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农业灌溉出现的短板及策略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2-05 09:20

  摘要:水资源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农业灌溉在水资源利用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以我国目前的农业现状来看,灌溉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如果不对这种现象加以控制,就会加剧我国水资源匮乏的窘境,所以农业灌溉当中实行节约用水措施意义重大。实行节水灌溉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缓解水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我国农业灌溉的用水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节水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农业灌溉;持续发展

  写农业灌溉的论文还有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您可以免费浏览阅读。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农业灌溉事关粮食安全,事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尤其在旱涝灾害频发的特殊自然条件下,农业灌溉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支撑。

目前农业灌溉出现的短板及策略分析

  一、农业灌溉用水存在的短板问题

  1.管理机制责权交叉,灌溉方式原始简单

  长期以来,各地农业灌区采取分级管理,灌区干渠管理机构与支渠及以下存在着管理体制脱节、责权交叉模糊现象;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上科技含量偏低,灌溉方式上简单原始,仍旧沿袭传统的农户用水凭经验,水管单位按农户要求供水的原始模式;水利工程管理粗放,串灌现象普遍,灌溉水利用率较低;有些渠道年久失修,无人过问无人反映,加之管理人员配备不力,维修和养护经费短缺,造成工程清淤和维护管理难以到位,导致渠道过水能力降低,渗水现象严重,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2.灌溉设施质量差,耐久性不强

  依据北方地区的地貌特征,大部分灌区支渠以下渠道为土渠,原来的水利设施大部分由当地集体和农民进行自建,由于缺乏专业性的技术指导,设计标准低,缺乏技术含量,工程质量差耐久性不强。久而久之,崩、跨、淤、渗漏、半截斗、断渠等现象到处可见,导致作物失灌,粮食减产。

  二、有效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的策略分析

  1.认真学习发展节水灌溉的政策、法规,制定农业节水灌溉发展规划

  作为水利部门,我们要认真总结国内外节水灌溉的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适合当地的节水灌溉的政策、法规及发展规划。调整农业节水灌溉投资方向,加大喷滴灌节水技术推广。本着“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按照国家、集体、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以奖代补,贴息扶持等形式,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发挥节水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设备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建立实用成果转化平台,加快节水灌溉实用技术成果的集成、转化和应用。

  2.结合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推进工作实施

  我们可以向杨凌农业示范区取经,结合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流转,促进土地利用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创造有利条件。

  3.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群众参入,社会支持”的方针

  首先,以水利部门为主。水利部门作为牵头部门,有责任将国家下达的任务扛在肩上。要充分发挥水利部门自身掌控水源的优势,以水源为中心,通过设计方案比较,采用“渠改管”的形式,通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将水从水源地引至田间地头。其次,以示范县建设为主。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要相对集中连片、具备规模,单位灌片面积不宜过小。灌片既可以灌区为单位,又可以在水源的基础上选择集中连片的区域。可以发展一批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示范县,以示范县为契机引领其他县区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第三,以骨干工程为主。水利部门抓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应以骨干工程为主,采用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利用低压管道将水从水源地引至田间地头。在田间搞喷灌、滴灌,只要从水栓取水就行,就像自来水一样,需要水的时候拧开笼头,不需要就拧紧,方便实用又节水。

  总之,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是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新时期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治水思路为遵循,把高效节水灌溉这项工作作为振兴乡村的有力抓手,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吴鸿亮、唐德善.农田灌溉用水趋势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杨颉、朱耀麒、李月萍.农田灌溉用水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

  [3]孙小平.农田灌溉用水现状及节水途径与措施[J].山西水利科技

上一篇:基于现代农业的农业机械发展探析 下一篇:农村电商的双边市场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