植的时候应采用拌药剂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对土地和种子进行防治,杀死病原,减少小麦病害的发生率,尤其是在小麦重病区域,这种方法有很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人们采用的药物有粉绣宁EC、乳油,药剂可以持续210d,效果非常好,对于西宁地区常规性的小麦病害防治有很大的效果。

  2.2季节性防治小麦病害

  春季小麦返青的时候恰逢西宁地区低温阴雨天气,这时候小麦会发生根腐病、白粉病,人们应做好一系列的预防防治工作,对于其进行严格控制,抑制病情的发展[1]。

  3小麦病害的预防和病理研究3.1小麦吸浆的防治措施此防治措施主要是针对小麦比较关键的中蛹期,一般都是采用50%的辛硫酸EC和50%的敌敌畏进行防治,在小麦成虫期的扫残过程中,还要用70%的敌敌畏对杨花期的害虫处理,以增加小麦的产量。

  3.2红蜘蛛的防治措施研究

  红蜘蛛的病害主要表现在干旱的时候,人们可使用1.6%的阿维菌素溶液喷雾的形式进行防治。

  3.3小麦病害的防治措施研究

  3.3.1小麦病害预防?小麦锈病在西宁地区以叶锈病为主,对早期出现的叶锈病要及早发现并治疗,应立即进行歼灭防治,当叶锈病发病率达到10%、白粉病达到20%的时候,应立即进行药物喷洒治理,可以使用三唑酮可湿粉40g,或12.5%烯唑醇可湿粉50~60g进行喷雾防治。

  3.3.2小麦赤霉病?该病害的发生和当地的天气情况密切相关,如果当时出现了连续阴雨天气,就很容易造成该病的发生[2]。对于小麦开花初期进行的药剂喷洒治疗,应在药后7d再用药剂进行1次喷洒作业,施药的时候应注意在小麦穗部均匀喷洒,如果喷洒后有降雨情况,应在6h后再补喷一次,小麦杨花喷药最好的时间是在上午11:00。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对小麦种植的时候,要考虑很多因素,有地理因素和害虫因素,人们应采取合理的措施,并依据科学的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和治理,希望本文对西宁地区的小麦种植预防和治理有着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常立亮,王中生.浅谈小麦种植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自然科学,2015(7):145.

  [2]王孝飞.浅谈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民营科技,2009(5):87.

上一篇:基于细网格的山西省马铃薯种植气候区划 下一篇:如何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