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种鸡产蛋率异常下降的常见原因及预防对策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0-15 10:00

  摘要:当前肉种鸡生产管理过程中,会存在一些种鸡在产蛋中后期出现产蛋率异常下降的现象,为此本文从后备母鸡均匀度、育成期累积营养摄入量和产蛋期的饲养管理3个方面讲述了影响肉种鸡产蛋性能的一些关键点,对肉种鸡出现产蛋率异常下降的情况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肉种鸡;产蛋率;均匀度;遮黑饲养;育成期累积营养摄入

  在肉种鸡产蛋期的饲养过程中,存在一些种鸡在产蛋中后期出现产蛋率异常下降的现象(一般认为单周下降幅度大于5%,或者连续几周下降幅度大于3%为异常降蛋),种蛋合格率与入孵蛋活胚率会伴随着下降较快,致使产蛋中后期生产成绩不理想。在肉种鸡生产期间只有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防止出现产蛋率异常下降,才能保持生产成绩的稳定性。笔者介绍了3个常见的造成肉种鸡产蛋中后期异常降蛋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1后备母鸡均匀度差

  后备母鸡体重均匀度差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育雏期管理不善造成均匀度差,育成期喂料质量差,没有做好匀料工作,母鸡吃料笼位不够等因素。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家禽科学系生理和营养学教授John"在对白羽肉种鸡生产数据的研究中发现,不论体重大小,为获得可接受的产蛋率需要有最低的累积营养摄入量。由此可见,种鸡要有比较好的产蛋性能,育成期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累积营养摄入。体重均匀度差的种鸡实质反映在育成期累积营养摄入量不均匀,体重小的鸡育成期累积营养摄入量不足,产蛋性能低,从而影响种鸡全期的产蛋潜力,因此,培育体重均匀的后备母鸡是为种鸡产蛋期高产稳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高后备母鸡的均匀度要从育雏期抓起,刚进苗时要准备足够的料壶水壶均匀放置,饲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弱小鸡要分群饲喂来提高育雏鸡的体重均匀度。育成期的管理重点是抓好准确喂料和匀料质量,通过2-3次全群称重分群差异化订料来提高体重均匀度,第1次在7周,第2次在12周,第3次在17周。根据大中小鸡的体重进行差异化订料,一般中鸡给标准料量,大鸡比中鸡料量低,小鸡比中鸡料量高,具体料量差异多少要视饲养的品种和大中小鸡体重差异来定。

  预产期的管理目标是提高母鸡的性成熟均匀度。如果全群称重分群3次的话,第3次在转产蛋舍前,按大中小分别转到产蛋舍,按大中小来订料饲喂,在大中小内部按冠头发育分高中低冠,这样对于体重低的鸡继续补充营养,对迟熟鸡的使用维生素和促进性成熟发育的中草药拌料,提高性成熟均匀度。后备母鸡体重管理应推行"两头松,中间紧”的管理思路,具体为育雏期1-6周自由采食或宽松订料,7-8周开始过渡到限饲,9-15周要根据体重达标来订料,此阶段为严格限饲阶段,16周体重即使超标,也要根据预产期的标准加料方案给料,16-20周体重增长应有35%左右,防止预产期种鸡的周增重不达标,繁殖器官发育不充分从而影响种鸡的产蛋性能。

  2育成期累积营养摄入量不足

  育成期累积营养摄入不足会影响母鸡全期的产蛋性能,往往在中后期就表现为下降比较快。育成期累积营养摄入不足主要体现在春季进苗,夏季开产的种鸡,育成期饲喂在半开放式鸡舍。由于育成期环境温度比较高,达到体重标准所需要的料量就低,未遮黑的情况下,光照刺激比较强烈,种鸡容易早产,育成期累积摄入的营养不足而造成产蛋率中后期下降比较快。目前发现很多半开放鸡舍饲养的种鸡,无论品种,在7-9月开产的产蛋性能普遍都比较差。

  解决7-9月开产种鸡产蛋性能低的主要应对措施就是育成期和预产期遮黑饲养,宋吉宏a对艾维茵肉种鸡预产期的光照研究表明,产蛋性能比较好的开产前的光照方案如下:7-18周人工光照8h,19-20周开始加光到10 h,21周加到12h,以后每周加1h,最终加光到15 ho通过遮黑饲养和3次称重分群饲喂的种鸡,开产前体重均匀度和性成熟均匀度好,基本都能顺利上产蛋高峰,产蛋高峰后的产蛋率也比较稳定"。

  在气温比较高的季节饲养育成鸡,要提高产蛋性能,除了遮黑饲养外,还要注意调整育成期的给料方案,相比较3月开产的种鸡,7-9月开产的种鸡即使遮黑饲养,在加光前的累积饲喂量也是远远少于3月开产的种鸡,因此必须要调整7-9月开产种鸡开产前的饲喂方案。建议采取的应对措施是9-15周龄,以体重达标来订料,16周开始要根据标准料量来放松料量,因此7-9月开产的种鸡开产体重目标可适当比3月开产的种鸡体重大,通过增加育成期累积营养摄入量,提高7-9月开产种鸡的产蛋性能。

