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烟后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09 09:54

  摘要:烟后玉米种植是充分利用热、水、光、肥等资源,当烤烟采烤到中部叶片时,在烤烟地里套种玉米,进而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是兼济经济、粮食生产的农业模式。基于此,阐述了普洱市烟后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如何做好烟后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工作,最后介绍了普洱市现阶段烟后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取得的成效,以供参考。

  关键词:烟后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分析

  为科学解决粮烟争地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普洱市充分利用作物生长自然时差、烟区土地资源、气候变化和劳力资源大力发展种植烟后玉米,闯出了一条劳力错峰、粮经轮作、土肥并用和协调发展的乡村发展新道路[1]。同时,也为缓解土地压力、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提供了新模式、新方法、新思路。普洱市推广烟后玉米种植技术既有利于提高烟后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保证粮食播种面积,又有利于保障农民科学合理地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

普洱市烟后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分析

  1普洱市烟后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现状

  普洱市种植烟后玉米的历史已有10年之久,自2008年在宁洱县德化乡和镇沅县勐大乡开始试种烟后玉米获得成功后,经过农业部门的研究试验和分析总结,普洱市烟后玉米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步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2]。随着烟后玉米种植技术逐渐成熟,普洱市已成为云南省烟后玉米种植推广面积最大的城市。

  2落实烟后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有效方法

  2.1突出重点,抓好样板建设

  在烟后玉米生产过程中,需加强田间示范实验等,通过投入大量的人、物、财力,切实抓好样板建设,主要做法如下。1)选择交通方便、耕地集中连片、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建立“市县级示范大样板”,充分发挥其在市县内外的示范及展示作用。2)要求相关技术推广人员在对应的指导村镇选择建立“村镇级展示小样板”,通过实地生产和展示,获得群众认可,强化其在实践中运用烟后玉米种植技术的意识,推广带动大面积烟后玉米的自发生产。3)普洱市必须重点打造烟后玉米高产示范样板,努力做到统一品种、统一规格、统一播种时间和统一管理要领,从而使烟后玉米生产实现管理规范化、布局规模化、技术标准化和效益最大化。

  2.2科学实践,提升烟后玉米种植技术

  在普洱市农业发展中,为不断改进、创新烟后玉米种植技术,专业技术推广人员必须积极开展相关种植实践工作,积累烟后玉米种植经验,通过反复试验及论证,研究摸索出了烟后玉米不同种植品种、种植节令、地块选择等关键技术环节,具体包括以下要点。1)选择海拔1400m以下、地势相对平整、土层深厚和灌溉条件良好的烟区地块种植烟后玉米。2)选用生育期短、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五谷1790、北玉20、新中玉801、贵单8号和安单3号等杂交玉米品种作为主推种植品种。3)统一播种节令,将烤烟和玉米的共生期控制在15~20d以内,最长不超过30d,最佳种植时间为7月20日—8月10日,最迟不得超过8月20日。4)合理密植。①单行种植。1个烟墒种植1行玉米,玉米行距为1.2m,塘距为30cm,每塘播2粒种子,双株留苗。②双株种植。一个烟墒两边种植玉米,大行距为80cm,小行距为40cm,株距为25~30cm,每塘播种2粒种子,单株留苗。无论是单株还是双株种植,可种植5.25万~6.00万株/hm2。海拔1100~1400m的地区,最佳种植密度为4.95万~5.70万株/hm2。5)统一育苗、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措施。在进行田间管理工作时,需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具体如图1所示。

  3烟后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取得的成效

  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个方面具体论述烟后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取得的成效。

  3.1经济效益方面

  农业技术推广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以技术促生产,切实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目前,通过推广烟后玉米种植技术,普洱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3-2015年,普洱市累计推广烟后玉米种植面积5.6万hm2,平均单产311.7kg,总产达26.38万t,667m2增产86.7kg,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450.74元,总经济效益2.37亿元,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5.07元。其中2015年完成烟后玉米推广面积1.6万hm2,平均单产305.5kg,总产75275.4t,完成核心样板0.3万hm2,平均单产411.0kg,总产17353.6t,比对照667m2增产80.5kg,新增粮食19835.2t,新增产值4958.8万元。2016年,《普洱市烟后玉米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农业部丰收奖成果申报中,于3月30日通过了省级专家鉴定。

  3.2社会效益方面

  在普洱市农业发展中,烟粮争地一直是一个关键点,通过发展烟后玉米种植,有利于解决此问题,切实确保烟区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种植烟后玉米能够有效解决普洱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的问题,为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种植烟后玉米有效化解了普洱市粮经收入此增彼减、此彼赢亏的矛盾,为粮烟双赢、协调发展找到了新的途径和支点。种植烟后玉米能够有效利用光、热、水、土资源,为普洱市农业技术的组装应用和复种指数的大幅提高创造了新的条件。

  3.3生态效益方面

  根据烤烟种植情况调查可知,其施肥量高、残留量大,给土地带来极大的负担,在此背景下实施粮烟轮作,生态效益明显。1)可充分吸收烟田(地)剩余磷钾肥,改善了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养分再平衡。2)清除土壤中的有毒生物,降低了发生土传病虫害的概率。3)利用作物共生关系,进行抢墒播种,充分利用了光热水土资源。4)通过组装集成高效农艺措施,提高了化肥、农药的使用效率,减少了化肥、农药残留,能够保护烟田(地)的生态环境。

  4结语

  烟后玉米种植技术的应用为普洱市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利用了前茬作物烟草的后续肥效作用,可以增加复种指数,实现一年两熟,省工、少时、节肥且降低投入成本,同时能有效缓解普洱市烟粮争地、争劳力的矛盾。通过烟后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带动,有利于项目实施区农户转变思维、理念,促进普洱市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群众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使农村地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忠珍.浅析思茅区云仙乡近五年来烟后玉米种植的显著效益[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0):167.

  [2]罗焕琼.试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35(20):152-153.

  [3]李晓花,彭扎发.2016年普洱市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初报[J].种子科技,2017,35(3):107-109.

上一篇: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途径和作用 下一篇:有机蔬菜种植技术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