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2-25 09:19
摘 要:面对外部贸易摩擦、国外技术垄断,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措施即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品牌。这不仅是应对贸易争端的治本之策,也是符合中国当前宏观发展战略、促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探究技术创新对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经济增长的不同效应,本文选取我国35个城市1997~2016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全样本与部分样本相结合的面板数据模型,对技术创新对不同规模的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影响,并且,城市规模越小,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度越大。但是,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仍然不及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数量等要素明显。
关键词:技术创新;经济增长;城市规模
一、 导论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會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仍然时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我国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继续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模式亟待转型。熊彼特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技术创新可以作为解释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对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是十分显著的。在当今知识时代,技术创新对提高经济竞争力、应对迭起的贸易摩擦更显得尤为重要。资本、人才以及信息等是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而城市是这些要素的重要载体,同时,城市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细胞,技术创新对不同规模的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探讨技术创新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有针对性地对不同规模的城市实行不同的技术创新鼓励政策具有现实性的作用。并且,之前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全国层面或者局部城市维度,很少有对全国代表性城市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因此,本文在参考2016年IMF工作报告《Structural Reforms and Regional Convergence》的基础上,选取全国具有代表性的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作为全样本,并将这些城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再次分类,将各个类别的城市的面板数据作为部分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技术创新对不同规模城市经济增长的不同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二、 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
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研发投入虽然在逐年增加,与一些创新型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但是R&D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低,甚至还不如印度,这说明我们对科学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尽管近几年日益重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科学技术研发方面的人才,但是总体数量与创新型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差距,并且,我国人口基数过大,这导致我国的平均人力资本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的科学技术工程师和科学家数量还不足以支撑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从各个城市的专利申请量的数据来看,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在逐年增加,这说明近年来我国的技术创新成果在不断增加,技术创新活动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是,有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比较低,使得很多研究成果仅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力的提高,同时,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又是技术创新的物质保障,因此,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低又会反过来制约技术创新的发展,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研发系统的瓶颈。在专利授权过程中还会受到制度、政府权力的干扰,这些都会影响研究从业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进而影响创新活动的进行。尽管从横向比较来看,现阶段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创新型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待改进空间仍然较大,但是,从纵向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从研发经费投入,还是从专利申请数量来看,我国的技术创新活动都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因此,应该肯定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进步,同时学习创新型发达国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经验,以支持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 文献综述
在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探究中,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大多采用技术专利作为对创新的研究指标,选取年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温小霓等利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代表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存在协整关系,科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梁玺等对技术创新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别从短期和长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在短期,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与长期相比,促进程度仍然具有差距;张耿庆选取1990~2002年我国的技术创新代表数据和GDP平减指数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技术创新可以作为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有赖于技术创新;陈雨柯选取中国专利授权数量和国际科技论文发表数量作为技术创新的代理变量,研究中国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专利数量的增加;马大勇分别考察了R&D研发投入、R&D全时人员当量、专利申请授权量及技术市场成交额等技术创新的代表变量,将这些代表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在所有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中,只有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有直接的促进作用;Kunt Blind等在基于规范技术对经济增长具有贡献的假设的基础上,搜集了欧洲四个国家的12个行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专利储备量和技术标准均有利于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增长;Morales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研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私人研究的补贴、私人项目的公共资助和公共机构的基础研究对增长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公共机构的应用研究可能会产生负增长的影响;Deek C等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知识的内生增长,使用包括传统产品制造部门和研发部门的两部门封闭经济模式,模型融入了知识的两个关键方面:技术和人力资本,稳态均衡条件表明,人均收入增长率取决于人力资本增长率。 区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研究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制定合理的区域技术创新驱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大多将区域划分为省级或者方位区域,很少有涉及城市规模的维度。 四、 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
(一)理论基础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繁多复杂,技术进步、人均资本存量、劳动力规模、自然资源禀赋、金融信用风险等要素的差异都会导致两个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别。在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的研究中,经常用到Cobb-Douglas生产函数来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根据Cobb-Douglas生产函数Y=AKαL1-α,其中,Y表示经济中的产出水平,A表示技术进步这种内生要素,K代表资本在经济产出中的投入量,L表示劳动力在经济中的投入,α和1-α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力在经济中的产出弹性,Cobb-Douglas生产函数假定规模报酬不变。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中,技术进步、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数量这三种要素能够影响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离不开区域的自然要素禀赋,土地是一项重要的自然要素,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许多研究也表明,土地是经济增长的部分原因,重农主义认为物质财富只能由农业生产才能创造,农业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这实质上是将自然资源作为经济增长的原因,在所有自然资源中,土地是极其重要的因素,虽然近几年土地依赖型的经济增长已经处于疲惫状态,但是在房价高涨时期,土地仍然是经济增长中的强劲力量,武康平、杨万利利用新古典理论,研究了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金融行业的核心是信用,信用规模和信用环境都会影响金融业的发展,进而对经济增长造成影响,尤其是在我国信用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弗里德曼曾经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不同层次的信用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做过分析,结果表明,美国的私人非金融债务的额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关系。
(二)数据选取及来源
以往的研究对于经济增长代理变量的选取大多采用国民生产总值,能够代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本文继续采用各个城市的国民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增长的代表数据。由于人口、技术创新、资本存量、自然资源禀赋以及金融信用风险是影响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选取人口、技术创新、资本存量、自然资源禀赋及金融信用风险的代理变量作为模型的因变量。人口数量选取各个城市的人口總量,因为总人口中除去劳动力的剩余人口也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影响,比如政府救济所要付出的转移支付部分。由此来看,应继续加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加强法律制度规范对市场环境的监管力度,相关部门严格执法, 规范技术市场和其他市场, 为企业的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服务机构, 促进企业成为技术研发和创新的主体,建立利于企业发展的服务体系;积极培养和引进技术创新人才,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 改善知识结构,同时,不断地扩展科技人员的研究领域, 养成市场眼光,使技术专利具有市场针对性。从数据中还可以看出,资本存量和人口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然较大,因此,应考虑通过发展教育和相关的培训活动,将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本,提高我国劳动力的整体知识水平,使我国的产业不再停留在劳动力密集型的初级状态。
参考文献:
[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张耿庆.我国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经济纵横,2007(4):49-51.
[4]温小霓,李俊霞. 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5):58-67.
[5]梁玺,朱恒源,吴贵生. 中国创新活动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一个基于协整理论的初步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70-77.
上一篇: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对策研究 下一篇:公立医院财务分析与风险防范研究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