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0-28 09:31
摘 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健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在湖南省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保险业与湖南省地方特色农业紧密结合,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模式,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增强粮食安全保障、推进地方农业结构调整、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完善现代农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与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保险;乡村振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关于农业保险的论文范文还有农业保险中的政府行为优化,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十二五”以来,湖南省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任务推进实施,湖南保险业深度参与其中,在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完善现代农业支撑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与促进作用[2]。
1 湖南省发展现代农业进程分析
湖南省作为典型的内陆省份,属于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地理位置在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区域,地质面貌主要由平原、盆地、丘陵地、山地和河湖等组成,呈现出北向开口、三面环山的马蹄形地貌,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流经省内,春夏多雨、秋冬干旱,气候年内年际均变化大,自然灾害频繁。截止2016年底,拥有耕地为4 148.8 千公顷,约占全国的3.1 %;拥有牧草地仅474.8 千公顷,仅占全国的0.22 %;拥有林地为12 210.3 千公顷,约占全国的4.8 %;[3]整体而言,属于不易耕种的山区丘陵地带。
2018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为36 425.8 亿元,首次进位至全国八强;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 361.6 亿元,全国排名第九位;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 083.6 亿元,占到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的8.5 %;在全省规模工业中,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8 %,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5.9 %,两者均拉动全省规模工业增长0.3 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均达到4 %左右,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利润134.8 亿元,增长5.1 %;拥有金健米业、隆平高科、唐人神集团、正虹科技等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4]。2018年,湖南省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4 747.9 千公顷,在全国排名第11 位;粮食总产量达3 022.9 万吨,在全国排名第10 位;单位面积产量为6 367.0 公斤/公顷,在全国排名第5 位,仅次于上海、新疆、江苏、吉林等省市,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 621.0 公斤/公顷13.3 个百分点[6];表明湖南省主要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已接近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和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取得了良好成效,如图3所示。
2 湖南省涉农保险发展情况分析
湖南省自然灾害频繁,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和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近年来农业受自然灾害情况影响如图4所示;2015年后,自然灾害发生面积与受灾损失情况呈现出进一步上升的趋势,需要加强全省的防灾防损工作以应对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发生。
在自然灾害面前,进行风险管理与防灾防损是必然选择。湖南省政府通过大力推行涉农保险、开展农业财政补贴、实行防灾救灾专项拨款等方式,积极应对各类灾害损失。同时,在湘各家保险公司积极参与涉农保险业务,在大灾面前及时开展保险赔付,对开展企业和农户防灾减损、稳定全省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发挥了积极作用,详见表1。
截至2017年底,湖南省上述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保费规模达32.3 亿元(含巨灾保险),其中各级补贴合计23.3 亿元,占到总保费的72.1 %,为全省农业提供保险保障金额1 068.7 亿元(不含巨灾保险);全省全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已决和未决理赔金额达21.7 亿元,赔付率为67.2 %。此外,中国人民财险、中国人寿财险、中国太平洋财险、中国平安财险、中华联合财险等保险公司还提供林木火灾保险及附加险、羊肚菌种植保险、芦苇种植保险、育肥猪养殖疾病保险、林权抵押保险、虾蟹混合养殖保险、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保险、农村乡镇家庭财产保险及其附加险、农机损失保险、农机设备三责险等数十种商业性涉农保险品种。10 余年间,随着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的构建,湖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精准扶贫保险和商业性涉农保险得到极大丰富与快速发展,与湖南省地方特色农业紧密结合,为满足广大农户风险管理需求、实现农业生产防灾减损、缓解涉农企业生产困境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与畅通的融资渠道,为全省农林牧渔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险保障,对湖南省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积极的支持与促进作用。
3 保险在湖南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促进机制分析
