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07 08:47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水稻种植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而水稻在我国的种植范围非常广泛,在大多数地区都有种植,可以说,在我国粮食作物当中水稻占据的比重非常大,在对水稻进行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技术优化加以考虑,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区域的水稻需要采取不同的优化措施,从而使水稻种植的方式得到不断的优化,使水稻种植的质量和产量得到不断的提升,围绕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进行讨论,并对具体的优化内容加以探讨和描述,希望能够对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产生借鉴作用,从而推动农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优化
0引言
在对水稻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一些化肥和农药加以使用,以此来使种植活动获得更好的效果,虽然这种方式能够使水稻具有较强的病虫害抵抗能力,但这些化学产品施加频率的提升,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导致后续的水稻种植效果受到影响,为了对此类问题加以解决,需要在对水稻进行种植的过程中,降低化学产品的使用频率,通过对水稻种植技术的改进使其产量和质量得到提升,而这也是相关科研人员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1优良品种的选择和种子的处理
在对水稻进行种植以前,应该对水稻的优质品种加以了解,明确哪些品种不带虫源和病菌且没有破粒,应该优先选择高产量的品种进行培育,并确保育苗的针对性,可以选用水稻产区进行种植试验,结合该产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选择十二个水稻品种进行种植试验,在播种30天以后进行移栽,并针对水量和化肥的用量进行研究,通过适应性和产量的对比选出优质品种,然后选择与试验区气候和土壤相似的区域进行种植。在进行育苗之前,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对种子进行处理,具体处理方法如下,在10kg水当中加入2mL浸种灵对种子进行浸泡,浸泡达到4~5天之后捞出,进行烘干处理,进入催芽阶段,在种子露白达到50%时是播种的最佳时期,进行播种时要保证种子分布的均匀性,可以采用搭棚的方式对水稻的生长温度加以保持,避免植株被冷空气影响导致烂秧问题的出现[1]。
2对水稻叶龄种植技术加以优化
对水稻的生长规律加以分析,对水稻主茎叶生长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采取有效的的措施对水稻种植的技术加以改进,即为叶龄种植技术,该技术主要表现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管理上,为了使该项技术的效果得到提升,提出下列优化建议。
2.1针对叶龄合理设置观察点
对水稻叶龄种植技术进行优化的目的是为了对水稻种植的质量和产量进行提升,从而使水稻种植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需要将水稻叶龄生长过程中的叶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将其作为切入点,通过对观察点的设立,对当前水稻的生长情况加以确定,从而完成水稻生长情况的检验,当发现水稻生长存在问题时,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技术方法进行改善,使水稻生长的健康性得到保证,在建立相应的观察点时,需要对水稻的种植品种加以考虑,水稻品种的不同,需要设立的叶龄观察点也不尽相同,在新抽出的苗叶当中选择一条进行标记,并进行叶龄变化的跟踪观察[2]。
2.2对种植技术进行合理的改进
对叶龄变化的具体情况确定以后,进入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时期,但必须经过实地考察,对整体的水稻生长情况加以掌握,并对特定水稻品种进行分析,在技术方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将技术的优化效果充分的发挥速来,为水稻制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使种植水稻的效益得到提升,在对叶龄观察法进行广泛应用以后,从中了解各品种水稻的生长特点和适应环境,然后对水稻种植中的水肥管理措施进行整合,避免出现片面优化的现象,而这也正是优化叶龄种植技术的基本原则[3]。
3水稻种植当中的控制技术优化
3.1优化控苗技术
水稻的生长情况以及后期的产量往往会受到育苗质量的影响,而优化育苗技术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由于水稻育苗阶段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该项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传统育苗技术中,往往会出现无效分蘖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不仅会浪费大量的肥料,还会对水稻育苗的效率造成影响,从而提高病虫害的产生概率,因此,需要针对传统的育苗技术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具体的优化方法是在育苗期间对水稻的施肥工作进行合理的控制,使水稻育苗的优育优生水平得到提升,从而为水稻产量的提高奠定基础[5]。
3.2优化控肥技术
实施水稻控肥技术需要从氮肥使用方面入手,对氮肥的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传统控肥技术当中,认为加大氮肥的使用量,就能够对水稻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想法比较缺乏科学性,如果过量的施加氮肥,会使水稻育苗当中的无效分蘖增多,从而降低水稻的成穗率,引发严重的病虫灾害,导致农民不得不大量的使用农药对病虫害进行处理,最终使水稻种植的产量受到影响,氮肥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种植成本的投入,降低了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优化水稻控肥技术,主要采用的是提升氮肥利用率的方法进行优化,对氮肥用量加以控制,使其应用更具合理性,使传统形式的氮肥使用方式被改变,在水稻生长的初期阶段,要进行少量氮肥的施加,在水稻控苗技术实施完成以后,需要对无效的水稻分蘖进行处理,在水稻生长进入中后期以后可以将氮肥的用量适当的增加,使氮肥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升,控肥技术的优化和实施,不但可以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氮肥消耗被减少,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水稻种植的产量。对水稻种植效益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6]。
4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最为迅速,但在进行水稻种植的过程中,相关的种植技术优化往往容易被忽略,从而导致水稻的产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相关人员一定要对水稻的种植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使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保证,从而推动水稻种植效益的增长。
参考文献
[1]陈祥恩.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分析[J].南方农业,2015,9(3):26,28.
[2]裴莹,侯召亮,翟伟,等.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8(30):260.
[3]王永维,郑永忠.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探讨[J].南方农业,2017,11(23):38-39.
[4]郭厦英.水稻种植技术优化分效益提高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6(5):37.
[5]王世超.试论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分析[J].新农村(黑龙江),2016,4(10):73.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