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海原县新农合方案调整前后健康比较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1-18 10:03

  [摘要]目的:了解宁夏支付制度改革项目试点县(海原县)农村居民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后健康公平性的变化。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入户调查。以经济收入作为分层变量,以自感健康状况、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休工(学)率、两周卧床率为描述指标,集中指数(CI)和差别指数(DI)为分析性指标。结果:两次调查自感健康状况、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休工(学)率、两周卧床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项指标的cI绝对值均小于0.2,且2015年均低于2009年,DI值均接近0,且2015年均低于2009年。结论:新农合方案调整后试点县(海原县)农村居民健康公平性有所改善,但仍需通过政策调整等方式来提高低收取人群的医疗保健现状。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感健康;健康公平性

  公平是指根据比较或某种统一的标准而形成的相对价值判断”,健康公平性为创造相等的获得健康的机会,不同人群的健康差别降到最低水平,也可理解为对生存机会的分配以需要为导向,不取决于社会特权或收入差异,求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达到最佳健康状态。可以体现在不同地区间公平与否,同一地区的不同区域间公平与否。2007年宁夏基本实现全区新农合覆盖,2010年进行“创新支付制度,提高卫生收益”的医疗改革。随着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逐渐增大,在新农合制度覆盖面逐渐提高、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逐渐增加的趋势下,新农合是否促进了低收入人群的健康公平性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宁夏支付制度改革项目试点县(海原县)2009年基线调查数据和4年后(2015年)项目追踪调查所得数据,对比分析不同收入组健康公平性的变化。

宁夏海原县新农合方案调整前后健康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资料

  来源于哈佛与宁夏卫生行政部门联合试点项目“创新支付项目”,2009年与2015年分别对宁夏海原县农民进行人户调查。内容:家庭成员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自感健康状况(采用将自感健康状况分为“很好、好、一般、差、很差”5个等级的Likert—scale尺度法)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休工(学)率及两周卧床率。

  1.2抽样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宁夏海原县17个乡镇190个行政村按照经济水平好、中、差划分3类,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0%的行政村,每村随机抽取33户居民为研究对象,失访家庭以经济条件、家庭人口数相似的家庭替代。

  1.3数据分析

  采用五类分组法将居民按家庭经济收入由低到高平均分成5组:最低收入组、中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高收入组和高收入组,分别用I、Ⅱ、Ⅲ、Ⅳ、V表示。。。采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用检验分析两次调查及不同经济组间率的差别,检验水准取q=0.05。运用集中指数和差别指数做公平性评价,CI=0表示该指标在各个经济组问分布均匀;CI<0表示该指标集中于较低收人人群中;CI>0表示该指标集中于较高收入人群中J。差别指数(ID)表示某特定人群的健康分布与同组人群某特征的分布问差异,ID越小,健康分布的公平程度越高,反之较低]。

  2结果

  2.1基本情况

  2009年调查11507人,家庭户均人口4.90人,男女比1.08:1,平均年龄29.17岁,以回、汉民为主,回汉比1.95:1。家庭年均经济收入低收入组2388人(20.8%),中低收入组2414人(30.0%),中等收入组2318(20.1%),中高收人组2226人(19.3%),高收人组2161人(18.8)。2015年随访10478人,户均人口4.82人,男女比1.05:1,平均年龄32.70岁,主要以回、汉民为主,回汉比2.30:l。家庭年均经济收入低收入组2104人(2O.1%),巾低收人组2199人(21.0%),中等收入组2180人(20.8%),中高收入组2006人(19.1%),高收入组1989人(19.O%)。

  2.2农村居民自感健康状况比较

  两次调查不同经济收入组居民自感健康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09年=17.331,P=0.002;2015年:18.877,P=0.001)。两次调查间居民自感健康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406,P=0.000),且2015年(60.54%)高于2009年(53.13%)。2015年较2009年cI值的绝对值小,但基线调查为负值(CI=一0.017),自感健康状况倾向于低收入人群;2015年为正值(CI=0.014),自感健康状况倾向于高收人人群。DI值均接近于0,公平性较好且2015年(DI=0.018)低于2009年(DI:0.021)。

  3讨论

  健康水平公平性可反映卫生服务效果的公平性,影响健康公平性的因素有很多,如年龄、性别、职业、经济情况等。随着年龄增长,健康状况会日益下降,患病率增高,这是自然规律,按照Whitehead的不公平性因素分析,这是不可避免的,故不认为由年龄引起的健康差异是不公平的。本次调查对象为农村居民,大多数为农民,所以本研究主要以经济情况为分组依据,从健康水平方面对实行“创新支付项目”改革后卫生服务结果公平性进行描述。

  [参考文献]

  [1]李敏.对健康公平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32(9):516—518.

  [2]饶克勤.健康不公平及其全球发展趋势[J].中国医院,2004,8(1):35—38.

  [3]高建民,杨金娟.健康公平性慨述[J].卫生经济研究,2014,(10):51—54,

  [4]韩春蕾,郝世超,韩坤.我国居民健康公平性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08):564—566.

  [5]褚金花.新农合方案调整对不同收入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和受益分布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

  [6]刘丽娜,徐凌中,朱敏,等.农村居民自感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6,19(8):4—6.

上一篇:农产品电商平台的顾客忠诚度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