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乐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07-17 11:08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社会思潮的传播日益活跃。其中,享乐主义思潮以其巨大吸引力在我国高校大学生中迅猛蔓延,大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不可避免的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诸多挑战。本文从大学生享乐主义现象入手,分析其对大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探讨应对享乐主义思潮的对策,以期为高校遏制享乐主义思潮提供一定借鉴。

  《江淮法治》适应形势任务需要,积极推进机关基础建设。健全了机关办事机构,改善了干部结构;建立了新一届政协之友、政协书画院和文史工作者联谊会;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政协网站和政协局域网,实现了文件网上传输;编印了委员联系手册,方便了委员之间的联系;设立了政协委员网上信箱,为委员议政建言、反映社情民意开辟了方便快捷的渠道;进一步加强了与各新闻媒体的联系。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各种社会思潮,这为享乐主义思潮的蔓延提供了温床。大学生作为社会思潮的主要受众,由于抵挡不住诱惑,部分大学生只注重享受和放纵的物质生活,缺乏中国勤俭节约的传统品德;导致大学生的消费观逐渐扭曲,出现炫耀消费、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等价值观念,淡化了理想信念。所以我们要警惕享乐主义思潮带来的消极影响,并找到根本原因,及时探寻解决的方法,削减消极影响,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享乐主义思潮的实质内涵

  在国外,享乐主义思想萌芽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以这时期的德谟克利特的幸福论和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为开端。其认为享乐是人类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的本性的需要,社会的道德生活是以利己享乐為基础,是受到人们诋毁质疑最多的一种哲学。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伦理学家、法学家边沁在其著作《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中提出了享乐主义思想:人的行为都要以给个人和群体带来的利益为准则,增进个人的最大幸福和快乐。自此,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享乐主义开始逐渐蔓延到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中,乃至形成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影响到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就其影响范围来看,享乐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由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向世界慢慢延伸,慢慢侵蚀其他国家的思想文化。

  享乐主义幸福论由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发展衍化而来,通常与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密切相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享乐主义乘虚而入,建立在纵欲奢侈之上的享乐主义成为风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物质财富的积累、社会生活的安定为享乐主义思潮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经济的大幅度增长又为其提供了宽阔的平台,同时,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又为享乐主义的产生和泛滥提供了现实基础。尽管享乐主义在不同的社会时期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实质上都是一种扭曲消极的人生观。

  二、享乐主义思潮对高校造成的消极影响

  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在高校中得到广泛传播并对大学生的思想倾向、价值观念、人格品质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德观念的形成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密切相关,大学生由于自身知识与实践的局限,通常感性认识大于理性分析,对于新异的社会思潮很快产生共鸣,易受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享乐主义思潮以其巨大的诱惑力吸引着很多大学生,诱导大学生迷失正确的价值观,倾向于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的人生信条,引发大学生理想信念危机,对其思想和行为造成了极度消极的影响,消解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猛烈冲击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享乐思想蔓延,造成大学生理想信念危机。我国的高等教育,旨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享乐主义的侵蚀下,一些大学生把享乐作为生活的追求和目的,价值观念倾向于物质享乐和虚拟享乐,追求个人享受的满足。部分大学生过分张扬个人价值,贪图安逸,或追逐对物质财富的占有和享受,或沉迷于网络虚拟游戏中无法自拔……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大学生价值观的混乱,思想、信仰的迷茫,使大学生在塑造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出现了反复性和长期性,阻碍大学生优良道德观的形成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缺乏远大理想和目标,缺少对理想和信念的认同感,不思进取,贪图享受,造成大学生信仰危机。