保险的本源是风险保障,是人类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各类社会风险的重要风险管理工具,在发生保险事故产生经济损失后,通过保险来获得经济补偿;同时,保险属于金融范畴,具有相应的金融属性与金融功能,在聚集社会资金、担当金融中介、创造金融资产、营运保险资金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具备资金融通的功能;在此基础上,保险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和经济的“助推器”,具备社会风险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社会关系管理、社会信用管理等社会管理功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以及社会各领域的正常运转和有序发展;保险的本质功能属性决定了其服务实体经济的外在模式与内在机制。具体来说,保险业在湖南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所起的促进作用有三个方面:
(1)直接参与农业生产全过程,通过满足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作物或农副产品这些保险标的的风险保障需求,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的提高。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最为脆弱,农业风险问题一直是困扰全世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突出问题。湖南省是自然灾害相对频繁的地区,在自然灾害中农业损失尤其严重,其中历年水灾损失较大,如表2所示。以受灾较重的2013年为例,当年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8 650.0 千公顷,受灾面积达2 936.6 千公顷,超过总播种面积的1/3,达到33.9 %;成灾面积1 720.7 千公顷,近总播种面积的1/5,达到19.9 %;其中旱灾、水灾都非常严重,受灾面积占总播种面积分别为25.0 %、7.3 %;因灾造成农业经济总损失达283.2 亿元,达到当年全省GDP的1.2 %,其中水灾损失86.5 亿元。为保证受灾农户及时恢复农业生产,当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7.5 亿元,赔款支出达13.0 亿元,赔付率高达74.4 %;这些投保主体主要以大型和特色种植养殖户为主,保险赔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投保主体的经济困境,为他们迅速恢复再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18年,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和湖南省财政厅公布了认定省级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示范片)创建名单共14 家,涵盖资阳区黑茶、洪江市柑桔、桑植县大鲵等地区特色农副产品;以大鲵为例,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湖南省分公司开办了大鲵养殖保险,2017年全省全年大鲵养殖保险承保大鲵48.5 万尾,保费规模582.0 万元,当年已决与未决理赔金额为468.9 万元,赔付率高达80.6 %,按综合承保成本计算,该项业务实际处于亏损状态;通过大鲵养殖保险及附加的保险服务,为受灾养殖户因灾受损提供了再生产资金,使得养殖户能够继续安排养殖、提高防灾防损能力、提升整体养殖水平,为培育大鲵这一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品牌提供了坚实的保险保障。再如郴州市永兴县农户房屋综合保险、永州九嶷山兔养殖保险、临澧黄花鱼养殖保险等,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涉农保险品种。通过涉农保险,保险公司直接深度参与到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组织开展农产品市场调查、风险监测与预警、种植养殖技术指导、防灾减损技术指导、信贷融资担保、精准扶贫攻坚、农业特色品牌宣传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的保险服务,为当地实现农业种植养殖现代化与农产品深加工提供了坚实的风险管理与经济保障,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有力地推进了地方农业结构的调整,壮大了特色优势产业,提高了农副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保障了当地农户的经济生活水平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2)间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通过满足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消费过程中存在的人身、财产、责任、创新等风险保障需求,实现农业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形成。
现代农业生产依靠的是农业产业化、机械化、规模化、科技化、合作化,只有构建起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才能真正脱离传统农业的低效率、低水平生产方式,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截至2016年9月底,湖南省农机合作社总数达3 100 家,全省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至70 %;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农业生产主体成倍增长;2016年底,全省共发展农民合作社7.3 万个;2017年底,全省共认定家庭农场3.35 万户[8];2018年,湖南省公布了60 家休闲农业示范农庄;到2020年,湖南规划创建1 000 个特色产业省级示范园,100 个优质农副产品生产示范片和30 个特色产业聚集区[9]。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依靠的是大量的企业厂房、机器设备和职业技工,高效的农业经营体系离不开电商平台和冷链物流体系支撑;保险将为上述农业生产、流通和消费体系提供有力的风险保障。典型的如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险、农用机械险、利润(收入)损失险等可为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休闲农庄等提供财产及权益风险保障,雇主责任险、公众责任险、产品责任险、环境污染责任险等可提供民事法律责任风险保障,货物运输保险、电商平台退货运费险等可为农业物流提供损失风险保障,重大疾病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年金保险等可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与消费的从业人员提供人身风险保障。再如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可以引入保险机制,通过为关键研发人员购买长期期缴寿险等方式来留住人才,降低和分散创新风险。