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话语、社会流动与中国城市的电商经济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1-10 09:24

  摘 要: 中国城市里的农村移民常被污名化作“低素质人口”,并被置身于城市阶层的最底端。已有研究着重展现城市人如何利用素质话语来为他们自身剥削农村移民的行为正名,并借以维系两者之间的阶层差异,甚少涉及农村移民对城市文化霸权的不服从乃至反对。通过考察浙江义乌一群由农民工成长而来的网商与本地居民的互动,展示了新兴的电商经济让不少农村移民获得了不菲的经济与文化资本,使他们能够在城市社会中立足。他们崛起中的经济地位和“高素质”现代企业家的自我表述在城市的商业世界中重塑了他们自身的身份认同并赢得了本地人的承认。

  关键词: 素质; 创业文化; 电子商务; 淘宝网商; 社会流动; 农村移民

  引言

  2015 年 11 月 9 日的早晨,正在浙江义乌做调查的笔者目睹了出租屋楼下的一场争吵。我的邻居吴先生是一位淘宝网商,当天他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备货。他刚把货卸下车,还没来得及全部搬进仓库,迎面就开来了一辆宝马车。车主是义乌本地人,见到马路被堵了就使劲按喇叭。吴先生听到了赶紧前去移货,结果招来了一顿骂。宝马车主发现吴先生是外地人,就说外地人没素质,货都摆在马路上占道。吴先生一听急了,质疑车主怎么骂人呢,他不是马上来移货了吗? 车主说骂他是给他提个醒,应该提高一下自身的素质。吴先生也火了,指责车主才没有素质,对人如此傲慢无礼。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几乎要打起来了,我们的房东和周边的邻居都赶来劝架。车主临走时还出言威胁,吴先生则气冲冲地反问: “开宝马就了不起吗?”见到我们还围在一旁,吴先生又用反讽的语气问我们: “开宝马就有素质吗?”

素质话语、社会流动与中国城市的电商经济

  一、电子商务在义乌的普及

  义乌的电商产业发轫于 2005 年。2003 年以前,eBay、亚马逊等国外电商平台主导了中国的电商市场。为了与这些大企业竞争,马云于 2003 年 5 月成立了淘宝网,通过提供免费服务来吸引卖家入驻。产品的物美价廉使淘宝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不到 1 年时间它的营业额就赶超了所有对手。立足义乌的网商对此贡献良多。据传当马云于 1999 年创建其首个电商平台时( 现在称 1688 批发网) ,商人与商品云集的义乌便是他第一个派遣推广团队的地方。淘宝网诞生以后义乌的网商也蜂拥而至。一般认为赶上这第一波的网商都赚到了钱。2008 - 2009 年被认为是第二波电商淘金潮,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热衷于网络购物,电商市场的规模急速扩张。也是在这一时期,第一代网商开始启发和带动更多的年轻人进入这个领域。 2009 年“双十一”狂欢节的发明使网购热潮进一步升温。

  二、做电商要有创业素质

  尽管无法给出准确的数字,许多外来网商相信他们对义乌电商经济的贡献大于本地人。有不少人相信义乌的网商几乎都是外来的农村移民。在被李克强总理誉为“中国网店第一村”的 QYL,公众对村里的劳动分工已有明确的认知: 大部分网商都是外地人,而当地人主要靠出租房屋过活。许多外来网商和一些当地人认为两个人群不同的 “素质”造成了这一劳动分工。有外来网商特别强调他们具有“创业素质”,其内涵包括奋斗精神、诚信意识、强有力的执行力、沟通技巧等。责任感和文化见识有时也被视为创业素质的组成部分。当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创业素质时,观察者也许只看上述某些具体特征。但一经认定,那个人往往被认为具有创业素质统辖的所有特征。在 QYL 和更广泛的义乌社会,外来网商被普遍认为具有创业素质,而本地人则相反。有一位村干部这样说: 我们村里大部分的网店老板都是外地人。本地人主要吃房租,年轻人也有在外面工作的,但很多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老一辈过去主要是农民,土地被征收以后他们用赔偿款盖了房子,租给外地人,每年租金收入有十几万,所以也没有什么心思再工作了。他们也不想子女太辛苦,找个稳定的工作或者在家吃房租就好了。我觉得老一辈想休息可以理解,但是年轻人呆在家里只会越呆越懒,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完全没有创业的素质。我们村里搞过电商创业培训,结果来的基本全是外地人。他们比我们本地的小年轻努力多了,尤其是那些家在农村、经济条件不好的人。

  朱小姐是仅有的几位参加创业论坛的本地人之一,她也认为外地人总体上更具有创业素质。她说她的一些本地富二代朋友得知她参加论坛后都嘲笑她,说那个论坛不过是农村穷人到城市求生存的一种方式。“他们觉得配不上我的身份,我说其实很多经济条件不错的外地人也去了论坛,但他们说那些暴发户只不过是运气好”。朱小姐批评了她朋友的傲慢。“老义乌人也许一开始也看不起外地人,但知道他们赚钱以后就会改变态度,一个人只要能赚钱就是有能力的人。但是很多本地年轻人很奇怪,自己没有创业素质,整天吃家里的,还嘲笑那些外地的创业者。我觉得他们应该向外地人学习”。

  三、创业者的现代性追求

  接着刘先生对义乌人缺乏创业素质及机会主义的批评,我询问他只将在线上或线下经营企业和工厂的活动定义为“创业”是否太过狭隘? 当地人通过旧改拆迁工程发现商机,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是否也算一种“创业”? 刘先生思考后回答说,确实政府和社会对创业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在义乌人们通常将该词理解为开网店。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说,线下商店、工厂和公司的经营,甚至本地人的牟利行为都可以包含其中。尽管如此,刘先生仍认为本地人是有道德缺陷的机会主义者。他将白手起家的老一辈义乌商人称为 “传统商人”,这些人具有小富即安的品性,努力工作挣了一些钱后就丧失了创业精神; 另一方面,因为经历过改革前的困难时期,做的又是走量批发的生意,利润都在分毫之间,他们便有了精明算计的特点。在义乌生活了多年,刘先生见证了许多富裕家庭为了家产翻脸,或者朋友为了钱财大打出手,这些在他看来都揭露了“传统商人”的低素质和道德缺陷。

  参考文献

  [1]阿里巴巴有限公司. 中国淘宝村[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2]周大鸣,向璐. 社会空间视角下“淘宝村”的生计模式转型研究[J]. 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8( 5) .

  [3]邵占鹏. 规则与资本的逻辑: “淘宝村”中农民网店的型塑机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7( 4) .

  [4]林晓燕. 11 个月培训电商学员超过 25 万人次[N].义乌商报,2014 - 05 - 21.

上一篇:试论新时代我国农村电商经济健康发展路径 下一篇:探究阳江服装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