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1-15 09:47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对互联网金融的需求日益上升,农村互联网金融可以拓宽农民融资渠道,利于精准扶贫。越来越多的农村互联网平台兴起,国内互联网巨头也瞅准了农村金融这片蓝海。本文在肯定农村互联网金融取得一定发展的同时,也提出了其中存在着的许多问题,并相应地给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互联网金融;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农村互联网金融现状分析
互联网在我国农村地区逐步得到普及。截止到 2017 年 6 月,中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 26. 7% ,规模达 2. 01 亿。[1]同时,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快速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有利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落实相关的监管政策和风控政策,配合国家倡导的普惠金融政策,对农村金融市场改革产生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农村经济因互联网金融而悄然发生着变化,以芝麻信用、京东白条、余额宝为首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逐渐在农村地区落地生根。
二、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 一) 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不完善,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认知度不高
据《第 4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 2017 年 6 月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达 33. 7% ,远低于我国平均互联网普及率 54. 3% 。农村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应用于农业的 APP 软件的数量明显低于需求。大部分农村群众由于知识方面的缺乏,对移动终端、网络技术操作性较低。由于农村地区长期的金融抑制,互联网金融企业不愿涉足这一领域,导致农民对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认知度不够。同时,校园贷暴力催债、网贷平台携款跑路、庞氏骗局等恶性事件的频发使得农民“不敢”涉足这一领域。
二) 农户交易数据不充分以及信息安全风险
互联网金融依据大数据和云计算,通过分析处理海量数据得出用户信用、风险等基本状况,实现线上放贷。但是,农村互联网平台交易量不足,交易种类少,没有足够的交易数据来支撑网贷平台的运行以及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同时,运用大数据技术会面临风险,由于技术不成熟、平台漏洞、网络黑客都会造成交易信息的泄露,导致个人隐私权的被侵犯。据网贷天眼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 4 月 10 日,P2P 网贷问题平台数已突破 3000 家,占比已超六成。同时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存在,导致用户的风险系数上升。
三、推动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感悟与建议
( 一)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信用乡村
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关系到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发展以及与农村金融相结合的程度。一方面,在认真梳理和把握当地乡土人情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户的诚信教育,帮助农户树立“信用就是财富”的理念,增进农民对信用记录、信用数据等的理解,树立诚信观念。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和企业应注重对农户信用数据的积累,建立农户的诚信电子档案,注意积累和收集农户交易信息,建立“互联网 + 数据库”的征信平台,构建农户信用数据库。
( 二) 严控风险,加强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政策监管我国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格局已经初具规模,监管部门应制定合理的监管制度、市场准入规则。要重视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差异性,不能将其一概而论,内部监管也应该分清主次、把握重点。对于不吸收资金,仅提供相关信用服务或担保的企业,监管力度不易过大; 对于吸引农村资金的项目,应该加大监管力度,杜绝不良厂商跑路现象。同时,应保证法律法规的健全,使监管部门在监管时有法可依、有理有据。企业自身也应该建立自身风险的防控机制,运用网络技术和模型将风险量化,降低自身的风险系数。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新华网等汇编. 第 4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 中国教育网络中心, 2016,( 08) : 89.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