通过上述保险,可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改进生产技术、转移民事责任风险、激励企业员工、推进科技创新、塑造特色品牌、提升经营效率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与实施渠道,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解除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农副产品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从而促进农业产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3)发挥保险业金融属性,为涉农主体提供金融服务,满足农业生产、流通与消费过程中的资金融通需求,有效地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和其他产业相比,农业生产是一项前期投入相对较大、生产周期相对较长、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受外部环境影响相对较大的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无论是建设大型的特色农业产业园,还是发展小型的旅游休闲农庄,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研发创新、产业管理模式升级、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现代农业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农业金融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金融还主要依赖农商行、农信社等传统农业金融服务机构,但其网点很难真正深入农村市场,截至2016年末,村镇银行覆盖县(市)的比例为67 % [10],大量农村还缺乏最基础的金融服务;农业金融体系的不完善正严重阻碍我国农业集约化规模效应的产生和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提升。以2017年为例,湖南省农林牧渔业企业在全省金融机构的贷款年末余额仅为254.6 亿元,仅占到全省金融机构企业贷款总额19 206.9 亿元的1.3%。因为农业企业和农户具有生产经营地域分散、可供抵押资产较少和既往信用评估数据缺失等特征,难以满足传统金融机构严苛的信贷条件,加之贷款额度往往较小而在金融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导致无法得到有效的金融扶持。而保险具有的金融中介属性与资金融通功能,在农业金融体系中可以发挥更大的补充作用与杠杆效应。最为典型的如财产抵押贷款保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都能有效地为农户或农业企业申办金融贷款提供便捷的信用担保服务,促进涉农资金的周转和融通。此外,保险资金运用也可以直接参与农业产业投资与农产品资本市场运作,为农业产业化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4 政策建议与展望
(1)加强政策引导,创新承保模式,不断提高保险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中的风险保障与经济补偿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农村经济是构建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中之重。要实现乡村振兴,农业产业是否兴旺是关键。湖南省作为农业大省,要完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构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需要从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层面出台强有力的措施。要充分发挥保险业的风险保障与经济补偿功能,加大涉农保险宣传,积极调动农户与涉农企业的投保积极性,充分化解湖南省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优化省级财政补贴比例、补充新增特色农业品种、扩大主要粮食作物和畜牧养殖保险覆盖面、探索构建新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利益共享机制等方式,推动全省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不断壮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提高农民和涉农企业获利能力与收入水平,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2)推动险种创新,拓展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保险业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推动与促进作用。目前,湖南农业整体承保率不高,相对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保险在财产保险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这与湖南农业生产地域相对分散、机械化生产普及率不高、农户与涉农企业保险意识不强、农业保险品种结构与承保责任不尽合理、农业风险核保与查勘理赔成本较高等有着密切关系。在湘各大保险公司要积极与政府相关机构协作沟通,深入乡村广泛开展保险宣传,让农户充分认识到保险的功能与作用;同时,在湘财产保险公司要联合起来建立农业保险共享数据库,建立健全农业风险管理和预警体系,共同研发创新农产品收入保险、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天气指数保险、贷款保证保险、农机特种保险、农村小额保险等多层次、可选择、多功能的新型保险品种,合作开展农业保险承保核保、查勘理赔、再保险安排、增值服务等保险业务,共同分摊农业保险产品研发与业务运营费用,与政府部门一起优化农业巨灾保险的承保与理赔模式,积极引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进行农业信息监测和防灾减损,不断提高保险在农业生产与经营体系中的参与度,持续增强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助推效应。
(3)优化产业结构,开展分工协作,积极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利益共享模式。湖南省拥有极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品种繁多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和红色文化,在开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农庄、特色农业、乡村养老、涉农电商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2018年,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仅新增的就达173家,运行监测合格的企业有535家[11],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其中,保险可通过小额贷款保障保险、农村“两权”抵押保险、农业保险保单质押等多种保险增信模式,实现低成本盘活农户资产,为广大农户开展特色种植养殖、旅游休闲农业、乡村生态养老、农产品电商创业等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融通;通过企业财产保险、各类责任保险和信用保证保险,为众多涉农企业提供风险管理、经济补偿、产权融通和信用担保;从而有效地促进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和农业金融体系的建立健全,推动精准扶贫和就业帮扶深入开展,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夯实经济基础、搭建中介桥梁,实现合作共享[12]。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 www.gov.cn/.2018-09-26.
[2]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 www.hunan.gov.cn/.2011-05-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湖南省省情介绍[EB/OL]. www.gov.cn/.2016-12-31.
[4]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湖南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www.hunan.gov.cn,2019-03-13.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