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课改革探讨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0-12 11:46

  摘要: 《 全国降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 自从颁布以来,几乎受到了全社会的一致好评,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也掀起了不刁、的热潮,反响颇大。本文以体育改革为基础,回顾和反思了我国的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大学在体育方面的教学上需要一个有效的改革,重在发扬大学生的个性,本文以大学生体育课的个性化为出发点时如今体育改革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在此基拙上,时本文进行了总结,主要观.奴为:体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在于创新原有的传统体制;发扬大学生不同的个性,对当前体育课程的教学价值价值作一定的改变,这是如今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创新的重.汽之一,体育课需要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做一定的延伸教学,教学形式要逐渐开放起来;大学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仍然是竞技体育;另外,要提升大学生体育老师们整体的教学水平;使大学体育课更加倾向于社会型的全面体育。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文化

  高校体育的基础在于,相比之前的中小学,首先课程内容更加丰富了,这就要求教师们做好相应的课堂教学提升工作。虽然大学生已经逐渐步入社会,但对体育课的兴趣依然是教学的目标之一,竞技体育是进一步目标,同时回归体育课程的开展是为了锻炼身体的初心,从兴趣爱好与锻炼身体的层面提倡学生身心合一的全面与健康发展。既然是我国的高校改革,那我们的体育应该变得更加具有自己的特色,符合我国人民的发展需要,以时代发展变化为前提,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文化素质过硬、身体素质也紧跟步伐的大学生。

  1体育课程结构改革

  体育课程改革将重点放在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类型上,目前我国高校已经基本开设的体育类课程有:多数大学生可以共同选择的的普修课,特殊照顾一部分学生的特色课,还有对一些身体机能不太正常的学生的养身保健课等,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选择既满足了不同的大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需求,又使各种不同身体的大学生共同达到强身健体,是经过缜密思考和大量讨论得出的结果。各高校由于条件不同、软硬件设施配置不一等问题,使得这些课程不能够广泛开展普及,这类课程还需要更多、更大的努力,这是体育教程改革的大方向。

  比如,有接近90%的大学在一年级并没有选修课学习,其中不在少数的内容和中小学教学并没有差异;少数高校在低年级开设了体育选修课,全面进行选修课教学;超过8%的高校已经开展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即给学生提供不同的上课时间和授课老师,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运动情况自行选择。少数高校在给本科生开设的同时,对研究生也增加体育课的选择,填补了一直以来在研究生体育教学上的不足之处。对于一些有特殊身体状况的学生高校要适当开设体育保健课,使他们在身心上得到保健恢复性的体育锻炼,也不会产生自卑心理。经过大量的调查显示,在运动肌肉疲劳方面的知识授课率接近9成;至于其他课程,例如,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进行测评、如何在开展体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此类课程的授课率与其他教学内容相比,仅占成左右。

  2开设开放性综合课

  高校体育学生和老师是体育共同的文化载体,主要空间就是大学校园。主要表现形式为以各种各样的体育竞技和体育方面的娱乐活动为基础的中国体育精神。当然,这也是我国的体育文化,在这种文化的发扬与熏陶下,运动场上的各个健儿每个动作都体现着人体构造和自然的美妙,有体育的地方,不管是健身房还是体育场,都少不了人与自然交相辉映的闪光点。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而要提升学生对体育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各高校需要开设各门类的体育课程,其中的重点之一就是开放型综合课程。这样一种课程与其他相比,在自主活动与传统教学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体育课的组织形式都在于开放式的管理和实施,体育课程是把学生多个方面的身体需求综合起来,达到共同提升的效果,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是这种课程在普通高校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种授课形式是有着广大前途的,是顺应着时代潮流的。都说时代发展会改变一切,因为时间会改变一切,但不管怎么变,对高校学生的体育教学,教学兴趣是首要的培养目标,在体育教学中,利于体育课程的多样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很有效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我国全国为大学生举行的桥牌比赛中,中国科技大学的桥牌社获得第六名的好成绩;手球队赴台湾进行两岸体育文化的交流;安徽农业大学的手球队在全国手球锦标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此外,在其他体育俱乐部中,其组织建立与高校的合作不在少数,双方共同组织举办的体育方面的交流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们取得了这些成绩,这种形式新颖的教学方式借助其对大学。

  培养作为体育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所在,体育精神是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最高境界,高尚的体育精神的培养是高校体育文化教育建设的一种文化气息和精神财富,能够提升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高校需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指引作用,树立正确、高尚的道德标杆,注重校园课余体育活动建设,并构建完善的体育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在高校范围内树立体育领袖,通过精神的指引来实现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顺利开展。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拓展教育途径,创建高校体育文化品牌

  充分挖掘高校地域文化资源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高校体育托找教育的根本途径,而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是具体方法。在此过程中,大学生体育俱乐部要发挥主导作用,具备共同体育爱好的学生群体自发组成的体育团体,通过学生自主的组织、领导来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依照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来建设高校体育文化活动品牌建设,高校要设立专项资金来支持校园体育文化的特色活动建设,是校园体育文化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次,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校园网络体育文化活动,强化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文化的传播途径更加宽广,高校要为体育文化的传播和宣传提供良好的网络平台,包含校报、校刊、公众号、宣传栏、专题网络平台等,高校要利用大学生喜欢的信息获取方式,如微博、微信、博客、抖音等作为体育文化宣传的手段,来实现高校体育文化教育全新的宣传模式构建。

  4结语

  在我国全新的深灰注意发展阶段,高校体育文化教育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向着正确的方向正在不断的前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将高校体育文化教育作为理论践行的载体。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对文化领域的根本要求下,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开展要紧密围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周围,把握高校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努力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理清发展思路,整合体育教育资源,积极创新校园体育文化传承模式。

  参考文献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凝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24

  [2]严德一校园体育文化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1:16

  [3]冯刚着力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高校理论战线,2012(9)

  [4]教育部、共青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 [eb/olj- (2004-12-30).hTtp: //www.china.com.cn/chinese/PI-c743112htm教育部网站,2004.12.13

  5]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第四次工业革命对越南高等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下一篇:猪生产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