  二是促使大学生消费畸形,道德观扭曲。受国外超前消费观的影响,提前享受生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部分大学生趋之若鹜。很多商家为提高大学生消费率,纷纷推出分期付款的手段,大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小到衣服、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分期付款。信用卡的普及更是助长了超前消费的行为模式,持信用卡,可以享受折扣,一步步诱导大学生奢侈消费,认为名牌、盲目消费才能彰显自己的价值,爱慕虚荣,为了钱不惜一切代价。如今,随着网络消费的普及,网络金融贷款现象丛生,使超前消费之风更加盛行。有些女大学生道德认识模糊,且本身收入较少且缺乏社会阅历,更易成为网络消费的热衷者乃至受害者。今年6月12日,一女大学生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款时,被要求手持身份证拍摄裸照一事引发热议。女大学生为了眼前的借款匆忙填写个人资料,发送隐私性极强的裸照,答应所谓的“接受一切催收方式”,殊不知,这将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无尽的麻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一在校生因无力偿还网络贷款而跳楼自杀的消息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还有,享乐主义还有可能诱导大学生犯罪。大学生进入高校之后,面对着琳琅满目的新鲜事物所带来的诱惑,物欲的贪念控制了脆弱的心理防线,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盗窃、抢劫等犯罪案件激增。一些大学生还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还需要靠家庭供给。同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当自己日益膨胀的享乐欲望无法通过正当的渠道来满足时,在强烈的占有心理驱使下就会失去自我,置道德和法律于不顾,不惜用违法犯罪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畸形物质欲望,这是一些大学生盗窃、抢劫等犯罪案件增多的主要原因。

  三是侵蚀大学生价值观,阻碍健康人格的形成。大学生正面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到成熟阶段,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而享乐主义思潮诱导大学生迷失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表现为集体意识不强、金钱至上、不少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逐渐趋于功利化。他们只看重实用性比较强的知识的学习,对于诸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课等一些与工作无直接联系,看起来似乎没有立竿见影价值的课程的学习,他们认为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上,他们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谋求一个好的职业,从而可以享受高品质的物质生活,这种功利和享乐思想使得他们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更加注重物质利益、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倾向比较严重,他们宁愿“漂”在大城市,也不考虑扎根在中西部的贫穷地区。一些大学生在受到享乐主义的影响后,慢慢滋生奢侈浪费、炫富、攀比、爱慕虚荣等不良心理。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正向人格的形成有消极影响,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如马斯洛所言:物质生活富裕使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疾病,是一种不成熟的低水平的眷念、人与人之间友爱的丧失。

  四是享乐主义影响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可以继承和弘扬,并有益于子孙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我们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墨子·辞过》中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和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等,集中体现了这一美德的内涵。部分大学生在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认为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已经过时,他们鄙视辛勤劳动,贪念安逸享乐,追求高消费生活,生活倦怠,不思进取,奢侈浪费等,使享乐主义之风腐蚀成灾。享乐主义使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与我国传统美德的规范相悖。找工作时“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大城市的灯红酒绿,不愿回到家乡吃苦,有些慢慢沦为“啃老族”,这些现象比比皆是。

  三、应对享乐主义思潮的策略

  以上分析表明,享乐主义对我国高校大学生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且有悖于中华民族勤劳俭朴的传统美德,我们必须抵制和消除享樂主义。

  (一)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规范大学生的思想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坚守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应对不良思潮带来的危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下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大学生同辈群体中的自我教育功能,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弘扬节俭美德,倡导适度消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要使大学生认识到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大学生懂得人的价值取向不只是物质享乐。一是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按照社会主义核心值观的实践要求,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和解决大学生面临实际问题,着力打造文明、积极、健康校园文化环境。二是要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有力平台,帮助大学生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三是加强研究新近社会思潮的动态与理论实践,及时把握大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前沿的热难点问题,注意及时引导,正能量帮扶,帮助一些防御力和鉴别力较差的大学生应对多种社会思潮的多元文化冲击。科学地、明确地区分社会思潮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危害,引导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朝着健康、正面的方向发展。

  (二)高校应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变化。由于不良思潮的影响,找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以前的“灌输”的教育方式在强吸引力的享乐主义面前显得苍白,缺乏有力支撑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方式,重视学生的是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树立注重社会实践的观念,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由内化到外化的转变,探寻出适合当今社会的、新一代的大学生的有效授课方式,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美德。

  (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家庭应进行适当价值观教育

  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全球经济一体化、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的新形势下,社会大环境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府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做出立法和管理规定,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针对网络贷款,国家应对大学生消费进行适当监管。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其言行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应多做勤俭节约,艰苦畚斗的美德,帮助孩子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要注意榜样示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罗华丽.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理论导刊.2015(9).

  [3]许凤娇.儿当代享乐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危害及对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刁世存.当代社会思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5][美]马斯洛著. 成明译.马斯洛人本哲学.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上一篇:我国“营改增”的实践与探索研究 下一篇:环境卫生设施的维护问题解析