  3产蛋期的饲养管理不到位

  首先要做好产蛋期的喂料管理工作,要抓好产蛋期喂料和匀料工作,避免种鸡营养摄入不均衡,从而影响产蛋水平。产蛋高峰后要根据产蛋率、产蛋季节及母鸡体重合理减料,防止种鸡过肥。产蛋舍的环境卫生管理。保证鸡舍内环境的稳定,努力为种鸡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对母鸡产蛋率的稳定非常关键"。冬季要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可以使用变频器控制风机来灵活调节通风量,协调好保温与通风的矛盾,当室内温度低于16℃时要及时使用供暖设备,防止气温低影响产蛋性能。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水帘要做好清洗消毒工作,防止水帘堵塞影响降温效果。加强料槽与饮水线卫生,定期冲洗水线,检查小水箱,一定不可以断水,断水对种鸡的产蛋性能影响非常大。做好鸡舍每天的带鸡消毒工作。季节转换期间,鸡舍内昼夜温差大,要加强夜间巡视检查力度,及时根据鸡舍情况调整通风,防止种鸡受凉感冒或者受闷产生呼吸道疾病,影响产蛋性能。

  产蛋期的药物保健工作。首先做好母鸡生殖器官细菌感染的预防。种鸡16周龄是生殖器官发育的起始点,因此16周龄开始就要重视防止细菌感染对卵巢和输卵管的损伤,建立一个系统性预防保健方案。鸡群在使用抗生素后,要注重益生菌的使用,补充肠道内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其次要注意做好水线料槽卫生,预防种鸡出现肠道疾病,在种鸡转料期间,可以用4-5 d转料时间,减少转料对肠道产生的应激。种鸡开产后要推行单枪头输精制度,加强人工授精工作的培训,要推行浅输精工作,输精深度保持在1.5-2 cm,输精手势要尽量轻柔,特别要注意防治人工授精引起的输卵管炎,已有的经验表明,输精深度过深非常容易导致产蛋中后期产蛋率异常下降。如果确诊是输卵管炎,可使速服宁治疗3-5 d,效果比较好。产蛋期要特别注意预防各类应激,在应激以后要及时用维生素或者抗生素预防保健。产蛋期要注意定期给种鸡补充复合维生素,防止高产造成营养缺乏。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做好新城疫、禽流感和减蛋综合征等疫苗的接种工作,做好抗体监测,预防病毒性疾病造成的产蛋率异常。疫苗接种是种鸡防疫最后一道防线,因此必须重视。油苗接种过程中,通过试验对比发现,接种过程中定期摇匀,抗体滴度和均匀度相比接种过程中不摇匀有显著差异。因此要特别注意在接种过程中摇匀疫苗,提高接种效果。接种油苗要注意回温到40℃再接种,否则在气温比较低的季节油苗温度太低会对母鸡产生很大的应激,造成接种效果不好,并容易引起产蛋率异常下降。

  4结语

  肉种鸡生产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工作,前后工作必须要系统性的设定好阶段管理目标,一环扣一环,实际上种鸡在开产前的管理质量已经决定了产蛋期最大产蛋潜能,产蛋期的管理目标只是将这个产蛋潜能顺利释放出来。因此一定要做好开产前的管理工作,关键点就是料量和光照管理工作。已有的研究表明,达到一定育成期累积营养摄入量是种鸡发挥产蛋最高潜力的必要条件,这是满足种鸡高产的前提条件。要想肉种鸡产蛋期产蛋率稳定高产,除了保证最低累积营养摄人和“两头松中间紧”的给料方案,还需要做好围绕种鸡的健康采取的一切管理措施。从遗传育种进行品种改良的角度来讲,家禽育种公司开展产蛋性能测定工作是提高种鸡产蛋潜能的根本,生产管理技术的进步可以让这种潜能更好地释放出来。

  参考文献

  [1]JOHN T B.育成期肉种鸡最低累积营养摄入量概念的拓展[J.中国家禽,2008,30(4):25-29.

  [2]米吉宏开产前光照时间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DJ.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1-8.

  [3]邱祥聘·家禽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52-156.

  [4]李如治家畜环境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3.

  [5]李明丽,段丽萍环境温度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J.云南畜牧兽医,2006(2):23-25.

  [6]王建兵,梁志勇,蒋延虎,等.开放式鸡舍顺季开产种鸡的体重调控策略J中国家禽,2005,27(17):20-21.

上一篇:中草药制剂对鸡群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的防治效 下一篇:土鸡养殖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