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03 09:12
摘要: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加工品质的影响。以甘肃产区主栽品种“陇薯7号”为试材,通过测定4种种植密度下马铃薯块茎中干物质、淀粉、还原糖、蛋白质等主要成分及褐变度、透明度、溶解度、膨胀度、质构特性等加工主要指标,比较不同种植密度对加工品质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种植密度可以影响马铃薯加工品质,3500株/亩种植时,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淀粉、蛋白质含量及硬度显著高于其他种植密度,马铃薯淀粉的溶解度、透明度及直链淀粉含量也显著优于其他种植密度;4500株/亩种植时块茎蛋白质含量最高,淀粉的膨胀度最好。马铃薯块茎切面暴露于空气中,其褐变强度随时间而变化,褐变强度与切面接触空气的时间具有相关性。种植密度对马铃薯淀粉的颗粒大小有影响,但对形貌和结晶度没有影响。
关键词:马铃薯;陇薯7号;种植密度;加工品质;质构
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是一种植范围很广的块茎类作物,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强,遍布世界各地[1]。种植密度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及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高产稳产与合理密植息息相关。合理的种植密度既可以增加产量又可以使商品薯率提高,生产上需要合适的种植密度生产商品薯及种薯,来满足不同需求[2]。因此,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茎块加工品质的影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从种植到产品全生产链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张延磊[3]研究了紫花白马铃薯6个不同种植密度在大田种植下对马铃薯生育期、产量以及商品品质等方面的影响,发现马铃薯产量与种植密度呈“抛物线型”关系。“华恩1号”种植密度控制在6.45-7.20万株/hm2,能有效减少薯块空心率,同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4]。种植密度不仅影响作物产量,而且影响其品质,但对其块茎成分、质构及淀粉透明度和溶解度等产品加工性指标的研究未见报道。本实验以甘肃产区主栽品种“陇薯7号”为试材,通过测定马铃薯块茎中干物质、淀粉、还原糖、蛋白质等主要成分及褐变度、透明度、溶解度、膨胀度、质构特性等加工性主要指标,比较不同种植密度下马铃薯加工品质的变化,为从种植到产品的全产业链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陇薯7号”,在甘肃省通渭县平襄镇甘肃农业大学试验基地种植,共设3000株/亩(T1)、3500株/亩(T2)、4000株/亩(T3)、4500株/亩(T4)4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设计。各处理均为秸秆覆盖带和种植带相间排列,覆盖带和种植带各60cm,每带播种2行,行距为60cm,株距处理间不一致,B5株距为37.0cm,B6株距为31.7cm,B7株距为27.75cm,B8株距为24.67cm。播种前7d旋耕整地,将当地常用肥料磷酸二铵及尿素按纯氮(N)180kg/hm2、纯磷(P2O5)150kg/hm2整地前一次性均匀施入(后期不追肥),并起垄、覆膜、覆杆。各处理除地膜覆盖需及时放苗外,其他生产管理方式与当地农民生产习惯一致,全生育期无灌水。2016年4月16日播种,10月19日收获。测试所用试剂:氢氧化钠、无水乙醇、考马斯亮蓝、葡萄糖、水杨酸、丙三醇(以上均为分析纯)。
1.2仪器和设备
JJ-2组织捣碎机(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T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H1850R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长沙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TPA质构仪(上海腾拔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色差仪((美国爱色丽公司)、SU8000扫描电镜(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PROX衍射仪(荷兰帕纳科公司)。
2结果与分析
2.1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影响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3500株/亩种植时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最高(23.73%),其次是4000株/亩和3000株/亩,分别为21.68%和20.66%,而4500株/亩种植时干物质含量最少,仅为18.68%(图1A)。由图1B发现,不同种植密度下,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与干物质含量具有相同的趋势。3500株/亩种植时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最高(17.96%),比4000株/亩和3000株/亩分别高2.05%、5.05%,而4500株/亩种植时淀粉含量最少(12.42%)。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性状不仅仅受基因控制,生长环境和栽培方式对产量和品质也是有影响的[15]。由于植物的生长资源(如光、水、CO2浓度、施肥效应等)的竞争,种植密度会造成资源压力,致使产量差异大,品质不一。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提高光能、空间利用率,充分利用生产力,促进单株发展良好,可以协调单株产量和基础产量[16],进而促进块茎干物质和淀粉含量的积累。
2.2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有一定的影响。由图2A可知,4500株/亩种植时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最高(0.188%),显著高于其他种植密度(P<0.05),3000株/亩(0.131%)次之,3500株/亩和4000株/亩还原糖含量一样,都为0.087%。由图2B可知,3500株/亩、4000株/亩和4500株/亩种植时马铃薯块茎蛋白质含量相差不大,其值分别为4.21%、4.12%和3.94%,而3000株/亩种植时块茎蛋白质含量最少(3.12%)。种植密度关联植物生长需要的生态条件,进而导致产量和质量不同。Burto[17]研究表明,种植密度过小容易造成马铃薯块茎的二次生长,导致还原糖含量增加、淀粉含量下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较低的还原糖含量(<0.2%)适宜油炸加工型马铃薯片的生产[18],本实验中所有种植密度下的马铃薯都适合用于油炸薯片。
3结论
合理的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的主要成分含量,3500株/亩种植时,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淀粉、蛋白质含量、硬度显著高于其他种植密度,马铃薯淀粉的溶解度、透明度及直链淀粉含量也显著优于其他种植密度;4500株/亩种植时块茎蛋白质含量最高,淀粉的膨胀度最好;受物质积累量的影响,块茎的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的程度增加,3000株/亩种植最易褐变,3500株/亩不易褐变;种植密度会影响马铃薯淀粉的颗粒大小,但对形貌和晶型没有影响。
参考文献
[1]周庆锋.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分析[J].北方农业学报,2005(s1):39-42.
[2]金光辉,高幼华,刘喜才,等.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7):16-21.
[3]张延磊.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影响[J].新疆农垦科技,2012(2):7-10.
[4]邹华芬,王邦良,代霞.种植密度对马铃薯新品种“华恩1号”薯块空心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797-7798.
[5]田丰,李渝珍,马占兰.马铃薯淀粉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1997(1):52-54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